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

四川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

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是一所擁有九十七年悠久辦學歷史的老校,是經教育部批准的全國示範性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也是陳毅元帥的母校。江澤民同志曾親自視察過學校,並親筆為學校七十五周年校慶題辭:“發揚優良傳統,培養優秀人才”。

師資力量

據有關資料顯示,學校有教職工700餘人。其中,專職教師460餘人,研究生以上學歷200餘人(博士10餘人),副教授以上高級職稱200餘人(教授43人)。學校擁有3名國家級教學名師,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優秀教師、省師德標兵、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突貢專家20餘人。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教師50人,80%的主幹課程有學術帶頭人和骨幹教師。有為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的校園網,各類實驗室、陳列室、多媒體教室等70餘個,擁有教育部2個國家級實訓基地以及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000餘萬元,圖書館藏書70萬餘冊。

學校沿革

1913年04月 我校前身四川職業學校首次招生
1913年08月 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
1924年08月 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立第一職業學校
1925年10月 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立第一工科高級中學校
1934年08月 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立成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950年01月 學校由川西行政公署文教廳接管,學校獲得新生
1950年11月 學校更名為川西成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952年07月 學校劃歸川西人民行政公署文教廳、工業廳管理
1952年09月 學校劃歸四川省工業廳管理
1952年11月 學校更名為四川成都工業學校
1953年08月 學校劃歸第二機械工業部二局西南分局管理
1953年09月 學校劃歸第二機械工業部二局管理
1953年09月 學校更名為西南第二工業學校
1953年12月 學校劃歸第二機械工業部管理
1955年09月 學校更名為成都工業學校
1956年04月 學校更名為成都機械製造工業學校
1956年09月 學校劃歸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十管理管理
1958年03月 學校劃歸第一機械工業部第十工業管理總局管理
1960年09月 學校劃歸第三機械工業部第十工業管理總局管理
1963年05月 學校劃歸第四機械工業部管理
1968年10月 學校更名為成都無線電機械學校
1982年05月 學校劃歸電子工業部管理
1987年09月 學校劃歸四川省人民政府電子工業廳管理
1993年02月 學校更名為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
2000年05月 學校劃歸四川省人民f政府教育廳管理

現任學校領導

副校長:陳傳偉,成和平,鄭予捷

郫縣新校區風光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學生食堂 校園一角

圖書館 允明樓(教學樓)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書館 葡萄園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連線教學樓的走廊學生宿舍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家實訓基地

基地簡介

我校實訓基地成立於2003年3月,是國家機械電子工程實訓(師培)基地和中央財政支持的數控技術實訓基地。其中國家機械電子工程實訓(師資培訓)基地是教育部為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推進高職高專教育改革和建設,2002年首批正式批准建設的兩個國家級實訓基地之一。而中央財政支持的數控技術實訓基地是在國家 “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工程” 實施過程中,2005年由財政部、教育部共同遴選後批准建設的。

按照教育部批准的建設規劃,國家機械電子工程實訓(師培)基地由八個“中心”和一個省重點實驗室組成:機械基礎實訓中心、數控技術實訓中心、CAD/CAM實訓中心、電工電子實訓中心、培訓與認證中心 、校企合作生產實訓中心、模具技術中心、國營成都無線電專用設備廠以及電加工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實訓基地有47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布置著數控線切割工具機等三條生產線,同時也是學生的真實工程環境實訓場地,還改建了一幢2000平方米的廠房作為數控中心、機械製造基礎實訓中心,CAD/CAM中心的實驗實習用房。擁有一批先進的生產設備,其中包括進口精密銑鏜床、坐標鏜床、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加工中心、齒輪加工工具機等在內的各類機加設備400餘台(套),形成涵蓋常規機械加工和先進制造手段的配套加工能力。CAD/CAM中心配備了Mastercam、PRO/E、UG、Cimatron、CAXA等先進的工程軟體。電工電子實訓中心擁有各種電機、單片機、可程式控制器、信號發生器等電工電子設備。機械工程基礎實訓中心擁有能完成普通冷熱加工實習的各種機械設備、儀器儀表100餘台套,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1700餘萬元。

科研成果

經過長期的建設和發展,學校形成了“手腦並用、學做合一”的辦學特色,並以 教學樓

“嚴謹、樸實、勤奮、創新”的校風、“厚德、博學、敬業、愛生”的教風和“勤奮、敏思、勵志、篤行”的學風,在培養套用型人才的教學改革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先後有“模具設計與製造”、“套用電子技術”、“資料庫套用與信息管理”、“工具機數控技術”、“會計電算化”等5個專業被教育部列為“全國高等工程專科示範專業”稱號和全國高職高專教改試點專業。共有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省級精品課程21門,省級精品專業5個。曾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和四川省教學成果

獎20餘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四川省哲社優秀成果二、三等獎、全國教育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各1項。

辦學理念

學校長期以來,以嚴謹的治學、穩定的教學秩序、良好的育人環境,保證了人才培養的質量。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近三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為 94.03%,名列四川省工程類專科學校前茅,連續多次榮獲省教育廳授予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每年均有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摩托羅拉樂山—菲尼克斯半導體有限公司、信息產業部第十研究所、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宜賓五糧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著名企業、單位以及深圳、珠海等不少合資企業來校選拔人才。九十多年來,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為國家培養輸送各類人才四萬餘名,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四川省的工業發展,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校企合作

學校長期堅持與Intel公司、邁普公司等知名企業合作,實施人才訂單式培養,並長期與加拿大多所院校合作,先後牽頭實施了4輪由加拿大政府資助的教育合作項目,開展了“商業信息技術”、“酒店管理”兩個專業的中加聯合辦學。

九十六年來,學校以嚴謹的治學、穩定的教學秩序、良好的育人環境,保證了人才培養的質量,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好評,2007-2009年平均一次性就業率為94%,連續多次獲得省教育廳授予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每年均有Intel產品(成都)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二十九研究所、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樂山-菲尼克斯半導體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珠海格力集團、上海莫仕連線有限公司等著名企業、單位來校選拔人才。九十六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輸送各類畢業人才五萬餘名,大多數成為生產第一線的技術骨幹和管理幹部,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四川省的工業發展,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獎學金設定

1、國家獎學金:8000元/年

2、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年

3、陳毅獎學金:2000元/年

4、優秀學生獎學金:甲等500元/年,乙等300元/年,丙等200元/年

5、樂山—菲尼克斯獎學金:1000元/年

6、郫縣農信獎學金:500元/年

7、單項獎學金:表彰在某一方面或單項活動中具有特長並取得突出成績的個人。

院系設定

計算機系

機工程系始建於1998年1月,主要培養計算機軟、硬體和IT業套用開發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現有計算機信息管理(資料庫)、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電子商務、中加聯辦計算機軟體、信息安全技術、軟體技術七個專科專業,其中資料庫專業為教育部教改試點專業。現有專科普招學生1000餘人,是四川省“一號工程(信息技術產業工程)”重點依託高校之一的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培養IT人才的重要基地。連續三屆獲校“先進集體”稱號。系黨支部獲四川省實踐“三個代表”示範黨支部稱號。

計算機系現有專職教師3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4人。正教授和副高級職稱占44%,有研究生學歷(含在讀)占51%,雙師型教師72.4% ,其中有2006年教育部第二屆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中國高職高專首位國家級教學名師)、四川省第七屆十佳青年教師、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等。獲省級以上成果獎13項,其中2005年獲國家級精品課程稱號、另獲四川省級精品課程三項;在2001年和2005年獲四川省教學成果獎一、二等獎;2002年獲國家教育部頒發的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於2006年獲四川省精品建設專業稱號; 2007年四川省評出首屆精品教材獎7本,其中計算機系便獲二本,另一本教材獲省精品建設教材稱號。根據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從建系以來與時俱進地主編出版了40多本教材,總印數幾十萬冊,被國內許多高校選用。

實驗設施完備,有計算機網路實驗室等七個實驗室,以高檔微機為主的計算機400餘台和多媒體投影機、路由器、交換機等現代化設備。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擁有一批從事數學教育、信息技術與計算科學、金融與統計、體育教育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正教授1名,副教授以上職稱占信息與計算科學系教師人數的50%以上。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下設專業教研室、數學教研室和體育教研室。開辦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統計實務(風險管理與精算方向)、計算機圖形圖像製作等專業,其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已畢業三屆學生。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教學、科研突出。近幾年,先後承擔了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紀專科人才素質要求及人才培養模式”,教育部高教司子課題“21世紀高職高專大學數學教材的研究”、四川省綜合教改課題“新世紀四川省大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等國家級、省級、校級科研課題近20項。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等國家一級出版社編寫出版教材和專著10餘部,其中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高等數學》獲國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一本教材被列入“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發表了學術研究論文100餘篇,其中2篇被SCI檢索。 近幾年,信息與計算科學系在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等方面也取

得了可喜的成績,獲得了多項省部級以上獎勵。2005年,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四川省教學成果三等獎一項。2006年,信息與計算科學系《高等數學》課程繼2003年被評為“四川省首屆精品課程”之後又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擁有先進的計算科學實驗室。注重培養“學以致用”的實踐套用能力。在校期間,部分學生獲得了初級程式設計師等資格證。信息與計算科學系從1996年組織學生參加“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以來,共獲中國一、二等獎15個,省級獎28個,2004年,信息與計算科學系教師指導學生的一篇參賽論文被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組委會評為優秀論文(高職高專院校僅此一篇),並刊登在《工程數學學報》2004.07期(EI收錄)上。另外,有一名教師被評為“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優秀指導教師”,還多次榮獲省級先進集體獎。

電氣與工程系

電氣與電子工程系前身為創建於1921年的電機科,電氣與工程系教師以主編《工廠供用電實用手冊》、《供電工程師技術手冊》和《工廠供電》教材的劉介才教授為代表,數十年來,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了大量面向工程第一線的優秀電氣與電子工程技術人才。

學生在三年學習中計算機、外語不斷線,並有大量的工程實踐,能夠獲得工程師的初步訓練。電氣與工程系學生曾多次在中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和數學建模比賽中獲獎。高質量的畢業生深受“華為”、“長虹”、“大唐電信”等用人單位的歡迎。目前電氣與工程系有自動化技術,套用電子技術,建築電氣技術,積體電路設計與製造,計算機測控技術五個專業。電氣與工程系教職工積極開拓創新,兩年來完成科研項目14項,科研經費達幾十萬元,完成科研、學術論文20餘篇,教材若干套。電氣與工程系教師為適應工科類院校教育模式,積極向“雙師型”、“科研型”、“技術型”發展。

人文科社系

人文社科系現有商務文秘與公關、人力資源管理、公用事業管理三個專業,並擔任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校各個層次大學生的政治理論、思想品德和形勢政策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同時,作為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科研陣地,為了培養與提高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大學生的人文素質,還開設了四十多門新型、實用的人文社科類選修課程,為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適應社會的需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人文社科系師資力量雄厚,具有高職稱、高學歷、高素質、科研成果多的特點。現有專兼職教師69人,客座教授6名。在專職教師中教授、副教授所占比例為72.2%,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比例為55.6%。結構合理,隊伍年輕化。近三年來人文科社系教師已承擔省、校課題多項,發表科研、教研論文數百篇。

人文社科系堅持“嚴謹、樸實、勤奮、創新”的校訓,倡導“學做合一”的辦學理念,重視實踐教學,加強實踐環節。充分發揮在社會科學方面的優勢,緊密結合社會實際,根據課程教學和科研課題研究需要,經常組織學生深入開展社會調查和各種社會服務活動,提高學生社會認知和實踐能力。目前已與成都市和郫縣的多個社區、法院、企業、文化部門建立了公共課、專業課教學實踐基地。針對現代科學技術在人文社科領域中的廣泛套用,人文社科院系按“高標準,高要求,高起點”的原則,建立了具有較高水準的文科綜合實訓室,為學生提供了實際的操作平台,增強了學生動手能力。

通信工程系

通信工程系的前身是1944年正式開辦的電訊專科,是培養信息採集、傳輸、處理等方面高級專門技術人才的搖籃。幾十年來,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了大量面向工程技術套用第一線的優秀人才。學生在學習中,堅持英語、計算機不斷線;堅持在“做”中“學”的培養傳統。通信工程系學生多次在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競賽等比賽中獲獎。畢業生得到國家安全部門、中國移動、聯通、華為、大唐電信、信息產業部29所等用人單位的歡迎。

通信工程系現設有電子技術、無線電技術、通信技術三個專業教研室。設有高頻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電路與系統實驗室。 專業實驗室供學生實習實驗,擁有一支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年富力強的專業教師隊伍。

通信工程系現有四個三年制專科專業:無線電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與信息工程技術;一個四年制本科專業:通信工程。各專業特色鮮明,能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市場需求。

成教部

成人教育學院現有脫產及半脫產、夜大、函授、網路教育學生3000餘人。考入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的脫產成人大專生、中專生要求住校學習,實行統一管理。收費標準嚴格按國家規定執行。班主任輔導員住學生宿舍,晝夜為學生服務,成教學生的教學、實驗、實習、管理、獎學金、評“三好”、入黨入團、出國留學等與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普通大學生一視同仁。脫產、夜大、函授、自考、網路教育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教學和管理。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採取了多層次辦學,已開通與電子科技大學、西南科技大學聯辦的本科,為廣大學生進一步深造、提高學歷提供了機會。為使考生2007年10月順利考入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深造,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組織有成人高考補習班,特聘省重點中學教學效果好、成考經驗豐富的老師授課,凡參加補習班的學生考上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成人大專者優先錄取。

機械工程系

機械工程系,成立於1916年,是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的前身甲工校最早成立的工科之一,當年稱為金工科。八十多年來,機械工程系本著嚴謹、求實、勤奮、創新的精神,師生同 心為國家的科學技術的發展造就了大批優秀人才,特別在國家的電子、軍工等行業的各個發展時期,做出了特別的貢獻。

機電工程系

機電工程系現設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技術、印刷技術、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4個專業,其中數控技術專業為教育部教改試點專業及四川省精品專業,印刷技術為校級重點建設學科。

機電工程系師資力量強大,其中教授職稱和研究生學歷比例為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最高,並且有中國優秀教師1人,四川省師德標兵1人,強大的師資隊伍推動了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現機電工程系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精品課程5門。

機電工程系設有力學與機械設計、數控原理、數控編程及加工、數控工具機拆裝、機電一體化、機電

CAD/CAE/CAM、數控加工仿真、圖文信息處理、分析化學九個實驗室,擁有數控加工中心、傳真機、複印機、印表機等機電設備,100餘台計算機、伺服器和 AutoCAD、Pro/E、ANSYS、MasterCAM、UG、宇龍仿真等各種主要工程類軟體及單片機實驗儀等各種電子測量儀器儀表實驗裝置,能夠有效配合完成各類實驗、實訓教學。

機電工程系專業目標定位明確,針對性強,整個教學環節的安排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並堅持英語、計算機教學三年不斷線。因此學生不僅專業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強,而且綜合素質好,適應工作快,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近年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逐年提高,近年來一次就業率高達95%。畢業生主要流向為深圳、上海等沿海經濟特區和成都、重慶等內地經濟發達地區。機電工程系各專業還與西南交通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和重慶大學開通了專升本渠道,為優秀學生進一步深造提供了更多機會。

工商管理系

工商管理系1981年成立,工商管理系現有工商企業管理(超市管理方向)、金融保險(保險行銷方向)、國際商務、會計電算化、酒店管理、人物形象設計、物業管理和市場行銷八個專業。這些專業的設定均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質量和數量要求。

工商管理系擁有教師59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1人(含副研究員、高級講師等),在讀博士4人,研究生學歷的教師24人(含碩士研究生、研究生、雙學士),占教師總數的41%以上,70%以上的教師為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

工商管理系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校內外實習基地,在校生人數1600餘人,會計電算化專業被批准為國家教改試點專業,2006年被評為“四川省精品建設專業”,酒店管理專業被確定為“校級精品建設專業”,兩門省精品課程,季輝老師的《服務行銷》被評為國家“十五規劃”教材,四本教材被評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工商管理系教師近兩年共撰寫教研和科研論文10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59篇;在科研課題方面,工商管理系近三年共完成科研項目53項,其中省級23項,校級20項。學校首屆教學名師2名(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3名);校學術帶頭人4人,學術骨幹2人。

各專業學生近幾年的英語三級級考試過級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近幾屆計算機一級考試平均過級率為97.37%。工商管理系各專業從2004級學生開始實行雙證書制。在04級443名畢業生中,有417人通過了各專業相關職業資格的技能測試,獲證比例高達94%,在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9個系中名列第一位。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率高,就業單位上百家。工程管理系近三年畢業學生一次就業率都在90%以上。2007年工商管理系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5%以上,其中國際商務專業達100%。

外語系

目前外語系共有教職工48人,其中專職教師43人,教輔和政工人員2人,另有外聘教師3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者11人,占總數的24%,中級職稱者14人,占總數的30%;具有研究生學歷者(含在讀)17人,占總數的37%。

外語系現有商務英語和旅遊英語兩個專業五個班級,有英語專業學生203名。外語系有專供英語專業學生使用的語言實驗室和機房4座和比較豐富的音像軟體資料。

除專業英語教學工作外,外語系還承擔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生的公共英語教學工作。

近年來,外語系教師獲得省級以上獎勵五項,完成省級以上科研項目四項,建設省級精品課程一門。目前

承擔了兩門省、校級精品課程建設,省校級科研課題2項,共發表論文100多篇,年均40篇左右,參編和主編教材二十多本(套)。

外語系成立四年以來,成立了各種管理機構,如系務工作委員會、系務公開領導小組、系務公開監督小組、系教學督導小組、系職稱推薦小組等。參照學校有關管理規定,結合本系實際情況,也制定了相應的系級管理規章制度。

錄取規則

1、按志願進行錄取,加分或降分投檔考生的處理按各省市區相關規定執行。

2、進檔考生根據專業志願、總分及相關科目成績錄取專業。

3、對於專業志願不能滿足且不服從專業調配的考生學校不予錄取。

4、外語語種要求:學校各專業開設的公共外語課程為英語

5、身體情況要求:嚴格遵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

6、男女比例:不限

學校現已全部搬進

郫縣校區(位於郫縣中信大道1號)。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新校區位於成都市郫縣境內,緊鄰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西區), 距成都市中心約22公里。地處成灌高速公路以北、郫縣新城區南北幹道以西;新校區占地面積 約1000畝,建成後可容納學生16000人。總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包括教學樓、實驗樓、圖書信息樓、體育館、學生宿舍、食堂、學生活動中心、職工家屬區等建築,還有功能齊備的室外操場、游泳池、球類運動場地、生活服務設施等,預計總投資5億多元,整個工程計畫在三年內建成,建成後,將成為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的主校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