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城湖

固城湖

固城湖位於南京市高淳區,因湖濱古“固城”而得名,俗稱小南湖。湖的前身原為海濱的一個瀉湖,可在湖之東岩和花山一帶的石灰岩上發現和採集到當時的珊瑚化石,史稱丹陽大澤。後經江河泥沙長年累月的沖積,出現了一處處的湖灘;再經歷代人們的圍墾,便將大澤分割成了丹陽、石臼、固城三湖。其中唯有固城湖為高淳區所擁有的湖泊,現存面積約30多平方公里,水質清純,盛產魚蝦、菱角。固城湖是水陽江下游一座天然滯蓄山洪的調節湖泊。但自1971年以後牆港、獅樹河、撐龍港三條河的迸出口被築壩堵死,水陽江洪水不能分泄入湖,加大了幹流壓力和宣州市沿湖圩區的洪澇問題。原系湖泊窪地,由於長期洪水挾帶泥沙沉積和圍墾,後分割為丹陽湖、石臼湖、固城湖、金錢湖、路西湖等諸小湖,其餘形成河網圩區。固城湖位於高淳區境內,湖形近似一個三角形,北寬南窄。該湖原有面積65km2,長10.4km,最大寬度8.2km,平均寬度5km,最大水深3.6m,一般湖底高程5.0m,最低為3.5m。固城湖系長江水系,為江蘇省飲用水水質最好的天然湖泊。

基本信息

簡介

固城湖固城湖

固城湖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東南部,因靠近古“固城”而得名,俗稱小南湖,是高淳區的一個內湖。

固城湖近似一個三角形,北寬南窄。該湖原有面積65平方公里,長10.4公里,最大寬度8.2公里,平均寬度5公里;由於圍墾,固城湖所保留的湖泊面積僅有39平方公里。

固城湖與石臼湖等原系湖泊窪地,古為丹陽湖,由於長期洪水挾帶泥沙沉積和圍墾,後分割為石臼湖、固城湖、金錢湖、路西湖等諸小湖,其餘形成河網圩區。

固城湖盛產魚蝦、菱角,其特產以固城湖大螃蟹最為知名。

形成原因

固城湖的前身原為海濱的一個瀉湖,可在湖之東岩和花山一帶的石灰岩上發現和採集到當時的珊瑚化石,古稱丹陽大澤。後經江河泥沙長年累月的沖積,出現了一處處的湖灘;再經歷代圍墾,便將大澤分割成了丹陽、石臼、固城三湖。其中唯有固城湖為高淳區所擁有的湖泊,水質清純,水產豐富,有“日出斗金”的美稱。

生態環境

湖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5℃,1月平均氣溫2.4℃;7月平均氣溫27.1℃。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090h,無霜期241d,降水量1105.1mm,蒸發量940.7mm。

濱湖崗丘區植被為馬尾松和青剛櫟針闊葉混交林,土壤為紅黃壤;平原圩區為水稻土。集水面積248.0km2(不包括牛兒港涵閘以上水陽江流域面積),補給係數10.1。

湖水依賴地表徑流和湖子面降水補給,入湖主要河流有牛兒港、胥溪河及漆橋河等來水。豐水年入湖水量7.4×108m3,枯水年入湖水量1.4×108m3;湖面降水量0.27×108m3,合計年入湖水量7.67×108m3。官溪河為固城湖唯一出流河道,1975年在楊家灣建節制閘,年出湖水量約4.44×108m3,蒸發量0.23×108m3,農田灌溉水量3×108m3,合計年支出水量7.67×108m3。水量收支平衡。

源於皖南山區的水陽江、青弋江,具山溪性河流特徵,洪水來勢迅猛,汛期若與長江洪水遭遇,則河湖出流受阻,甚至江水沿官溪河倒灌入湖,以致洪水位居高不下,持續時間久,往往使湖區發生洪澇災害。多年平均水位7.27m,歷年最高水位12.45m(1954年),最低水位4.69m(1963年),絕對變幅7.76m;年內水位最大變幅6.41m(1954年),最小變幅0.93m(1972年);湖水位每年4月開始上漲,7~8月達最高值,如遇颱風影響,最高水位也可出現在9月。9月以後水位開始下降,至翌年2~3月達最低值。年均水溫17.5℃,極端最高水溫36.2℃,極端最低水溫14℃。湖水從3月開始增溫,4月增溫較快,9月以後開始降溫,個別寒冷年份的1~2月,有較薄岸冰出現。正常氣候條件下,水溫月平均值在10.0℃以上的有9個月,20℃以上的有6個月,30℃以上的有2個月。風生流為其主要湖流形式,開敞湖區實測最大流速16cm/s。

湖水透明度超過0.5m,最大可達3.65m。pH值8.1,礦化度188.92mg/L。陽離子中Na+、Ca2+含量分別為44.0、35.98mg/L;陰離子中以HCO3-、Cl-含量分別為84.91、14.8mg/L,屬重碳酸鹽類鈉組Ⅰ型淡水湖。DO10.2mg/L,COD2.6mg/L,TN1.63mg/L,TP0.047mg/L,SiO29.77mg/L,Chla0.003mg/L。

自然風光

湖東有花山,九龍山依襯,西有永豐圩、相國圩拱衛,湖水清澈,碧波蕩漾,湖岸風光旖旎。“固城煙雨”歷來為高淳勝景,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為之頌詠,唐代新羅國(今韓國)著名學者詩人崔致遠曾專程到此遊覽,下榻在湖畔的招賢驛館,而南宋時著名詩人范成大也曾泛舟於此湖,且留有不少詩篇。

固城湖還是世界上第一條人工運河——胥河的重要組成部分,春秋戰國時期,吳楚相爭,為了運糧運兵的需要,吳國大將軍伍子胥開挖了這條運河,從高淳開始,經過溧陽、宜興、無錫到蘇州,最後注入太湖。在固城湖南岸的固城遺址是南京地區最早的城邑之一,比南京的石頭城還早二百多年,泛舟湖上,觀自然風光,憑弔古人古蹟,別有一番情趣。

水產資源

魚類

計有魚類11目25科82種,其中鯉形目51種。年產量40×104kg。漁獲物中的放養群體占53.3%~79.5%。

水生植物

計有水生植物5科6屬7種,其中挺水植物1種,浮葉植物1種,沉水植物5種,水生植被發育良好,以苦草黑藻為建群種所形成的水生植被覆蓋率為95%。全湖平均生物量3170g/m2,其中苦草占總生物量的55.49%,黑藻占總生物量的44.49%。

浮游植物

見有浮游藻類8門96屬123種;夏季以藍藻占絕對優勢;春、秋兩季以綠藻占優勢;冬季以硅藻占優勢。平均數量271859ind./L,生物量0.2098mg/L。

浮遊動物

見有浮遊動物61屬87種;其中原生動物15屬29種;輪蟲22屬37種;枝角類14屬19種;橈足類10屬11種。浮遊動物平均數量2894ind./L,生物量28866mg/L。

底棲生物

見有底棲動物13科24屬37種,優勢種有河蜆、背角無齒蚌、園頂珠蚌、短褶蚌、中華園田螺、梨形環棱螺、淡水殼菜等,平均密度110.45ind./m2,生物量105.51g/m2。

原生動物

原生動物15屬29種。

水產養殖

固城湖固城湖

固城湖周圍山水風光優美,同時也是大面積水產養殖基地和滯洪蓄水的天然水庫。

由於水質優良,餌料豐富,條件得天獨厚,固城湖屬典型的草型湖泊,具有豐富的自然餌料,為江蘇省飲用水水質最好的天然湖泊,特別適宜養殖中華絨螯蟹,湖中養殖的品種還有青蝦、黃鱔、甲魚、鱸魚、珍珠等20多個特種水產品。

旅遊資源

固城湖旅遊資源以自然湖泊風景取勝,具有較強的審美與生態價值,已達到國家三級旅遊資源的景觀質量要求,通過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永續利用,可成為高淳區較有影響的親水旅遊勝地。

違建沙灘浴場

固城湖畔強行違規建沙灘浴場施工現場固城湖畔強行違規建沙灘浴場施工現場

固城湖是高淳區最重要的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維持著全區七成以上的飲用水和超過八成的農田灌溉用水,屬於江蘇省市水利部門保護的範圍。

根據2005年3月份實施的《江蘇省湖泊保護條例》,將南京市境內的石臼湖、固城湖等全省137個湖泊,列入江蘇省湖泊保護名錄。根據保護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城市市區內的湖泊保護範圍內從事城鎮建設、房地產開發等活動。”

但自2012年始,當地政府部門在固城湖邊違建沙灘浴場,引起市民熱議。項目建設方稱實施該工程的目的,就是對場地基礎實施加固維護,並配套比較完善的防護設施,為廣大市民朋友夏季游泳納涼提供一個更佳場所。

2013年1月份《江蘇省省管湖泊巡查月報》的一份《2013年1月固城湖保護範圍內違法行為情況表》中顯示,固城湖沙灘浴場屬於“違法建設”。違法行為發現時間為2012年5月,也就是沙灘的建設初期。水政監察部門曾下發停工通知書,但據衛星遙感對現場進行監測情況顯示,截至2013年7月固城湖退圩還湖水生態並未被修復。

旅遊價值

固城湖東有花山,九龍山依襯,西有永豐圩、相國圩拱衛,湖水清澈,碧波蕩漾,湖岸風光旖旎。“固城煙雨”歷來為高淳勝景,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為之頌詠,唐代新羅國(今韓國)著名學者詩人崔致遠曾專程到此遊覽,下榻在湖畔的招賢驛館,而南宋時著名詩人范成大也曾泛舟於此湖,且留有不少詩篇。固城湖還是世界上第一條人工運河——胥河的重要組成部分,春秋戰國時期,吳楚相爭,為了運糧運兵的需要,吳國大將軍伍子胥開挖了這條運河,從高淳開始,經過溧陽、宜興、無錫到蘇州,最後注入太湖。在固城湖南岸的固城遺址是南京地區最早的城邑之一,比南京的石頭城還早二百多年,泛舟湖上,觀自然風光,憑弔古人古蹟,別有一番情趣。
固城湖旅遊資源以自然湖泊風景取勝,具有較強的審美與生態價值,已達到國家三級旅遊資源的景觀質量要求,通過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永續利用,可成為南京市高淳區較有影響的親水旅遊勝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