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菊

四大名菊

菊花中杭菊、亳菊、滁菊、懷菊最為有名,有“四大名菊”之稱。其中滁菊由於其遠遠高於其他菊花茶的功效而被叫做“四大名菊”之首,而懷菊效果最優入藥選懷菊最為地道。

基本信息

四大名菊

菊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國傳統的常用中藥材之一,主要以頭狀花序供藥用。據古籍記載,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風清熱、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對口乾、火旺、目澀,或由風、寒、濕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療效。主治感冒風熱,頭痛病等,對眩暈、頭痛、耳鳴有防治作用。《本草綱目 》中有“菊之品九百種”的記載,其中以杭菊、亳菊、滁菊、懷菊最為有名,有“四大名菊”之稱,但四大名菊各有所長,應該仔細挑選。

杭菊

主要產於浙江桐鄉等地,朵大瓣寬,白色或黃白色,中心黃色,氣清香、味甘微苦。杭白菊肉質肥厚,味道清醇甘美,特別適合泡茶飲用,與枸杞同服可增強養肝明目的作用。杭黃菊則善於疏風清熱,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目赤、咽喉疼痛等。

四大名菊 四大名菊

杭白菊,冬苗、春葉、夏蕊、秋花,被受日月之精華,四時之靈氣。常飲菊花茶,能散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消炎,耐老延年。——這是古代杭白菊出口南洋時包裝上的介紹文字,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自古以來杭白菊就受到了廣泛讚譽。杭白菊由多年生草本植物鮮白菊蒸煮晾乾而成,一向與龍井茶齊名。它經沸水沖泡後,水呈淺綠色,清香四溢,古時曾作貢品。關於它的原產地,大多數人可能“望文生義”,認為“杭白菊”一定產自杭州。

名字由來

千葉玉玲瓏是古人對杭白菊的一個美麗稱謂(杭白菊具有花瓣潔白如玉、花蕊黃如純金的特色)。然而我們摯愛的千葉玉玲瓏名喚杭白菊卻並非產自杭州,而一直是浙江桐鄉的特產。那么她為什麼叫“杭”白菊呢?

其實,“杭白菊”與杭州並無關係,其來歷另有文章。歷史的起源要回到20世紀20年代的一段經商故事:早在20世紀20年代,桐鄉的白菊花就以其色、香、味、形“四絕”,成為飲用菊花之佳品,被當時的一位安徽茶商汪裕泰收購、包裝,打上“杭州西湖金倫茶菊莊”的標記,轉手銷往新加坡等南洋國家。南洋商人梁老闆收到汪裕泰發出的桐鄉菊花,親自撮了幾朵,放進茶杯,沏上開水。只見朵朵菊花在水中競相開放,花瓣層層疊疊,花色潔白晶瑩,花香清馨撲鼻。梁老闆不禁拍手叫絕:怪不得古人稱之謂“千葉玉玲瓏”!有這么好的貨,還怕打不開銷路?

隨著杭白菊在南洋的需求量日增,精明的梁老闆心裡打起了小算盤。既然知道杭白菊產於西子湖畔,何不甩掉汪裕泰這箇中間商,直接去杭州找金倫茶菊莊,這樣一來,獲利不是更豐厚了嗎?於是他漂洋過海來到杭州,可尋遍了西子湖畔,竟然絲毫不見杭白菊蹤影。無奈之下,只得悻悻而歸。

原來,徽幫茶商汪裕泰熟諳商界競爭之道,於是就虛晃一槍,把白菊花的產地說成是“杭州西子湖畔”。在當時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的環境下,還確實起了很好的自我保護作用,使梁老闆“過河拆橋”的夢想化為泡影。而桐鄉特產白菊花,卻從此冠以“杭”字而揚名海內外!此乃千葉玉玲瓏——杭白菊名稱的由來。

杭菊的採收

杭白菊的採收時間:一般於霜降至立冬採收,即10月下旬~11月下旬採收。

杭白菊的採收標準:以花瓣舒展平直、管狀花即花心散開70%(若待花朵全部開放後採收,加工後質量較差),花色瑩潤潔白時採收;採收杭白菊時要選晴天露水乾後進行,否則容易腐爛、變質、色遜、質差。

杭白菊的採收次數:杭白菊一般分三次採收,即分頭批花、二批花、三批花。

杭白菊的採收分級:採收時邊采邊分級,將好花、次花分開放置,分別加工後按花形的完整性、箱打花的多少等分為特級、一級、二級。

杭白菊的採收工具:採收時使用的竹編、筐簍等用具保持清潔,採收後及時將鮮花運抵清潔衛生的乾制加工場所,進行攤開陰乾水分,防止鮮花變質和污染有害、有毒物質。

杭菊的加工

杭菊花加工採用燒柴的小灶蒸花的辦法。鐵鍋外緣直徑50多厘米,把菊花鋪放在蒸花盤內(蒸花盤用竹篾編成,周邊斜上,添約5厘米,上緣直徑約37至39厘米),厚約3厘米,過厚不易蒸好。鍋水燒開後,放入2至3隻蒸花盤,上蓋木鍋蓋。蒸花火力要猛而均勻,每蒸一次加一次熱水。鍋水不宜過多,以免水沸到蒸花盤,影響菊花質量。蒸的時間約4至4.5分鐘,過生過熟過頭成“濕腐狀”,不易曬乾;蒸的時間過短,則出現生花,剛出籠時花瓣不貼伏,顏色灰白,經風一吹則成紅褐色。過久花熟都影響質量。蒸好的菊花放在竹簾上曬,菊花未乾不要翻動,晚上收進室內不能壓,曬3天后翻身一次,約曬6-7天后,收起貯藏數天以後再曬1-2天,花心完全變硬即可貯藏。

杭白菊的傳統乾制加工方法主要分為三個步驟:上埭、蒸製、曝曬。根據杭白菊的標準製作規範,禮氏物語對每一個步驟進行詳細說明介紹:第一步:上埭;將鮮花均勻放入蒸埭(一種圓形竹製品,直徑35cm左右,高9cm)內,每埭放置鮮花厚4cm左右,重約350g。

第二步:蒸製;採用灶鍋蒸製,通常直徑為78cm,鍋內盛入居民飲用水(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約3kg,水深為鍋高的1/3,每次蒸三埭,將蒸埭凌空擱於鍋中,蓋上鍋蓋,均勻用火猛蒸,直到鍋水沸騰(蒸埭部分溫度約90℃)蒸氣向外筆直衝出,方可揭鍋將蒸埭取出,換上第二批,蒸製一次約需5分鐘,每蒸好1~2批花後,需添加鍋水約0.5kg左右,保持鍋水原來水位(以第一次水痕為準),發現鍋水渾濁,必須全部更換鍋水。

第三步:曝曬;蒸好的花朵每埭象圓餅一樣放置在曬具上(竹簾或蘆簾),白天將曬具連同花餅一起搬至曬場,擱置在曬架上曝曬,夜上搬回室內分層設架放置,每兩天將菊餅翻身一次,直至曬至花朵朵蕊變硬(含水量≤16%)。如遇陰雨持續天數較長,可採用火力烘焙法烘乾,避免腐爛變質。

杭白菊加工方法之機械乾制

杭白菊機械乾制主要是採用微波殺青進行加工,此方法相對傳統乾制較為簡潔,且加工所得的杭白菊無論從口感、美觀、色澤上來說都要高很多。

第一步:微波殺青;將鮮花均勻置於微波殺青流水線的運輸帶上,厚度3朵~4朵花,根據微波流水線的加工功率,確定輸送速度,進行殺青、滅菌。

第二步:烘乾;將殺青後的花朵,移入烘箱或烘乾房內,溫度控制在55℃~65℃,烘5h~6h。

功用作用

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1.用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該品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長於疏散風熱,故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

2.用於目赤昏花。該品功善疏風清熱,清肝瀉火,兼能益陰明目,故可用治肝經風熱,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腫痛,多與桑葉、決明子、龍膽草、夏枯草等同用,共奏疏風清肝明目之效,若肝腎不足,目暗昏花,又常配枸杞子、熟地黃、山萸肉等同用,如杞菊地黃丸,共收滋補肝腎、益陰明目之功。

3.用於眩暈驚風。該品性寒入肝經,能清熱平肝,故與石決明、珍珠母、牛膝等同用,可用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配羚羊角、鉤藤、白芍等同用,可用治痙厥抽搐實肝風證,如羚角鉤藤湯。

4.用於疔瘡腫毒。該品甘寒益陰,清熱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瘡腫毒,常配金銀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湯。

亳菊

四大名菊 四大名菊

產於安徽亳州,陰乾入藥。花朵較松,容易散瓣是亳菊的重要特點之一。亳菊以疏風散熱、解暑明目見長。風熱感冒不妨取亳菊與冰糖代茶飲。夏季還可將亳菊與大米一起煮成粥,可預防中暑。亳菊花是藥用菊科植物。

外形 亳菊頭狀花序倒圓錐形,直徑1.5至3厘米,總苞片3至4層,卵形,草質黃綠色,外被毛,花托半球形。舌狀花數層,雌性,位於外圍攻,類白色,勁直,散生金黃色腺點;管狀花多數,兩性,位於中央,黃色,體輕,質潤,乾時鬆脆。氣清香,味甘、微苦。亳菊緣何瀕臨滅絕 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茶用菊花的需求量愈來愈大,所以四大藥菊中,作為茶藥兼用的杭白菊、黃山貢菊發展迅猛,種植面積越來越大;而一直被認為是藥用菊花中質量最佳者的滁菊和亳菊卻面臨極大困境。 一是亳菊品相差。傳統的亳菊花朵較松,容易散瓣,不適合成朵泡茶,加工過的亳菊呈灰白色,外形不夠美觀; 二是產量低。相比於杭菊、貢菊三四百斤的產量,亳菊的畝產僅百餘斤; 三是用途窄。亳菊的優勢在於品質優,有效成分較高。但受色味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其用途僅限於藥用。而杭菊、貢菊等品種雖然有效成分略低,但作為藥用可以替代亳菊的功效,亦可用於飲用食用; 四是價格低。2010年12月,亳州市場上,和亳菊功效相仿的祁菊、濟菊收購價每公斤僅20元左右,而同期的貢菊則達到每公斤130元。

亳菊功效

亳菊以疏風散熱、解暑明目見長。如果您不慎得了風熱感冒,不妨取亳菊與冰糖代茶飲。夏季還可將亳菊與大米一起煮成粥,可預防中暑。

亳菊沏茶尤其適合上班族多喝,因為亳菊對防乾眼很有效。沖泡方法:亳菊花50克,加水20毫升,稍煮後保溫30分鐘,過濾後加入適量蜂蜜,攪勻之後飲用。具有養肝明目、生津止渴、清心健腦、潤腸等作用。種植要領 亳菊品質優良。菊花生長適溫在18—21℃,最高32℃,最低 10℃,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10℃,因 此菊花露天栽培,江淮一帶氣溫十分適宜。另外,菊花為長夜短日性植物,在每天十四、五個小時的長日照下,利於莖葉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則利於花芽發育,所以菊花要在11月初才能盛開。淮河以北的藥用菊花產地,以亳菊最靠南,可避免花期霜凍的傷害,所以其品形俱佳。亳菊朵大、色白,能疏風散熱,解暑明目,人們常用以做成藥枕,以健身避穢。華佗國藥廠生產的“華佗藥枕”就是用亳菊製成,行銷全國。

滁菊

四大名菊 四大名菊

主要產於安徽滁州,滁州貢菊俗稱“甘菊”、“白菊”,為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以其乾燥或新鮮頭狀花序入藥,是菊花中花瓣最為緊密的一種。滁菊偏於平肝陽,常用於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等症,高血壓中醫辨證屬肝陽上亢者可將滁菊、決明子代茶飲。《本草拾遺》記載菊花可“作枕明目”,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屬肝陽上亢者可使用滁菊做成的藥枕,其藥用、保健價值居杭菊、亳菊、黃山貢菊等四大名菊之首.

滁州貢菊

滁菊,素有“金心玉瓣,翠蒂天香”之美譽。因栽培歷史悠久,品質優良,馳名全國,被譽為全國四大白菊之首。清光緒年間接列為貢品,故又稱“滁貢菊”。滁菊是重要的中藥材,其味甘,性微寒,《現代實用中藥》一書評價“安徽滁州產者最清涼,不苦不甜,白菊中以此為最良”。用來泡茶,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長期飲用,具有疏風散熱,明目平肝解毒之功效,並對頭痛眩暈,血壓亢進,神經性頭痛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滁菊系列保健飲品以精選的滁菊為主要原料,現已研製和開發出滁菊醉翁茶、滁菊貢茶、滁菊紅寶茶、滁菊清涼茶等十幾個系列產品,十分暢飲。

滁菊的食療功效

一、治療冠心病。滁菊中所含的酚性物質能增加營養性血流量,具有加強心肌收縮和增加耗氧量,改善心臟供血,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率。

二、降低膽固醇。菊花水煎劑能抑制肝臟微粒體中的羥甲基戊二醯輔A還原酶的活力,激活膽固醇7-2-羥化酶,從而加速膽固醇代謝。常飲菊花茶可以預防和治療高血脂症。

三、抗菌。菊花中的揮髮油對金黃、白色等葡萄球菌、肺炎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等數十種病菌有抑制作用,可有效減少由該類病菌引起的相關疾病。

四、抗病毒。據醫書記載,菊花對單純皰疹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和麻疹病毒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五、抗衰老。菊花提取物可以提高心腦耐缺氧能力;另外,菊花中的類黃酮物質具有清除氧化物陰離子自由基的能力,延緩細胞衰老。

四大名菊 四大名菊

六、美容。菊花花粉中含有一種延緩皮膚細胞衰老的物質,可防止面部色素沉著,保持青春靚麗。滁菊泡法 沖泡菊花茶時,最好用透明玻璃杯,每次放上四、五粒,再用沸水沖泡即可。飲菊花茶時,可在茶杯中放入幾顆冰糖,這樣喝起來更甘甜。菊花茶對口乾、火旺、目澀,或由風、寒、濕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疾病均有一定的療效。健康的人平常也可當開水飲用,每次喝時,不要一次喝完,要留下三分之一杯的茶水,再加上新茶水,泡上片刻後再喝。

滁菊歷史

滁菊在滁州種植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北宋年間已有文字記載,唐朝起,當地人即有用滁菊沏茶泡酒入藥及招待親朋、饋贈親友的習俗,北宋滁州太守王禹偁曾以詩描述:"淮南地甚暖,甘菊生離根。長芽觸土膏,小葉弄晴暾。采采忽盈把,洗去朝露痕。俸面新且細,溲攝如玉墩"……明清季,滁菊被朝廷列為貢品。

滁菊名列中國"四大藥菊"之首,安徽省四大著名道地藥材,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可清熱解毒、舒筋活血、護肝明目,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對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療效顯著。研究發現滁菊對SARS病毒、癌症(尤其是肝癌)等有良好的預防作用,對糖尿病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現代藥理檢測分析表明,滁菊含有黃酮、揮髮油、胺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有效成份,其揮髮油中的桉葉油素、龍腦、桉葉二烯酮明顯高於其它菊花,總黃酮量比其它菊花高32-61%;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10種微量元素,滁菊中的"硒"比其它菊花高8-40倍,由於鋅、硒易被人體吸收,可促進細胞分裂、延緩肌體衰老,從而起到延年益壽、養顏美容之功效。該品已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懷菊

懷菊 懷菊

懷菊主要產於河南北部,同滁菊功效相似,人傑地靈的懷川,不僅人才輩出,物產的品質也秉承著這一方水土天、地、人的優秀品行。天、地、人、物是記錄時空輪迴的主要內容,就像懷川人韓愈、李商隱、朱載堉一樣,一旦出現並被歷史認可,便會成為永恆的標誌。

懷菊,是懷川四大懷藥(山藥、地黃、牛膝、菊花) 之一,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懷慶府河內縣令范照黎在他的《懷藥詩》中寫道:“鄉村藥物是生涯,藥圃都將地道夸。薯蕷(山藥)籬高牛膝茂,隔岸地黃映菊花。”從這位父母官的詩中可以看到,200多年前的懷川大地,到處都有老百姓種植懷菊的藥圃。

本草綱目載菊花唯懷慶府前,原地名河內,薇蒿、菊花品質上乘故名懷菊花。傳統醫學認為:白菊花常用能清肝明目,黃菊花能散風清熱。主產於焦作地區(武陟、溫縣)一帶的懷藥菊花是白菊花的一種,是最佳的藥用菊花,抗病原體的作用。懷菊花對金黃色的葡萄球菌、BO-溶血栓性鏈球菌、傷寒桿菌有某些抑制作用還有顯著的療效,有顯著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

懷菊蠶沙枕 採用歷史上久負盛名,盛產“四大懷藥”著稱的焦作地區的懷菊花、天然野菊花和優質蠶沙為主料,配以當歸、川穹、草決明、花椒等多種驅風解痙、活血化瘀的中草藥,內摻陳放穀殼為乾燥劑,該產品主要對降低血壓、增強記憶力、促進頭額血液循環及聰耳明目有較強的保健效果,並能明顯改善睡眠質量。在古代,使用藥枕的案例數不勝數,從帝王到貧民,從武官到文官,特別是醫生,古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終生使用藥枕,亨年102歲。南宋愛國主義詩人陸游一生酷愛藥枕活了85歲,還為藥枕留下了大量詩篇,如:他在《劍莆詩稿》中寫道:“昔年二十時,尚作菊枕詩。採菊縫枕,余香滿室生。如今八十零,猶抱桑荷眠。榕下撫青笛,意氣白髮春。”陸游的《偶復採菊》縫枕悽然有感詩亦云:“採得菊花做枕,曲屏深幌悶幽香。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老態》詩中日:“頭風便菊枕,是痹椅藜床。”

功效與作用

四大名菊 四大名菊

菊花茶是指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菊花,全國各地幾乎隨處可見。菊花的品種多姿。有時也在白菊花中加些茶葉,起到調味的作用。菊花茶的功效:

菊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國傳統的常用中藥材之一,主要以頭狀花序供藥用。據古籍記載,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風清熱、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對口乾、火旺、目澀,或由風、寒、濕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療效。主治感冒風熱,頭痛病等。對眩暈、頭痛、耳鳴有防治作用。

菊花有野菊和家菊之分,其中家菊清肝明目,野菊祛毒散火,甘苦微寒,清熱解毒,對眼睛勞損、頭痛、高血壓等均有一定效用。《本草綱目》中對菊花茶的藥效也有詳細的記載:性甘、微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神農本草經》認為,白菊花茶能“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氣,輕身耐勞延年。”

現代醫學也研究證實,菊花具有降血壓、消除癌細胞、擴張冠狀動脈和抑菌的作用,長期飲用能增加人體鈣質、調節心肌功能、降低膽固醇,適合中老年人和預防流行性結膜炎時飲用。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乾澀也有較好的療效。同時,菊花茶香氣濃郁,提神醒腦,也具有一定的鬆弛神經、舒緩頭痛的功效。

中醫多用以主治目赤、咽喉腫疼、耳鳴、風熱感冒、頭疼、高血壓、瘡療毒等病症。若長期食用,還有“利血氣、輕身、延年”的功效。

現代臨床醫學也證明,菊花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壓,對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清膽固醇過高症都有很好的療效。

菊花對治療眼睛疲勞、視力模糊有很好的療效。

很多人喜歡喝,特別是常用電腦的上班族,菊花茶確實對保養眼睛有好處。

此外平常還可以泡一杯菊花茶來喝,能使眼睛疲勞的症狀消退,如果每天喝三到四杯的菊花茶,對恢復視力也有幫助。菊花茶的作用:

菊花茶:有明目清肝的作用,有些人就乾脆菊花加上枸杞一起泡來喝,或是用蜂蜜菊花茶都對疏肝解郁很有幫助。決名子茶:決名子有清熱、明目、補腦髓、鎮肝氣、益筋骨的作用,若有便秘的人還可以在晚餐飯後飲用,對於治療便秘很有效果。杜仲茶:杜仲具有補血與強壯筋骨的作用,對於經常久坐,腰酸背痛很有幫助

菊花茶對眼睛的保健作用

菊花對治療眼睛疲勞、視力模糊有很好的療效,國人自古就知道菊花有保護眼睛的作用。

菊花的種類很多,不懂門道的人會選擇花朵白皙且大朵的菊花。其實又小又醜且顏色泛黃的菊花反而是上選。菊花茶其實是不加其它茶葉,只將乾燥後的菊花泡水或煮來喝就可以,冬天熱飲、夏天冰飲都是很好的飲料。

另外如果早上起來眼睛浮腫,還有一法:用棉花沾上菊花茶的茶汁,塗在眼睛四周,很快就能消除這種浮腫現象。[原料]野菊花15克、冰糖20克。[做法]取野菊花,沸水沖泡10分鐘,入冰糖溶化即可。[用法]每日2劑,代茶飲用,沖至無味。[作用]清熱解毒、涼血明目。用於防治鼻咽癌。[評註]野菊花甘苦微寒,清熱解毒,用於治療毒癰疥腫。現代研究證實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癌作用。配冰糖甘涼潤燥,矯味適口,涼而飲之以增清熱之功。菊花茶是一種比較清香的茶飲,它的妙處就是在於,當你的眼睛很累的時候,用菊花茶的熱氣薰眼部,1分鐘,眼睛馬上感覺到很舒服,大家不妨試一試。人們使用電腦越來越廣泛,電腦雖然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方便,但是使用電腦的室內環境正負離子失去平衡,對人體的健康有一定副作用,會引起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

飲用注意問題

菊花為常用的中藥,中醫認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現代研究認為,菊花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熱、抗衰老等作用,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尤為顯著,對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疾病具有輔助防治作用,因而備受中老年朋友的青睞。 不過,專業中醫師告誡讀者,不同體質應選擇不同的涼茶,隨便亂喝不僅不能達到保健作用,有時反而會引起副作用。上火,須辨明虛實 夏枯草、菊花茶等有清熱去火、清肝明目之效,對於這兩種火旺都有對症滅火的作用。由於性偏苦寒,體虛之人不宜多喝。菊花茶雖然有如此多的好處,但也並非人人皆宜。這是因為菊花性微寒,比較適合於陰虛陽亢或實熱體質的人服用,《本草匯言》認為菊花對於“氣虛胃寒,食少瀉泄之人,宜少用之”。現代研究也發現,極少數人長期大量飲用菊花茶會出現食慾減退、腹疼腹瀉、咽喉疼痛加重等症狀。所以,在飲用菊花茶時必須因人而異。平素怕冷、手腳發涼、脾胃虛弱等虛寒體質者最好和菊花茶保持適度的距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