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

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

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座落在中華酒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江西省樟樹市,這裡依山傍水、山川秀麗,有著得天獨厚的釀酒條件。四特酒的釀造工藝一直引領著中華酒文明,如今,四特酒依然沿襲千年古法工藝,以整粒大米、優質麥麩為原料,汲取與閣皂山九龍泉同脈的地下礦泉釀造,精心勾兌久貯而成。三千年的四特酒史,汲取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印證了中國酒文明發展的每一個腳印。在新時代面前,創新的四特酒正以“中國傳世特香始祖”的姿態屹立在中國名酒之林。

基本信息

企業簡介

四特酒四特酒

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座落在中華酒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江西省樟樹市,這裡依山傍水、山川秀麗,有著得天獨厚的釀酒條件。著名的閣皂山唐高宗賜敕封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水質清澈、奔騰不息的贛江則孕育了以“稻文化”為核心的神秘贛鄱文明。

早在3500-4000年前,這裡的新石器文明就有了釀酒的歷史。樟樹市內築衛城遺址出土的大量陶皿、酒器,以及吳城遺址(殷商時代)精美的青銅器,至今還默默地印證著古時期這裡酒文明的輝煌。今天的四特酒就是伴隨著遠古青銅文明而名揚海內外。

四特酒的釀造工藝一直引領著中華酒文明,唐時就有“四特土燒”工藝,明朝大科學家宋應星還將“四特土燒”的工藝寫進《天工開物》。一篇《麴櫱》,影響了後來中國白酒的規範化釀造。如今,四特酒依然沿襲千年古法工藝,以整粒大米、優質麥麩為原料,汲取與閣皂山九龍泉同脈的地下礦泉釀造,精心勾兌久貯而成,並以風味獨特著稱於世,被中國白酒泰斗周恆剛先生親自領導的專家組定義為“濃頭醬尾清中間”的“特香型”。

在持續縱深發展的品牌戰略以來,四特品牌相繼評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食品工業百強企業”、“中國飲料製造業納稅百強企業”、“全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食品企業”等榮譽稱號,產品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是業界及消費者公認的“中國名酒”。

2009年,四特酒投資興建的四特科技工業城和酒都文化城正式奠基,此項目將達到年產基酒50000噸的規模,並將實現以科研生產、文化旅遊為一體的發展目標,這更為四特在酒行業的飛速上升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全國白酒標準技術委員會特香型分會,落戶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標誌著特香型白酒釀造工藝這一千年瑰寶得以有效保護,並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三千年的四特酒史,汲取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印證了中國酒文明發展的每一個腳印。在新時代面前,創新的四特酒正以“中國傳世特香始祖”的姿態屹立在中國名酒之林

企業大事件

四特酒受到鄧小平高度評價四特酒受到鄧小平高度評價

1959年8月,中共八屆八中全會在江西廬山召開,樟樹四特酒廠接通知,送500公斤四特酒上廬山。酒送到後,時任省長的邵式平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品嘗驗酒,周總理品後盛讚四特酒“清香醇純,回味無窮”。

1972年11月12日,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同志偕夫人卓琳在樟樹考察時,參觀了樟樹四特酒廠,在喝過四特酒後讚揚它“酒中佳品,味道獨特”。

2008年12月,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主辦、雲南省食品協會協辦的“實施龍頭食品企業戰略,推進食品工業強縣發展高層論壇暨2007-2008年度全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食品企業和食品工業強縣(市、區)表彰會”在昆明召開。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被授予“全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食品企業”稱號。

2009年2月17日,公司榮獲“四率”標兵企業稱號,董事長、總經理廖昶榮獲“2008年度江西優秀企業家”稱號,副總經理賀恆輝榮獲“2007-2008年度工業企業市場行銷功臣”稱號。

2010年2月20日,宜春市重大產業和重點項目推進年活動動員暨09年部分重點工作表彰大會在宜春市政府大會堂召開,公司榮獲“工業十強企業”、“民營企業納稅100強”稱號,並位居榜首。廖昶董事長榮獲“全民企業標兵”桂冠。

企業文化

四特酒四特酒

在新時期,四特更加注重創新的生命力,四特重點實施新品牌戰略,進行戰略創新,現在四特產品形成了3+1的產品架構:以珍藏為核心的系列高檔酒品種;以陳釀為核心的系列主流酒品種,以老窖為核心的系列規模化銷量品種,以及獨有的系列細分品種。在制度上,四特不斷完善管理架構,進行銷售制度創新,生產制度創新,管理制度創新,人才制度創新,力爭以制度創新促進經濟效益。在技術上,四特除了保持其傳統的產品工藝和產品特色外,還積極吸收融入先進技術,最佳化生產流程,更大程度上提升了產品品質,提高了生產效率。企業的經營創新體現在經營模式、經營體制、經營戰略上的創新,我們不斷地對各銷售團隊進行最佳化,推行先進的適合四特實際情況的經營模式。相信通過四特的不斷創新,四特必將迸發出更加強勁的活力。

四特公司弘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企業精神,鼓勵員工投身四特,重視和培育健康、向上、有共同價值觀的四特文化。獨特的企業文化是四特公司今後相當長的路上需要努力追求的目標,也是四特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大內在動力。四特誠信經營,依法納稅,保護消費者和職工合法權益,擴大社會就業,維護地方社會穩定,大力支持地方經濟建設,構建了和諧發展的企業文化,營造了良好的內外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