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烈士紀念碑

四明山烈士紀念碑

四明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坐落在餘姚市梁弄鎮西側的獅子山上,是紀念全國19塊抗日根據地之一的浙東抗日根據地烈士及解放戰爭時期浙東革命根據地烈士的重要建築物。

基本信息

戰役過程

1941年4月,日寇發動了寧紹戰役,僅半個多月時間就侵占了杭甬線兩側、杭州灣以南整個地區。為挽救民族危亡,黨中央調整了新四軍在華中作戰的戰略部署。根據中央的部署,中共浦東工委領導的抗日武裝900餘人分7批渡過杭州灣,到達浙東三北(鎮海、慈谿、餘姚三縣北部)地區。這些抗日武裝南渡後,立即與浙江地下黨一道,領導和依靠人民民眾浴血奮戰,打擊日寇,逐漸建立起以四明山為中心的浙東抗日根據地。

餘姚梁弄鎮是出入四明山的門戶,它地處餘姚、上虞、嵊縣、奉化、鄞縣、慈谿六縣邊境,四面環山,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42年12月,日偽軍200餘人乘浙東抗日武裝集中兵力在三北地區進行作戰時,鑽進梁弄,姦淫燒殺,敲詐勒索,欺壓山區人民。

為狠狠打擊敵偽的猖狂氣焰,鞏固和發展浙東抗日根據地,三北抗日游擊司令部根據中共浙東區黨委“堅持三北,開闢四明”的方針,決定攻打梁弄,拔除四明山腹地的這一日偽據點。1943年4月22日晚,三北抗日游擊司令部兵份三路,奔襲梁弄,打響了著名的梁弄戰鬥。梁弄戰鬥共進行了17個小時,抗日健兒在當地民眾的支持配合下,勇猛頑強地摧毀了盤踞在獅子山、民教館、橫街祠堂的偽軍據點,迫使殘敵向上虞方向竄逃,我軍勝利收復梁弄。是役,浙東抗日健兒共斃傷守敵40餘人,俘虜40餘人。梁弄戰鬥的勝利,進一步鞏固了浙東抗日根據地,有力地推動了姚江兩岸和四明山地區的政權建設。不久,中共浙東區黨委進駐梁弄,從此梁弄成為浙東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

為紀念抗戰以來的革命烈士,弘揚革命先烈艱苦奮鬥、前赴後繼的精神,餘姚市人民政府歷時4年,於1977年9月在梁弄獅子山建成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

陵園規模

烈士陵園總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建有餘姚四明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和烈士事跡陳列室。紀念碑聳立在獅子山頂,高18.5米,用花崗石壘砌,雄偉挺拔,碑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為郭沫若同志題寫,碑基四周有兩層平台,面積3600平方米。紀念碑北面建有休息觀光長廊,人們在瞻仰之餘,還可在此憑欄遠眺,一睹四明湖的秀麗風光。

烈士陳列室系兩層混凝土結構樓房,總建築面積1400多平方米,一樓為休息室、報告廳,備有教育用音像設施,二樓為烈士事跡陳列室。陳列室共展出貝介夫、楊賢江等100餘位革命烈士照片和生平事跡,同時也展出了浙東遊擊縱隊發展壯大的歷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