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菩薩

四大菩薩

四大菩薩是指九華山的地藏菩薩,五台山的文殊菩薩,峨嵋山的普賢菩薩,普陀山的觀音菩薩。這四大菩薩代表佛法教學的四個重要課目,等於四個學院,這也是佛法的綱領,不管多少宗派、經論,都出不了這四個範圍。

基本信息

簡介

四大菩薩就是中國的四大名山中九華山地藏菩薩,普陀山的觀音菩薩,五台山的文殊菩薩,峨嵋山的普賢菩薩,這四大菩薩代表佛法教學的四個重要課目,等於四個學院,這也是佛法的綱領,不管多少宗派、經論,都出不了這四個範圍。

佛教里有四大菩薩,象徵四種理想的人格,即:悲、智、行、願。象徵願力的是地藏王菩薩;象徵實踐的是普賢菩薩;象徵智慧的是文殊師利菩薩;象徵慈悲的是觀世音菩薩。按佛教經典的原意:慈,即是“予樂”;悲,即是“拔苦”。拔除眾生的痛苦,給眾生以快樂,就是慈悲。

文殊菩薩

華嚴三聖-文殊華嚴三聖-文殊

文殊菩薩,是“文殊師利”的略稱,意為“妙德”、“妙吉祥”,以智慧辯才卓著而居於四大菩薩之首,尊號為“大智文殊”。在佛殿中通常作為釋迦牟尼的左脅侍,與釋迦牟尼及其右脅侍普賢菩薩合稱“華嚴三聖”或“一佛二菩薩”。相傳文殊曾顯靈弘法于山西五台山,後以五台山為其道場。文殊菩薩的造型一般為頂結五髻,手持寶劍,坐蓮花寶座,乘騎獅子,象徵智慧、辯才與威猛。

普賢菩薩

華嚴三聖之普賢華嚴三聖之普賢

普賢菩薩,是梵文的意譯,意思是吧佛教所推崇的善普及到一切地方。在四大菩薩中,普賢專司“理德”、“行德”,表“大行”,故又稱“大行普賢”。相傳其顯靈弘法於四川峨眉山,故以該山為其道場。普賢為釋迦牟尼的右脅侍,其形象唐代以前多為男身女相,宋以後多為女身女相。普賢的造型通常是頭戴寶冠,身披法衣,手執如意,騎六牙白象。象徵普賢願行廣大,功德圓滿。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在四川峨眉山萬年寺安放普賢菩薩騎白象一尊,成為普賢的代表法像。

觀音菩薩

禪定觀音禪定觀音

觀音菩薩,又稱觀世音,是梵文的意譯,又譯作“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一說唐時因避太宗李世民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相傳其能現三十二種化身,救十二種大難,並能隨類化度眾生,不分貴賤賢愚,因而被稱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音菩薩”,簡稱“大悲”。先傳其顯靈弘法於普陀山,後以該山為其道場。早期佛經據古印度神話傳說,以觀世音為大勢至之兄,發願修行,同侍阿彌陀佛,普度眾生,並稱“西方三聖”。傳說觀音菩薩的生日為夏曆二月十九,成道日為夏曆六月十九,涅槃日為夏曆九月十九。信徒們認為,凡逢苦難,只要一心稱其名,觀音菩薩就會即時觀其聲音使之解脫困厄。故觀音菩薩在中國世俗社會的名氣和影響,超過了一切佛教神祗。觀音菩薩的形象初為男身,元代以來漸成女身,手中常持寶瓶,以柳枝蘸甘霖灑向人間,普濟眾生。

地藏菩薩

韓國地藏王韓國地藏王

地藏菩薩,“地藏”是梵文意譯,“地”指大地,“藏”指儲藏,《地藏十輪經》稱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地藏”,謂其如同大地一樣蘊含著無數善根種子。佛經中說地藏受釋迦牟尼囑託,在釋迦寂滅後而未來佛彌勒下世前這一段“無佛世界”里擔當教化六道眾生的重任。

地藏受此重託,立下誓願,度盡六道眾生,拯救眾苦,直到地獄全空,自己方願成佛。相傳地藏曾顯靈弘法於安徽九華山,故以該山為地藏菩薩道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