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宏達有限公司

四川宏達有限公司

四川宏達股份有限公司創建於1979年,1994年改制為股份制企業,2001年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600331),2006年入選“滬深300指數樣本股”,2007年入選“上證50指數”。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總資產79.49億元,是一家集化工、冶金礦山為一體的資源型的企業。

基本信息

企業介紹

四川宏達有限公司四川宏達有限公司

四川宏達集團始建於1979年,通過30餘年的艱辛創業,執著追求,宏達集團已由當年的小作坊發展成為一家擁有近300億元總資產,37家成員企業,控股2家上市公司,近17000名員工,主營業務涵蓋工業、貿易、地產、金融、旅遊五大板塊,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00多億元,年可實現利稅30多億元的大型現代企業集團,被列為中國500強企業和中國最大500家企業集團。宏達集團註冊資本5.425億元,註冊地四川省什邡市,總部設在成都市,法定代表劉滄龍。
宏達的發展壯大與中國改革開放同行。在小作坊→工廠→聯合總廠→公司→股份公司→上市公司和集團公司→跨國集團公司的演變軌跡上,宏達由小到大,由弱到小,全程跟蹤見證了改革開放後中國社會經濟的變遷,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最真實的寫照。
宏達集團恪守“重人品人才、重競合共贏、重品牌服務、重環境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通過實施科學發展戰略,強化規範經營意識,構建創新管理模式,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塑造企業文化體系,注重社會公眾形象,推動企業廣泛聯合,實現了健康、和諧、環保、可持續發展。
宏達集團的總體經營思路與目標是:堅持以工業發展為堅實基礎,以資源整合為戰略先導,以資本運作為強勁動力,以技術進步為比較優勢,以房地產、貿易、金融和旅遊開發為發展空間,在鞏固發展傳統產業優勢的同時,大力實施藍海戰略,積極推進自主創新和價值創新,多元化投資,專業化經營,職業化管理,國際化發展。實現員工、股東、企業和戰略合作夥伴、客戶、社會共同進步,和諧發展,把宏達集團全力打造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具有國際競爭力、受尊重和可信賴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建百年宏達,立長青基業。

發展歷程

創業階段【1979-1987】

1979年,在南距成都60公里的什邡市,24歲的劉滄龍以500元起家創建了小作坊式企業――民主磷肥廠,開始用土法生產普通過磷酸鈣。
1981年9月,副廠長劉海龍研製成功簡明吸收室,將硫酸與磷礦粉作用所產生的廢氣(氟氣)通過水吸收生成四氟化矽,然後生產出氟鈣酸鈉產品,既避免了對環境的污染,又變廢為寶。
1982年1月,民主磷肥廠在原址另建新廠,報經什邡縣社隊企業局批准,命名為“什邡縣民主磷肥廠”。同時對普鈣生產進行了第一次技改,改乾法生產為礦漿生產,使產量增長了一倍,達3900多噸。
1983年5月,在省鄉鎮企業管理局的幫助下,到南川縣賒購球磨機一台,從而擴大了磷肥生產。年終結算時,不但還清了球磨機欠款,還盈利8.9萬元。
1985年7月,對普鈣生產進行第二次技改,擴建混化樓,改坑式化成為箱式化成,年產量增至1.5萬噸,增長一倍多。首批獲得化工部頒發的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企業迅速完成了初步的資金積累和相當的生產規模。
1986年企業選擇了橫向聯合的道路,通過與大型國有企業和科研院校聯合,加快了企業發展的步伐。

整合階段【1987-1993 】

1987年7月,新建普鈣分廠正式投產,改箱式化成為迴轉化成,實現了機械化生產,年產量增至10萬噸左右。同時,年產2萬噸硫酸車間正式投產,解決了普鈣生產的原料問題。同年,與四川大學聯合,引進科研新成果,建無機鹽生產分廠,利用複分解法生產硝酸鉀和氯化銨。
1990年9月3日,報經什邡縣鄉鎮企業管理局批准,更名為“什邡縣民主磷肥總廠”。
1991年,與9家單位聯辦年能為300萬條的塑膠編織袋廠投產,普鈣包裝不在依賴外購,節約了資金,降低了成本。
1992年1月3日,經四川省鄉鎮企業管理局批准,更名為“四川省宏達聯合化工總廠”。
1993年7月,復混肥廠建成投產,使用尿素、磷銨生產優質化學肥料。廣泛聯合使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效益猛增。

改制階段【1993-2001 】

1993年,劉滄龍果斷地對企業實行重大體制改革,通過理順產權關係,進行資產評估,將原聯營單位改為股東,企業實行了股份制。
1994年1月8日,經四川省體制改革委員會批准,更名為“四川宏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至1999年,公司先後整體收購了化工、礦山、房地產等六家企業,特別是1999年1月斥資1.1億元全資收購四川什化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經營四川什化股份有限公司62.11%的國有股份。
1999年以來已捐資2270.9萬元修建或改善農村中國小校舍、資助農村貧困學生讀書,捐資2120萬元修建農村村道。
2001年11月,投資德陽市商業銀行,正式涉足金融業。

轉型階段【2001 年後】

2001年12月20日,四川宏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000萬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4年公司名稱變更為“四川宏達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價9.18元的宏達股份16.47元開盤,以14.95元報收,全天漲幅為62.85%。
2002年,組建四川華宏國際經濟技術投資有限公司,從事國際貿易業務。
2002年,宏達股份有色公司投資約812萬元建設了污水處理總站。污水達標後返回生產系統循環使用,實現了污水全封閉零排放。處理後的清水清澈透明,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GB8978-1996一級標準,其中Cd、Hg、As低於一級排放標準的三倍,Cu、Pb、Zn達到國家農灌標準。該工程通過省環保局組織的三級聯合驗收,得到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2003年,注入5.8億現金,成功控股亞洲最大的鉛鋅礦雲南蘭坪鉛鋅礦。從2003年以來,宏達集團在雲南蘭坪、四川涼山和西藏墨竹工卡等少數民族地區累計投資77.56億元興辦企業,給當地帶來了增加就業,富民惠民,發展經濟,促進財政增收的良好局面。
2004年1月14日,宏達集團整體開發什邡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旅遊開發區協定在宏達金橋大酒店簽定。
2004年參與四川甘洛鉛鋅資源整合,投資2.26億元建立了四川宏達有色金屬有限公司。
2004年,宏達股份磷化工公司在洛水基地投資1680餘萬元新建了一座污水處理總站。
2004年,開展了關於電解鋅壓濾渣、淨化渣中提取伴生貴重金屬鎘、銦、鍺、銅、鎵、鉛、金、銀,使伴生金屬得到綜合利用的研發,計畫總投資5800萬元,建成每年300噸鎘、1.2噸銦、5.6噸氧化鈷、150kg二氧化鍺、330kg鎵、3500噸鉛、200噸銅、10噸銀的“渣中取寶”工程項目。目前,提取精隔技術已經成熟,裝置已經完善,已經生產320噸粗鎘(按5.5萬元的市價計算,價值約1760萬元)。
2005年,宏達集團提出了構建以“人本”為核心的宏達企業文化體系,並把它視為建“百年宏達”的“重中之重”和最具活力的經營性資源。堅持以先進文化為企業靈魂、強勢觀念、思維和行動的指南,走“文化治企、文化立企”之路,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追求和跨越,走基業長青之路。制定了《宏達集團文化與創新綱要》,並把2005年作為宏達集團“企業文化建設年”,被評為四川省和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
2005年3月,川潤化工投資5826萬元採用中國成達化工公司天然氣“雙一段”直轉技術進行了6萬噸/年合成氨裝置節能技術改造成功,不僅使公司合成氨產能從6萬噸/年增至10萬噸/年,新增銷售收入4352萬元,新增利潤1292萬元,新增稅金524萬元,同時還節約天然氣2000萬方/年,節約電3000萬度/年,節能效果顯著,在國內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小合成氨裝置中處於領先水平。
2005年3月,為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要求,回響黨和國家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鄉村的大政方針,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和鄉村協調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貢獻,宏達集團在四川分五年無償捐資1.1億元建設“宏達新村”,以此改善農民民眾的生活條件,提高農民民眾的生活水平,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和社會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
2005年宏達股份磷化工公司在穿心店基地投資610萬元改建了一座日處理4800m3的污水處理總站。污水已達到了全基地零排放並於當年12月經德陽、什邡兩級環保部門驗收合格。
2005年宏達股份有色公司投資約200萬元回收沸騰爐餘熱鍋爐的餘熱,用以電解生產用汽和職工浴室,該項目即節約了能源,又造福了員工及附近村民。
2005年9月1日,“雲頂”牌磷酸一銨榮獲2005-2008年“中國名牌產品”榮譽稱號,同時授予《中國名牌產品證書》。
2006年是宏達集團的“管理效益年”,同時把2005-2010年列為宏達集團“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宏達集團被列為2006年四川省民營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會現場參觀企業,重點展示具有宏達特色的黨建文化、管理文化、關愛文化和責任文化。
2006年進入內蒙、西藏、貴州、四川甘孜和非洲進行多金屬和非金屬資源整合。並於2007年在西藏投資2億元,建立西藏天仁礦業有限公司,基本完成對西藏的鉛、鋅、銅、鉬資源整合。
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167.41億元,納稅9.3億元,位列四川新增六家“百億企業”榜首和四川“十佳民營企業”榜首,名列四川民營企業“銷售收入20強”和“納稅20強”前茅。
2006年,宏達集團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367名、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第201名、中國企業效益200佳第83名、中國企業500強利潤排序前100名企業第79名、中國企業500強資產利潤率排序前100名企業第53名、中國企業500強收入利潤率排序前100名企業第21名。
2006年榮獲“中國磷肥製造行業排頭兵企業”、“中國化工企業 500 強”、“中國化工企業經濟效益500強”和“中國化工分會行業50強企業”。
2006年8月,宏達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清潔示範企業被列入四川省發展循環經濟的“68552”工程,進入四川省發展循環經濟第一批試點企業。
2007年3月22日,四川宏達股份生產的“慈山”牌鋅錠、雲南金鼎鋅業生產的“慈山”牌鋅錠,獲準在上海期貨交易所註冊。此次,共有9家企業生產的鋅錠在該所註冊,其中宏達公司是全國唯一一家有兩個註冊廠商的企業。
2007年7月26日,在四川省政府於成都召開的第二次四川省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工作會上,宏達集團正式成為四川工業強省79家著力培育的大企業大集團,並成為迅速做強做大類的30戶企業之一。
2007年8月6日,在全國工商聯公布的2006年度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結果顯示:宏達集團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第20名、資產總額第10名、稅後淨利潤排名第4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宏達集團有12家成員企業在地震重災區。雖然宏達集團自身遭受重創(遇難112人,受傷375人,無家可歸1800餘人,經濟損失7.68億元),但仍率先向四川災區捐助510萬現金支持抗震救災,宏達股份仍實施震前公布的每10股轉增10股派12元現金的2007年度分配方案,被譽為2007年度“最慷慨大方的上市公司”、“最具社會責任感的上市公司”、“最感動中國的上市公司”。
2008年,聯合其他股東,在攀枝花共同出資組建四川釩鈦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擬投資240億元開展鈦、釩、鐵的深加工及伴生貴稀金屬綜合利用,把攀枝花市打造成為高技術、高價值、規模化的釩鈦產業基地,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增加社會就業機會,提高股東利益回報。

企業榮譽

在30餘年的不斷發展中,四川宏達集團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形成了優秀的企業品牌,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宏達集團先後被國家、省、市各級各部門,各行業協會授予多項殊榮,主要如下:
2010年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單位

2009年中國農業銀行信用等級AAA級企業

2009年第十五屆國家級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

2009年“雲頂”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08年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第139位

2008年中國企業500強第263位

2008年中國化工企業經濟效益500強

2008年四川統一戰線抗震救災先進集體

2008年全國企業文化優秀單位

2008年全國抗震救災先進集體

2008年改革開放30年全國企業文化優秀單位

2008年度中國公益50強2007年中國企業500強2007年中國民營500強

2007年四川十佳民營企業

2007年四川省重點技術創新項目

企業文化

宏則龍騰滄海:飛龍在天,或躍於淵。全球化時代,宏達集團已成功走出四川,跨出國門,順應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世界範圍內整合人才、技術、資源優勢;立足華夏,放眼寰宇,展宏圖壯志於四海。

達則兼善天下:君子之道,止於至善。優秀企業在立足自身的同時,更應兼濟社會。宏達集團鐵肩擔道義,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參與公益事業,用行動倡導誠信公平;只有根植沃土、致富思源,方能促社會、企業與個人和諧共進。

公益事業

回報衣食父母,反哺母親產業,關注三農問題,促進和諧發展

宏達為消除農村貧困所做的努力,就是這一價值理念的真實體現。我國是一個發展中農業大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歷來受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但“三農”難題的徹底解決,還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全力支持,長期努力。愛農、助農、支農,應當是社會公民應盡的義務和神聖的職責,應當是一種良好的社會風尚。我們深信:以農村擺脫貧困為核心的城鄉差距問題的解決將成為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助推力,也將使九億中國農民更多地分享到經濟騰飛的成果。
1999年到2007年,宏達集團在參加光彩事業、社會捐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捐資總額已達3億多元,為消除農村貧窮做出自己的貢獻。1999年以來已捐資2331.9萬元修建或改善農村中國小校舍、資助農村貧困學生讀書;捐資2140萬元修建農村村道;
2004年,出資800萬元,在什邡市實施“宏達安身工程”,為該市1725戶農村無房、危房戶新建住房,解決其基本生活需求;2005年,為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要求,回響黨和國家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鄉村的大政方針,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和鄉村協調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貢獻,集團與什邡市政府簽訂協定,分五年無償捐資1.1億元在什邡全市建設“宏達新村”,以此改善農民民眾的生活條件,提高農民民眾的生活水平,推進什邡城鄉一體化建設和什邡社會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
2005年捐資500萬元,支持雲南怒江州農村生活設施基礎建設;2006年捐資420萬元,為雲南怒江州農村戶口人員購買了基本醫療保險;2006年下半年2007年5月,在雲南捐資1.4億多元用於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妥善安置6000餘名下崗職工,實現了“企業盤活、職工穩定、社會安定”的目標。
從2003年以來,在四川、雲南和西藏的少數民族地區累計投資33.3億元興辦企業,這些給當地帶來了增加就業,發展經濟,促進財政增收的良好局面。

與藍天碧水相伴,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保護環境、實現經濟和社會進步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勢不可擋的時代潮流,治理污染就是為經濟建設服務。在綠色思想、綠色消費浪潮的雙重衝擊下,綠色經濟正在形成,以清潔生產、生態建設、循環經濟為特徵的綠色生產力迅速發展,已成為先進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只有增強全體員工的環境意識,下大力氣抓環保治污,才能實現與時俱進,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宏達環保理念的確立旨在要求公司在生產、生活過程中要時刻與環境保護同行。要求我們時刻不忘生產生活區域的環境,盡最大限度保護和創造優美的環境,開闢宏達綠色環保新天地,造福子孫後代的發展。
宏達集團一貫堅持“與藍天碧水相伴,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理念,注重清潔生產、生態建設、循環經濟,走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並重的道路。
在冶金、化工項目上,嚴格執行國家環保政策法規,按照要求執行環保評審,環保驗收,堅持並做到了新裝置的建設充分注重污水、廢氣、廢渣、餘熱的綜合處理與利用。
對舊設備產生的“三廢”採取以新帶老、新老兼治的原則,已完成舊設備的改造、更新和“三廢”設施建設。
宏達股份上市的一大核心技術就是實現了對廢渣、廢氣的綜合利用:煙氣回收生產硫酸,廢渣先提煉稀有貴重金屬、再生產建築材料,污水處理達3類標準(可養魚)。“三廢”達到了零排放。
對礦山開採,也實現了當年開採當年恢復植被的目標。
從2001年以來,僅用於環保攻關經費達6812.3萬元,所屬工業企業都成為環境保護全面達標先進企業。
2006年8月,宏達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清潔示範企業被列入四川省發展循環經濟的“68552”工程,進入四川省發展循環經濟第一批試點企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