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縣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編制工作方案

規劃中相應內容(文字材料):1、地質災害的現狀以及時空分布特徵;2、地質災害防禦措施。 規劃中相應內容(文字材料):1、大風、大雪、雷電災害建築物防禦措施;2、城市防洪工程。 規劃中相應內容(文字材料):1、冰凍防禦措施;2、大霧防禦措施;3、大雪的防禦措施。

基本信息

固始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於印發固始縣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編制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
《固始縣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望認真抓好落實,確保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編制工作順利完成。
固始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詳細內容

固始縣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編制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我縣氣象災害的科學預測和預防,加快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強化防災減災能力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統籌防禦各類氣象災害,提升氣象防災減災綜合能力,最大限度減少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制訂本方案。
一、編制目標
建成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與我縣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以非工程措施為主、工程措施為輔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評估及其信息發布能力,健全氣象災害防禦方案,增強全社會氣象災害防禦意識和知識水平,完善“政府領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機制和“災害監測預警、災害信息發布、防災科普宣傳”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一批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和關鍵性作用的氣象災害防禦工程,減輕各種氣象災害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二、編制任務
1、資料收集、整理:由縣民政、國土資源、住建、交通運輸、水利、農業、林業、衛生、環保、氣象、電力、統計等部門共同參與,提供相關數據和文字材料(具體見附屬檔案),並對不同的數據進行數據格式的整理。
2、資料分析、評估:對各部門提供的資料進行分析,給出不同氣象災害在我縣的分布,針對各種氣象災害對不同行業的影響進行時空風險評估。
3、規劃文本撰寫、形成初稿:根據風險評估進行規劃文字撰寫,並與省、市氣象災害防禦規劃銜接。形成文本、圖形、表格基本完整的規劃初稿。
4、初稿徵求意見或論證:徵求各部門的修改意見。
5、規劃由縣政府頒布。
三、規劃體系(大綱)
1、氣象災害防禦現狀和面臨形勢:包括主要氣象災害及分布、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氣象災害發展趨勢分析。
2、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3、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分災種的氣象災害風險分布和氣象災害綜合風險分布。
4、氣象災害防禦分區:氣象災害重點防禦區及防禦方案、氣象災害次重點防禦區及防禦方案、氣象災害一般防禦區及防禦方案。
5、氣象災害防禦的主要任務(非工程性措施)。
6、氣象災害防禦工程性措施。
7、氣象災害防禦的保障措施。
8、附圖:包括氣象災害風險分布圖集、氣象災害防禦分區圖集、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圖集。
四、編制實施
1、組織機構
縣政府成立《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編寫小組,由縣氣象、發改部門牽頭,民政、國土資源、住建、交通運輸、水利、農業、林業、衛生、環保、電力、統計等部門落實專家和編寫人員共同參與。
2、編制進度
2011年11、12月,規劃立項、編制方案;
2011年11月15日前,各部門收集資料,集中整理;
2011年11、12月,資料分析、文本撰寫;
2011年12月,徵求意見或論證、頒布規劃。
3、時間要求
各部門將數據資料(見附屬檔案2)於11月15日前通過電子郵件報縣氣象局。
附屬檔案:1、編制依據
2、固始縣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編寫大綱
3、固始縣氣象災害防禦規劃數據清單
4、固始縣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編寫小組人員回執
附屬檔案1
固始縣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第五章“氣象災害防禦”第二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組織有關部門編制氣象災害防禦規劃,並採取有效措施,提高防禦氣象災害的能力。有關組織和個人應當服從人民政府的指揮和安排,做好氣象災害防禦工作。
2、《氣象災害防禦條例》第二章“預防”用了較大篇幅來規定氣象災害防禦規劃內容,其中第十一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的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結合本地氣象災害特點,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氣象災害防禦規劃。
3、《河南省氣象條例》第四章“氣象預報、警報與氣象災害防禦”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組織有關部門編寫氣象災害防禦規劃,制定防禦方案,並根據氣象主管機構提供的信息,組織和指揮有關單位和個人,按照防禦方案,採取有效措施,避免或減輕氣象災害。
附屬檔案2
固始縣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編寫大綱
前言
一、氣象災害防禦現狀和面臨形勢
(一)主要氣象災害及分布
(二)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氣象災害發展趨勢分析
二、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二)規劃原則
(三)規劃目標
1、總體目標
2、中期目標
3、長期目標
三、氣象災害風險區劃
(一)分災種的氣象災害風險分布
(二)氣象災害綜合風險分布
四、氣象災害防禦分區
(一)氣象災害重點防禦區及防禦方案
(二)氣象災害次重點防禦區及防禦方案
(三)氣象災害一般防禦區及防禦方案
五、氣象災害防禦的主要任務(非工程性措施)
六、氣象災害防禦工程性措施
七、氣象災害防禦的保障措施
八、附則
附圖:1、氣象災害風險分布圖集
2、氣象災害防禦分區圖集
3、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圖集
附屬檔案3
固始氣象災害防禦規劃數據清單
數據要求:
1、各類分布圖需電子矢量數據,圖的比例尺為1:5萬;
2、各類屬性數據、災情資料採用Access或Excel格式。
縣國土資源局:
數據提供:
1、解放後區地質災害發生的災情資料(災情資料包括:發生地質災害的時間、地點、受災點居民環境和滑坡的土方量);
2、地質災害分布與易發程度分區圖以及劃分依據;
3、地表地質特性(如土壤性質、礦區的分布等);
4、土地利用現狀數據;
5、地形、地貌現狀數據;
分布圖提供電子版,圖的比例尺為1:5萬。
規劃中相應內容(文字材料):
1、地質災害的現狀以及時空分布特徵;
2、地質災害防禦措施。
縣住建局:
數據提供:
1、房屋分布(包括農民自建房、工業區建築、市場、臨時搭建物、危房、大棚等的地理分布);
2、屬性數據(包括各類房屋抗風、抗雪能力標準、建築物年代數據);
3、重點保護目標、危險源等地理分布。
規劃中相應內容(文字材料):
1、大風、大雪、雷電災害建築物防禦措施;
2、城市防洪工程。
縣交通運輸局:
數據提供:
1、歷年氣象災害對交通運輸的影響的災情數據;
2、道路(一級、二級、省道、國道)地理位置分布(電子矢量數據);
3、主要道路數據的相關屬性數據(如路面性質、交通流量、路面承載力);
4、歷年高速公路封閉記錄(大霧、雪、冰凍等天氣的路段封閉記錄包括時間、地點以及路段封閉的氣象標準)。
規劃中相應內容(文字材料):
1、冰凍防禦措施;
2、大霧防禦措施;
3、大雪的防禦措施。
縣電業局:
數據提供:
1、歷年氣象災害對電力的影響災情數據(大風、覆冰、高溫);
2、高壓架空輸電線地理位置分布圖(電子矢量數據)及屬性數據(抗冰凍、風、雪能力數據)。
規劃中相應內容(文字材料):
1、冰凍防禦措施;
2、大雪的防禦措施。
縣水利局:
數據提供:
1、歷年主要水文觀測站分布以及相關水位降雨量,洪峰觀測數據;
2、主要水利設施防洪能力分析評估報告;
3、水系、水庫、湖泊地理位置分布(電子矢量數據)及其屬性數據(包括水庫蓄水能力,主要大閘的警戒、危險水位);
4、現有洪澇易發區圖;
5、現有山洪易發區圖。
規劃中相應內容(文字材料):
1、城市、農村洪澇以及山洪的時空分布;
2、暴雨洪澇災害防禦措施;
3、山洪防禦措施;
4、乾旱防禦措施;
5、防汛抗旱工程;
6、城市防洪工程。
縣農業局:
數據提供:
1、歷年農業氣象災害發生的災情數據(主要是洪澇、乾旱、大風、暴雨、雷電、凍害、連陰雨、作物病蟲害等災情數據);
2、主要農作物、經濟作物地理位置分布;
3、主要農作物、經濟作物的屬性數據(包括致使主要農作物、經濟作物受災的氣象條件)。
4、茶葉種植地理位置分布、品種、種植面積。
規劃中相應內容(文字材料):
1、低溫冷害防禦措施;
2、旱澇防禦措施;
3、連陰雨防禦措施;
4、茶葉種植的主要致災氣象條件以及主要防禦措施;
5、其他農業氣象災害防禦措施。
縣林業局:
數據提供:
1、歷年森林火災、冰雪發生的災情數據;
2、林地、古樹名木地理位置分布;
3、林地的種類、林地周邊環境(包括居民點分布)、林地防火能力。
規劃中相應內容(文字材料):
1、森林火災、冰雪時空分布特徵;
2、森林火災防禦措施;
縣環保局:
數據提供:
1、主要污染源分布現狀及其排放量;
2、大氣環境污染物數據歷年分析報告。
規劃中相應內容(文字材料):
1、空氣污染時空分布特徵;
2、空氣污染防禦措施。
縣民政局
數據提供:
1、行政邊界、鄉鎮村界數據(矢量電子地圖,圖的比例尺為1:5萬);
2、地名註記數據;
3、每年由於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數據、分類氣象災種的損失數據。
縣統計局:
每個村鎮人口及經濟數據(人口密度、GDP指數、三大產業值、人均收入、農業密集程度:耕地面積占行政面積的比例)。
縣衛生局:
高溫熱浪的防禦措施(文字材料)。
縣氣象局:
氣象數據收集
1、歷年暴雨(≥50mm)降水日數;
2、歷年雷暴日數,近年閃電定位資料;
3、歷年各月大霧日數;
4、歷年各月大風日數;
5、積雪日數;
6、≥35℃高溫日數;
7、歷年乾旱出現次數;
8、歷年洪澇出現次數;
9、≤0℃的低溫天數;
10、歷年冰雹日數及冰雹大小;
11、歷年各月霾日數;
12、歷年日降水量;
13、歷年極大風速;
14、歷年最大雪深;
15、歷年極端最高氣溫;
16、歷年極端最低氣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