固澀

運用具有收斂固澀作用的藥物,治療因臟腑虛損,正氣不足,失於固攝所致的氣血精液耗散滑脫的方法。又稱收澀固脫。

基本介紹

適用於臟腑虛損,正氣不足所致的自汗盜汗,久咳不已,久瀉久痢、遺精遺尿,或小便不禁,崩漏帶下等病證。使用固澀法,除用收澀藥物之外,還應根據不同臟腑和人體虛損情況,分別配合相應的藥物,以治其本。根據不同的病證,固澀法的具體運用又可分為斂肺止咳、固表止汗、澀腸止瀉、固腎澀精、固腎縮尿、固崩止帶等法。臨床上凡實邪引起的汗出、遺精、遺尿、瀉痢不止、崩漏帶下,不宜使用本法。邪氣未盡,過早運用固澀法,則會使邪氣留連不去,加重病情,即所謂有“閉門留寇”之弊。
凡以收斂固澀為主要功用,用於治療各種耗散滑脫證候的藥物,叫做固澀藥
凡以固澀藥為主而組成方劑,叫做固澀方

主要作用

本類藥物大多性味酸澀,分別具有斂汗、止瀉、固精、縮尿、止帶、止血、止嗽等作用,故適用於久病體虛、正氣不足所致的自汗、盜汗、久瀉、久痢、遺精、滑精、遺尿、尿頻、久咳虛喘,以及崩漏帶下不止等滑脫不禁的證候。
滑脫證候的根本原因是正氣虛弱,而收斂固澀屬於治標應急的方法,不能根本消除導致滑脫諸證的病機,故臨床上常與補益藥同用,以期標本兼顧。還應根據具體的證候和病機,有選擇的配伍套用。如氣虛自汗、陰虛盜汗、當分別以補氣方藥或養陰方藥同用;脾胃虛弱,久瀉不止或帶下,應與補脾固腎方藥同用;腎虛遺精,遺尿應配補腎藥;屬肝腎虛的崩漏出血,當配以補肝腎,固沖任的方藥;久嗽不止,應配以補肺益腎、止咳化痰之方藥。
凡屬外感邪實者,應當禁用或慎用,以免留邪;而虛極欲脫之證亦非收斂藥所能湊效,治當求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