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科技園

四川大學科技園

四川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也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部省重點共建的學校,由原四川大學、成都科技大學,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於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兩次“強強合併”組建而成,是國家布局在中國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大學。現有30個學科型學院,15個國家級重點學科,66個部省級重點學科,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等8個,國家級臨床研究基地4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和中心64個,醫療技術精湛的附屬醫院4所。具有科學技術和人力資源的強大優勢。四川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是由科技部、教育部於2001年5月正式掛牌成立的全國首批國家大學科技園之一,是四川大學社會服務功能的有機外延。

發展歷程

搭建先進創新平台 構築特色服務體系

搭建先進創新平台,構築特色服務體系是川大科技園自建園以來就堅持不懈的目標和任務。通過近十年

的努力,由於先進創新平台與特色服務體系的搭建和構築,川大科技園已在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三大中心任務上取得豐碩成果,現已成為國際化、開放化和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國家一流大學科技園區。

特色與功能

園區特色

作為首批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和國內較早建立的科技園之一,四川大學科技園自1999年創立以來,以“搭建先進創新平台,構築特色服務體系”為自己的辦園宗旨和目標,依託四川大學的教學、科研、人才優勢實現產學研相結合,致力於“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三大中心任務,始終堅持觀念創新、機制創新與技術創新相結合。川大科技園現已成為具有持續創新能力,集高新技術的研發與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創新人才的吸納與培育於一體的國家重點大學科技園,為促進四川大學科技和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服務,為四川的經濟建設服務。

園區功能

(1)科技成果轉化 ,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川大科技園不斷密切產學研合作,通過更新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人才專家庫、項目庫、企業技術需求庫、孵化型企業推介庫等,廣泛加強校內外合作,極大提高了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當前川大科技園擁有各類科技成果3000多項,地方重點新產品100多個;申請專利162個,被批准專利67個;累計轉化高科技成果300餘項,轉讓收入2000多萬元,社會接產企業新增產值近30億元,新增利稅4億元。

(2)高新技術企業孵化 ,“孵化器”功能是川大科技園的核心功能之一。在近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川大科技園為企業孵化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當前科技園主園區擁有孵化器場地總面積達到了38000平方米,孵化企業使用的場地面積約30000平方米。分園區2個,其中四川大學華西醫藥科技園是原創醫藥科研創新基地,建築面積28284平方米。該分園區共有20個科研創新室(包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一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一個動物實驗中心和一個GLP中心。川大科技園成都高新區分園區、四川遂寧分園區正在籌建過程中。 截止2008年,科技園孵化場地有入駐企業122家,在孵企業113家,占入駐企業的92.6%,畢業企業28家,占入駐企業的22.9%,其中在孵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35家;吸引了85名回國留學人員及海外專家、學者入園服務、創業;培育各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5328人。在孵企業及畢業企業累計實現技工貿收入58950萬元,R&D投入超過6230萬元,實現稅收15487萬元,為社會提供2800多個就業機會。

創新平台

技術轉移平台

川大科技園於2004年9月設立技術轉移平台——成都川大技術轉移中心,以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推進技術轉移,探索促進科技成果和技術轉移的新機制,為當地經濟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中心已與全國大學科技園聯合會、成都市技術產權交易所簽訂了全面合作協定,共享全國數十家知名大學的科技成果資源。

公共技術支撐平台

川大科技園根據自身特點,建立了一批專業性公共技術平台,如軟體研發與測試專業技術平台、電子信息技術開發平台、生物醫藥技術服務平台。其中生物醫藥技術服務平台,以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納米生物醫用材料產業化孵化基地、煙氣脫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中藥評價中心(GLP)等技術支撐平台單位為依託,形成一個完整的技術服務體系,在創新藥物的篩選、質量標準控制、藥效及安全性評價、臨床研究等公共研發技術服務為企業提供了技術支撐。

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平台

(1)構建學生科技創新創業體系 川大科技園通過構建學生科技創新創業體系,以學生在科技園自主創業、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創業大賽等形式,將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和學生創新創業培育有機結合,將學生實習同孵化基地、轉移平台的建設結合起來,大大加強了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實踐操作能力。

通過參加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創業競賽,川大科技園2004年來湧現出了一大批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創業作品和團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4年至今,學校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已獲省級以上獎項1480多項,獲獎達2100餘人次。在第20屆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全球總決賽中,學校MBA學生勇奪冠軍。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總共榮獲特等獎4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0項;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中榮獲2項全國金獎,4項全國銀獎,3項全國銅獎,在全國高校中成績優異。 (2)打造社會人才創業平台 在面向社會人才培養過程中,川大科技園開辦了開放式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全球化趨勢所需要的教育培訓課程,現已成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發展的指導中心和高新技術企業複合型管理人才、職業技能人才的培訓基地。園區已經吸引、聚集了一大批各類專業人才,包括具有現代管理理念、通曉國際高科技產業化的高級管理人員和高級財務管理、項目管理、智慧財產權、專利技術評估、技術轉移、資本運作、物業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員。當前,這些人才已成為支撐川大科技園及入園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服務體系

行政與中介諮詢服務

川大科技園構建了行政資源支撐體系,為入園企業提供校園主幹網、科研設備、會議中心、實驗設施、信息資源、科技沙龍、水電等方面的服務。園內設有投資辦證綜合服務中心,工商、稅務、銀行、保險、計畫、外經、城建、國土、環保、技監、法律等部門在園內設有辦事機構,為企業實行“一站式”服務。 園區專業化科技中介服務具有要素聚集、創新服務、橋樑紐帶等功能。當前,科技園內吸引了法律、會計、審計、評估、專利、人才交流、技術轉讓與交易、市場推廣、廣告宣傳等各類中介機構,為企業提供管理諮詢、戰略設計、市場策劃、國際行銷等服務,營造了一個低成本的創業環境,有效的降低了科技企業和科技人員的創業成本以及管理風險。

金融(投融資)服務

川大科技園正在建立健全科技企業金融資料庫與銀企互動平台,以動態掌握企業投融資需求和方式,鼓勵園區企業與金融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科技園與銀行、保險、證券、風險投資等金融機構良好的合作關係,為園區的建設和入園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技術與人才後盾。 同時,科技園大力推進資本市場建設,利用國內外證券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為入園企業融資,支持重點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構建了園區科技企業上市服務體系。當前園區企業四川川大智勝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四川川大華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即將實現上市。

科技項目配套服務

川大科技園於2006年5月申請正式成為服務四川全省的技術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服務機構,為企業申報創新基金提供服務;2007年共同申報了“四川省鞋業市場創新聯盟”,搭建了成都市鞋業共性技術研發設計服務平台,為四川製鞋產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提供服務。2007年7月通過教育部,進行了專利工作站的申請工作,並順利通過國家專利總局的批覆,成為首批成立專利工作站的國家大學科技園之一。為企業申報專利提供更為便利的服務。

在項目資金方面,科技園採取以多種形式籌集種子基金3000餘萬元,學校還撥款300萬元在科技園設立了成果孵化基金。到目前為止,種子基金已經資助了87個項目,其中54個項目獲得了順利轉化;孵化基金資助了42個孵化項目,其中有13項獲得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的支持,獲得國家資助金額800餘萬元;有4項獲得國家重大產業化項目和創新項目。

園區大事記

在過去近十年的時間裡,川大科技園在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三大中心任務上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國際化、開放化和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國家一流大學科技園。未來,川大科技園將進一步以“搭建先進創新平台,構築特色服務體系”為自己的目標與使命,力爭取得更大的成績。

1999年12月,經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四川大學科技園正式試點建設。為了搞好科技園建設,學校成立了以盧鐵城校長為主任的科技園管委會,下設科技園辦公室。川大科技園的建設得了國家科技部、教育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以及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

2000年4月6日,周永康書記、席義方副書記等領導來校視察,周書記指示要支持四川大學科技園,席副書記表示要加強大學科技園的領導和協調工作。柯尊平副省長、王金祥副省長、鄒廣嚴副省長以及成都市王榮軒書記、李春城市長等都先後來科技園視察和指導工作。 省、市、區政府以優惠條件提供科技園建設用地,還對大學科技園出台了相關優惠政策。

2000年5月24日,科技部鄧楠副部長、馬頌德副部長來校視察,為四川大學科技園發展作重要指示。

2000年9月7日教育部呂福源副部長來四川大學科技園視察,對科技園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2001年5月,通過了科技部、教育部組織的專家評估,並正式受牌。四川大學科技園成為全國首批批准的22個國家大家科技園之一。

2001年10月 位於綿陽高新區的川大綿陽科技園正式建設,成為川大科技園第一個分園區

2001年 正式啟動川大科技園科技成果孵化基金,資助學校的重點科技成果

2002年11月9日,科技部高新司魏建鋒副司長來科技園考察,魏副司長指出,科技園一定要發揮學校優勢,認真抓好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科技企業的孵化。

2003年7月,科技部、教育部組織專家對川大科技園進行評估驗收。專家組對科技園近幾年的發展給予了很好的評價,一致通過了驗收。

2004年9月 設立成都川大技術轉移中心,與全國大學科技園聯合會、成都市技術產權交易所簽訂全面合作協定,共享全國數十家知名大學的科技成果資源

2005年7月 以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納米生物醫用材料產業化孵化基地、煙氣脫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中藥評價中心(GLP)等技術支撐平台單位為依託設立醫藥技術服務平台,在創新藥物的篩選、質量標準控制、藥效及安全性評價、臨床研究等公共研發技術服務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

2005年12月 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

2006年5月 成為四川省技術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服務機構

2007年7月 申報“四川省鞋業市場創新聯盟”,搭建了成都市鞋業共性技術研發設計服務平台

2007年7月 什邡科技園簽約

2007年8月 由國家專利總局批覆建立全國企業專利工作交流站

2008年 “碲化鎘太陽能電池產業化項目合作”、“食用菌廢棄生物質的循環綜合利用”等一批重點科技項目實現成果轉化

2008年6月 孵化畢業企業——川大智勝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2008年8月 成為國家科技計畫先進服務機構(國家大學科技園管理機構)

2008年8月 成都市高新南區科技園奠基

2006至2008年川大科技園組織的學生創業團隊在第五屆、第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中分別榮獲銀獎銅獎和兩項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