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川大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四川川大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四川川大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是經教育部批准於2003年4月成立,唯一代表四川大學對全校科技企業行使出資人權利的機構。其最高決策機構是四川大學經營性資產管理領導小組,由學校有關黨政領導同志組成,對科產集團行使股東權利。涉及到電子信息、生物與醫藥、資源與環境、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新能源與高效節能、高技術服務業、文化產品運營、物業管理等多個產業領域以及大學科技園區的建設。是一家現代化的校辦大型集團公司。

基本信息

集團簡介

川川大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產集團”)是經教育部批准於2003年4月成立,唯一代表四川大學對全校科技企業行使出資人權利的機構。
四川大學經營性資產管理領導小組是科產集團的最高決策機構,其成員由學校有關黨政領導同志組成,對科產集團行使股東權利。
科產集團秉承“嚴謹、勤奮、求是、創新”的百年川大精神,堅持“以人為本,開拓創新”的企業理念,按照服務教學科研、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依託四川大學教育、科研和人才等方面的綜合優勢,通過項目轉讓、成果入股、技術合作、股權經營等多種形式,積極致力於推動四川大學科技產業的發展。
科產集團控股和參股的企業涉及到電子信息、生物與醫藥、資源與環境、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新能源與高效節能、高技術服務業、文化產品運營、物業管理等多個產業領域以及大學科技園區的建設。

主要職能

1、代表學校持有全部科技企業中學校所占的股權;
2、負責新辦科技企業的審批;
3、負責經營和管理科技企業中學校所屬的經營性國有資產,並承擔相應的保值增值責任。

核心企業

四川川大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
成都川大技術轉移中心
四川川大科技產業發展中心
四川川大能士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四川川大華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納米生物醫用材料產業化孵化基地
四川川大智勝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川大金鍾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川大科技園(南區)開發有限公司
成都川大陽光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大學工程設計研究院
成都川科化工有限公司
四川盛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成都心意誠科技產業服務有限公司
成都智索華西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銳教實驗技術有限公司
成都迪健華西口腔科技有限公司

發展歷程

2008年

1月與新疆天地集團簽署合作協定,啟動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科研綜合樓的建設工作。
6月學校參股公司四川川大智勝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
7月“四川大學科技產業領導小組”名稱改為“四川大學經營性資產管理領導小組”。

2007年

1月與四川萬佳實業公司簽署合作協定,啟動“四川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南區)項目”的建設工作。
7月與什邡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定,啟動四川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什邡產業園的建設工作。
12月獲得學校工會授予的“四川大學模範教職工之家”稱號。12月啟動對江安校區周邊改造的規劃工作。

2006年

4月學校明確對於學校周邊土地、房產等用於經營活動的部分資產,由科產集團負責周邊規劃、開發及經營性管理。
12月學校召開"四川大學科技產業規範化建設工作會議",貫徹落實教育部有關精神,全面推進我校科技產業規範化建設工作。
12月由科產集團負責組織實施的首期學校周邊改造項目-城環學院改造項目(展業大廈)正式竣工。
12月科產集團新一屆工會委員會和職代會成立。

2005年

3月學校新一屆科技產業領導小組成立。
6月學校成立中國共產黨四川川大科技產業集團委員會,搭建科產集團新一屆經營領導班子。
9月科產集團第二屆董事會成立。
12月科產集團所屬四川盛德文化發展公司正式註冊,主要負責運營學校禮品及文化用品。
12月科技部批准我校國家大學科技園為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

2004年

2月學校出台《四川大學關於加速發展科技產業的若干意見》,明確科產集團作為教育部批准成立的資產經營管理公司,代表學校對全校科技企業行使出資人權利。
7月科產集團二級公司成都川大技術轉移中心成立,作為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平台的主要渠道和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平台。

2003年

1月教育部批覆同意將四川川大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改建為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大學科技產業領導小組對其行使股東權益。
4月科產集團正式註冊為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6000萬元,四川大學是公司的唯一投資主體。科產集團第一屆董事會成立。
7月科產集團註冊資本由6000萬元變更為15637.22萬元。
8月科產集團會同其他4家發起人單位共同簽訂《四川川大華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協定》,科產集團占該公司總股本55.75%。同年,四川川大華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註冊成立。  

發展目標

按照“積極發展、重點跨越、規範管理、做大做強”的指導方針,以全面提升科產集團的管理和資本運營水平為基礎,建立和完善學校所屬企業的管理制度、創新創業服務體系,促進產學研互動和科技成果轉化的良性循環,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推動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使我校科技產業不斷做大做強。
發展目標分三步實現:
第一步在“十一五”期間,以核心企業上市、學校周邊改造、科技園區建設以及企業規範化建設為重點,力爭核心指標進入全國前十五位。
第二步在2020年前後,核心指標進入全國高校前十位。
第三步本世紀中葉,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學科技產業。

經營管理

科技成果轉化

依託學校的學科優勢和人才資源,科產集團以四川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作為主要載體,積極致力於促進科研機構、企業、政府的緊密結合,將學校行業領先、有經濟效益、比較成熟的成果進行轉化。

股權管理

科產集團對直接投資的參控股公司實行股權管理,其中控股公司6家,參股公司34家。此外,科產集團代表四川大學管理其出資的企業,行使出資人權利,履行出資人義務,其中全資企業55家,參控股公司11家。
對於學校和科產集團參控股的公司,科產集團通過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即委派股東代表、推薦董監事和委派財務人員等方式參與企業的經營運作,對控股公司採取經營績效考核等方式進行有效管控;對於代表學校管理的全資企業,科產集團採取改制、註銷、託管等方式對企業進行規範管理。

周邊改造

為了美化四川大學校園周邊環境,完善學校功能布局,提升學校整體形象和競爭力,根據學校決定,科產集團通過對望江校區、華西校區和江安校區的周邊土地資源的整合以及產業的合理布局,挖掘和發揮學校的科技成果、文化底蘊和地理優勢,形成四川大學獨有的人文、科技特色的新經濟圈,為地方創造新的經濟成長點,提升區域城市形象和競爭力。

文化產業

為了充分發揮四川大學深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各類高素質的人才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我校文化產業,經學校授權,科產集團於2005年底成立四川盛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盛德文化公司依託學校豐富的資源優勢,積極運作具有四川大學特色的文化用品、紀念品;同時,開拓思路,面向社會,把握機遇,積極拓展傳媒、策劃、廣告、設計、音像產品等核心業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