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

固態電池

固態電池是一種使用固體電極和固體電解液的電池。由於固態電池的功率重量比較高,所以它是電動汽車很理想的電池。2015年3月,英國戴森公司(Dyson)創始人詹姆斯·戴森首筆1500萬美元的投資投向了固態電池公司。

基本信息

簡介

固態電池固態電池
在固態離子學中,固態電池是一種使用固體電極固體電解液的電池。固態電池一般功率密度較低,能量密度較高。由於固態電池的功率重量比較高,所以它是電動汽車很理想的電池。
2020年固態電池技術研發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在成本、能量密度和生產過程等方面進一步趕超鋰離子電池技術。
2030年,鋰離子電池將不再是電動汽車電池主流,但其在某些電子原件領域仍有一席之地。

歷程

從1991年索尼公司將含有液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帶入電子設備的套用至今,液態鋰電池已經成為目前最為成熟、使用最廣泛的技術路線之一。
在2010年,豐田就曾推出過續航里程可超過1000KM的固態電池。而包括QuantumScape以及Sakti3所做的努力也都是在試圖用固態電池來取代傳統的液態鋰電池。
加拿大Avestor公司也曾嘗試過研發固態鋰電池,最終2006年正式申請破產。Avestor公司使用一種高分子聚合物分離器,代替電池中的液體電解質,但一直沒有解決安全問題,在北美地區發生過幾起電池燃燒或者爆炸事件。
2015年3月中旬,真空吸塵器的發明者、英國戴森公司(Dyson)創始人詹姆斯·戴森將其首筆1500萬美元的投資投向了固態電池公司Sakti3,後者是一家成立於2007年的電池創業公司。

原理

傳統的液態鋰電池又被科學家們形象地稱為“搖椅式電池”,搖椅的兩端為電池的正負兩極,中間為電解質(液態)。而鋰離子就像優秀的運動員,在搖椅的兩端來回奔跑,在鋰離子從正極到負極再到正極的運動過程中,電池的充放電過程便完成了。
固態電池的原理與之相同,只不過其電解質為固態,具有的密度以及結構可以讓更多帶電離子聚集在一端,傳導更大的電流,進而提升電池容量。因此,同樣的電量,固態電池體積將變得更小。不僅如此,固態電池中由於沒有電解液,封存將會變得更加容易,在汽車等大型設備上使用時,也不需要再額外增加冷卻管、電子控制項等,不僅節約了成本,還能有效減輕重量。

優勢

據其官方稱,Sakti3已製造出能量密度達1100瓦時/升的電池,這一能量密度幾乎是目前鋰離子電池的2倍。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電池專家、材料科學教授凱文·瓊斯(KevinJones)認為:如果電池蓄電量能像Sakti3提出的那樣多,那么電動汽車的購買和使用成本就有可能與普通汽車相同。
而且固態電池還有另一項優勢——在事故中損壞時不易爆炸或起火。要知道的是,在此之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與特斯拉同樣享有盛名的菲斯科,後來之所以會破產並慢慢銷聲匿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其頻繁出現的電池起火事件以及其他故障。

爭議

固態電池可能是未來電池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但也許不是最好的。”上述新能源生產企業的技術人員稱,“包括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鋁空氣電池、鎂電池在理念上都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而最終,要看哪種路線發展更快、更接地氣。”所謂接地氣,就是在商業化的規模和成本方面都能達到完美的平衡點。首先,使用的材料必須不能是高成本且稀有的。其次,要在各個行業和領域都有實現大規模套用的可能。
或許,現在最具考驗的地方在於價格。液態鋰電池的成本大約在200~300美元/千瓦時,如果使用現有技術製造足以為智慧型手機供電的固態電池,其成本會達到1.5萬美元,而足以為汽車供電的固態電池成本更是達到令人咋舌的9000萬美元。
Sastry表示,固態電池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生產效率低下。按照Sastry的規劃,Sakti3最終將會把電池的成本降低至100美元/千瓦時,不過,她並沒有給出最終的時間。
從理論的提出時間來看,固態電池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但多年來,研發上的進展並沒有想像那么快速。韓國三星的一位技術人員認為,即便Sakti3最終能做到成本上的降低,電池從實驗室到最終的量產也需要不短的時間。正如液態鋰電池,在上世紀70年代,相關的理念和實驗認證就在齊頭並進地推進,但真正大規模的使用,已經是20世紀末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