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鐘

四面鐘

四面鐘,是老天橋的標誌性建築,位於和平區北部,鐘樓始建於1902年。

(圖)四面鐘四面鐘

四面鐘位於和平區北部,是老天橋的標誌性建築。泛指和平路與哈密道、鞍山道交口一帶。在和平路與哈密道交口西南側,有一座兩層灰磚樓房,屋頂設有一個同步自鳴的大型鐘錶,四面可見,十分醒目。鐘樓始建於1902年,是當時八國聯軍侵華時的日本租界建築,銅鐘為日式制,後以“四面鐘”為這一帶地區的泛稱。

簡介

(圖)老四面鐘老四面鐘

四面鐘位於和平區北部,是老天橋的標誌性建築。泛指和平路哈密道鞍山道交口一帶。在和平路與哈密道交口西南側,有一座兩層灰磚樓房,屋頂設有一個同步自鳴的大型鐘錶,四面可見,十分醒目。鐘樓始建於1902年,是當時八國聯軍侵華時的日本租界建築,銅鐘為日式制,後以“四面鐘”為這一帶地區的泛稱。

四面鐘地處市中心繁華區,聯通嫩江路、遼寧路、四平東道、哈密道,和平路商業街橫貫其間,兩側商店林立,西有百貨大樓,東臨勸業場遊覽區,附近有鐵路航空售票處、報刊發行處、科技書店、銀行、眼科醫院等。

1976年因地震鐘樓嚴重受損,被原產權單位和平區蔬菜副食品公司拆除。近年,四面鐘的原始銅鐘被發現。鍾鈴直徑為38厘米,高35厘米,重36公斤;鍾錘直徑14.4厘米,高24厘米,重33.5公斤,鐘上無任何標記,鐘聲清脆,悅耳動聽。這口重見天日的百年巨鍾,曾被安置在四面鐘鐘樓一層的鐘情西餐廳內,並配製了用拆下來的四面鐘百年房檁精心設計製作的鐘架,作為歷史文物供遊客觀賞。“四面鐘”從屋頂的一口大鐘,演進為市中心的區片名,1958年又成為街道辦事處的名稱。四面鐘街轄區四界為:張自忠路以南,山西路以北,多倫道以東,錦州道以西。

歷史

(圖)日租界上的四面鐘日租界上的四面鐘

在20世紀之前,這裡是城廂東南的一片荒野沼澤,人煙稀少。1898年淪為日租界地,1920年由日商填土墊地,築路建房,形成街道里巷。當時日本駐天津領事館、日本警察署、日本居留民團、日本駐軍、日本特務機關都集中於此,成為日本侵略者奴役中國人民的基地。當時此處一律為日式街名,如:旭街(和平路)、曙街(嫩江路)、大和街(興安路)、桔街(蒙古路)、秋山街(錦州道)、明石街(山西路)、福島街(多倫道)、松島街(哈密道)、山口街(張自忠路)、芙蓉街(河北路)、小松街(熱河路)、吉野街(察哈爾路)等。其里巷命名,除極少數“胡同”之外,多以“里”為通名,如永福里、福明里、利安里、春星里、全聚里、榮盛里、好運里、太和里、天和里、錦安里等。

早在1928年,愛國將領馮玉祥在修復鼓樓時,受新文化運動影響,在鼓樓頂端增加歐式建築方塔,即四面鐘。也是在同一時間,鼓樓洞以西100米處、東西大街連線路中心和寺后街省府街連線處修建了3座崗亭四面鐘。這是當時城市幹道路口指揮交通及向市民報時的公共設施。上世紀70年代後期,有關領導以四面鐘影響交通為由,限期3天全部拆毀。當時路燈所負責人余丙寅等人則將鼓樓洞那座保存較好的四面鐘用吊車搬遷到汴京公園記憶體放。

老天橋的標誌性建築

(圖)舊時四面鐘舊時四面鐘

原四面鐘約建於民國初年,解放後被毀。2003年復建,是著名古建專家王世仁先生依據老照片、按原狀設計出的圖紙。這是宣南地區近90年前出現的標誌性建築,被毀至少也有70年以上,拆除大概也有半個多世紀了。此次復建位置有所移動,高度有所降低。

“四面鐘”是修建在今永安路友誼醫院一帶的花園式的城南遊藝園的標誌性建築,看到四面鐘,就知道到了城南遊藝園了,也離天橋北門牌坊“先農市場”不遠了。它和新世界的興建,都是與天橋競爭的,門票2角,進門後梆子、京劇、曲藝雜耍、無聲電影隨便看。還真有一些好角,像余叔岩的女弟子、有“冬皇”之譽的京劇老生泰斗孟小冬梅蘭芳的繼室夫人福芝芳等,出道初期,都在城南遊藝園唱戲。可惜這兩家遊藝場都沒有競爭過“平民樂園”的天橋,不過十幾年都停業了。新世界樓房挪做他用,裡面一度還設立過一所國小;城南遊藝園乾脆成了屠宰場,它的標誌四面鐘也被破壞,四個大鐘表被挖走,鐘樓上留著四個大黑窟窿,再加上周圍荒涼,還有土冢,晚上沒路燈,就出現了“四面鐘周圍鬧鬼”的傳言。這個殘破的鐘樓一直存在到建國後。

傳說

(圖)今日四面鐘今日四面鐘

關於四面鐘的由來還留有一段有趣的傳說,當年四面鐘的北側有個新世界遊樂場,因其所提供的遊樂項目一應俱全,加之其濃郁的西洋建築風格,頗受北京各階層人士的青睞,因此遊人如織,這一盛況引起了另一位商人的嫉妒,他在其南修建了城南遊樂場,所設遊樂項目在當時均屬首次進入京師的洋玩意,並且聘請了洋設計師出圖紙,施工建造了這座外型如“錨”的四面鐘樓,意圖拴住對面“船型”的新世界遊樂場,四面鐘落成後,遊人接踵而至,使得城南遊樂園得以和新世界遊樂場平分秋色,後新世界遊樂場在數年後遭逢火災,苦撐時日後宣告倒閉,加之時局動盪,首都南遷,城南遊樂場也赴其後轍破產歇業。解放後因天橋地區開闢街道,位於現今北緯路中間的四面鐘被迫拆除,這一昔日的城南勝景也就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記憶。這次四面鐘得以按原比例異地復建,重現老天橋的地標勝景,不得不叫人拍手稱快,一個代表昔日濃郁人文底蘊的天橋得以象徵性的保存下來,成為一個時代變遷的見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