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體說

四面體說

"地球內冷卻收縮而使大陸與大洋具特徵性分布的成因的假說。 這一假說產生於19世紀末,並用以闡述了造山帶位於大陸與大洋的過渡區帶內。 1946年W.G.伍爾諾提出冷卻收縮的地球外殼,應有最小的表面積,大陸只能位於四面體的頂角區,而大洋位於四面體的4個面上

四面體說

正文

地球內冷卻收縮而使大陸與大洋具特徵性分布的成因的假說。它認為,大陸區壓力大於大洋區,大陸區內擴張量小於大洋區,以致大陸突起而大洋下沉。這一假說產生於19世紀末,並用以闡述了造山帶位於大陸與大洋的過渡區帶內。1946年W.G.伍爾諾提出冷卻收縮的地球外殼,應有最小的表面積,大陸只能位於四面體的頂角區,而大洋位於四面體的4個面上,且大陸與大洋的面積之比大致約為1:2(見圖)。四面體說地理學研究證明,現今地球上的大陸面積的90%以上都分布在四面體四個面對應的頂角上,大陸塊體外形均呈三角形,且尖端都指向南的一個方向。可見,四面體說是收縮說模式的一種固定論認識。現代地球物理學未認真論證過四面體說的實質。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