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菊花

懷菊花

菊花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懷菊花就屬於藥用菊。祖國醫學認為,菊性寒,歷經寒暑,得天地之清氣,有清熱、解毒、祛風、清肝、明目等功效。根據中醫的傳統經驗,白菊花長於平肝明目,黃菊花多用於散風清熟。因此,明目多用懷菊花,清熱多用杭菊。《本草綱目》記載白菊“囊之可枕”。白菊名地“懷慶府武陟”即今天的河南焦作武陟縣。用懷菊花浸出物治療冠心病患者,有效率達58%以上,尤其對伴有高血壓、心絞痛的患者,有很好的療效。

基本介紹

據說全世界的菊花品種有二千多個,菊品既繁,名目亦多。除供觀賞外,還可藥用和飲用。

功效詳解

懷菊花功效

一、化學成份:含有揮髮油約0.13%,菊甙,腺嘌呤,膽鹼,水蘇鹼,微量維生素A樣物質,維生素B,胺基酸和刺槐素等。

二、藥理作用

1、抗病原體作用。

2、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

3、有解熱作用。對金葡菌、大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4、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尤為顯著。

好處

菊花茶是老少皆宜的茶飲品。泡飲菊花茶時,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每次放上四、五粒,再用沸水沖泡即可。若是飲用的人多,可用透明的茶壺,每次放一小把,沖入沸水泡2-3分鐘,再把茶水倒入每個人的透明玻璃杯中即可。飲菊花茶時可在茶杯中放入幾顆冰糖,這樣喝起來味更甘。菊花茶對口乾、火旺、目澀,或由風、寒、濕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療效。健康的人平水也可當開水飲用。每次喝時,不要一次喝完,要留下三分之一杯的茶

藥用價值

作為藥用,以產於河南焦作(懷慶府)一帶的'懷菊花'最為有名,是四大懷藥之一。其次為安徽的'亳菊'、'滁菊'、浙江的'杭菊'。四川的'川菊'和山東的'濟菊'等。

《神農本草經》羽:'菊服之輕身耐老'。說明菊花有一定的補益作用。從漢代起,重陽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而今,菊花不但有清香之氣,使人神怡,而且有明目、祛暑的作用,可緩解兩眼昏糊、頭暈、頭痛等。將菊花曬乾,裝入布袋中作枕芯,名'菊花枕' ,枕之使人聞到芳香,有清腦明目,降低血壓之功。《本草綱目》就有'菊花作枕明目'的記載。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菊花有很好的抗菌擴張冠狀動脈血管作用,既可內服,又可外用。藥理研究證實,菊花的清熟解毒功效,在於它有廣普抗菌作用,對多數皮膚真功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和流感病毒等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將菊花製成流浸膏外用,可治子宮頸麇爛;用菊花煎湯熏洗,可治濕疹和皮膚瘙癢。如患癰腫疔毒、淋巴腺發炎,可煎湯內服,並取鮮菊花搗爛取汗塗患處;關節炎患者,可用菊花、陳艾作芯、做成護膝,有消炎止痛作用。菊花配魚腥草、忍冬藤,煮湯內服,可防止流行性感冒。用菊花泡茶飲,有輔助降壓效果。

懷菊花不僅讓人悅目,採摘下的菊花可製成保健茶。每年十月底,菊花茂盛之時,產於河南省古懷慶府(今焦作地區)的懷菊花被採摘下來,經過蒸氣殺青之後,曬乾至含水率70%以下,手捻花瓣即成粉碎時,便可備用。在《本草綱目》中對菊花茶的藥效有詳細的記載: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神農本草經》認為,懷菊花茶能“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氣,輕身耐勞延年”。現代醫學也研究證實,菊花具有降血壓、消除癌細胞、擴張冠狀動脈和抑菌的作用,長期飲用能增加人體鈣質、調節心肌功能、降低膽固醇,適合中老年人和預防流行性結膜炎時飲用。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乾澀也有較好的療效。同時,菊花茶也具有一定的鬆弛神經、舒緩頭痛的功效。

菊花不但有清香之氣,使人神怡,而且可緩解兩眼昏糊、頭暈、頭痛等。有清熱、解毒、祛風、平肝、明目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菊花還可治子宮頸麇爛、濕疹和皮膚瘙癢。用菊花泡茶飲,有輔助降壓效果。

小提示

菊花,有野菊、家菊之分,有觀賞、藥用之別。顏色一般有白、黃、紫、綠等。菊花作為藥用,以產於河南焦作一帶的“懷菊花”最為有名,是四大懷藥之一。其次為安徽的“亳菊”、“滁菊”、浙江的“杭菊”。四川的“川菊”和山東的“濟菊”等。

商機案例

菊花的身價倍增,醫藥科研單位發現它含有豐富的黃酮,這類化合物有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能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對心絞痛有一定療效。用懷菊花浸出物治療冠心病患者,有效率達58%以上,尤其對伴有高血壓、心絞痛的患者,有很好的療效。

另外將菊花曬乾,裝入布袋中作枕芯,名“菊花枕”,枕之使人聞到芳香,有清腦明目,降低血壓之功。非常適合都市快節奏生活人群。

歷史記載

從漢代起,重陽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神農本草經》記載:“菊服之輕身耐老”。《本草綱目》就有“菊花作枕明目”的記載。根據中醫的傳統經驗,白菊花長於平肝明目,黃菊花多用於散風清熟。因此,明目多用懷菊花,清熟多用杭菊。

懷菊花

歷史淵源

菊花,又名節花、金精、甘菊、真菊、家菊、金蕊、饅頭菊、簪頭菊、甜菊花、藥菊諸名。為菊科植物菊花的乾燥頭狀花序。

菊本作鞠。鞠,窮也。《月令》云:“九月,菊有黃花。華事至此而窮盡,故謂之鞠。”菊花,因採摘時間,皆應節候,故有節花之名。《玉函方》云:“用甘菊,三月上寅日采苗,名曰玉英;元月上寅日采葉,名曰容成;九月上寅日採花,名曰金精;十二月上寅日采根莖,名曰長生。”甘菊多蒔栽,故為家菊。菊花是我國的傳統名花之一,在古代,菊花的顏色主要是黃色,所以菊花又稱黃花,其實是野菊花之名。賈九如云:“甘菊得秋氣之深,應候而開,受金正氣,秋金木白,故取白色者。”

菊花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見於典籍和焦作各縣誌記載已近三千多年。菊花不僅可以供藥用,還是我國傳統名花之一。文人墨客把它與梅、蘭、竹並列,號稱“四君子”。春秋戰國時,《呂氏春秋 十二紀》和《禮記 月令篇》均記載了“鞠有黃華”。屈原的《離騷》中有“夕餐秋菊之落英”句,說明當時菊花以食用為主要栽培目的。東晉時,陶淵明讚美“秋菊有佳色”,這是菊花最早作為觀賞植物的記載。南朝時,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中把菊分為兩種,一為苦薏,一為真菊。苦意為野菊花,也稱黃菊,真菊為白菊花,菊花已作為藥用載入醫書。到唐代,菊花出現了紫色和白色品種,唐天寶圖載白菊云:原生南陽(沁陽在春秋時謂南陽)山谷及田野中,河內名“地微蒿”。仍以藥用和食用為主。宋朝菊花栽培大盛,觀賞已成為主要栽培目的,品種大量增加,並有記載菊花品種的專著問世。如劉蒙的《菊譜》、范成大的《范村菊譜》等。明代王象晉所著《群芳譜》記載了三百個菊花品種。《本草品匯精要》中說:“河南今處處有之,以南陽菊覃地為佳。”唐宋以後,懷菊花被列為貢品,以沁陽皇甫村所產最好。清初陳 子在《花鏡》中對菊花的繁殖栽培作了較詳細的記述。時至近代,人們對菊花的生態習性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栽培方法日趨科學化。藝菊水平越來越高,全國菊花品種不下三千種。

世界各地栽培的菊花源出我國。唐宋時代,菊花經朝鮮傳到日本。1688年菊花又被傳到歐洲,後又傳到美洲。我國菊花在國外被培育出許多新品種,已成為象徵友好往來的友誼之花。

菊花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套用歷史。《神農本草經》載:“主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日華子本草》:作枕明目,生、熟並可食。《本草綱目》載:菊花,昔人謂其除風熱,益肝補陰,蓋不知其尤多能蓋金水二髒也。補水所以制火,蓋金所以平木,木平則風息,火降則除熱,用治諸風頭目,其皆深微。《本草經疏》云:菊花專治風木,故為去風之要藥。《本草新編》云:近人多種菊,而不知滋補之方間有用之者。又取作茶茗之,以為明目也,然藥菊不單明目,可以大用之者,全在退陰陽之胃火。《本草經百種錄》云:凡芳香物,皆能治頭目肌表之疾。但香則無不辛燥者,惟菊不至燥烈,較於頭目風火之疾,尤宜。今菊花多用於泡茶或入藥之用。

佚文趣事

菊花,花姿高雅,花色清麗,除藥用外,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萬花紛謝,秋景蕭條,惟有菊花破霜盛開,花枝滿頭,繁英似錦,博得人們深深的讚賞,也留下了不少詩文佳句,佚文趣事。

偉大的愛國者屈原作《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借菊而表達不肯隨波逐流,卓然自立,堅操篤行的高尚品質。晉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有“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詩句,更是寄慨良深。宋亡不肯仕元的鄭所南《客菊》詩說:“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含有無限的故國深情;金元好問《為鮮于產魯賦十月菊》:“清霜淅淅散銀沙,驚見芳叢閱歲華。借暖定誰留翠被,鑠顏端自有丹砂;秋香舊入騷人賦,晚節今傳好事家;不是西風苦留客,衰遲久已避梅花。”元好問的十月吟晚菊較好。至於朱元璋的“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更是充滿著戰鬥精神。《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不僅愛菊,更是吟菊能手。在《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有菊花詩十二題,詠物賦事,結果,林黛玉的“詠菊”、“問菊”、“夢菊”三首詩一舉奪魁,獨占鰲頭。請看,詠菊:“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運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問菊:“欲訊秋情眾莫知,南南負手叩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片語時”。菊夢:“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莊出蝶,憶舊還尋陶令盟。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 煙無限情。”

林黛玉這三首詩被評為最佳,關鍵在於她借詠菊之“品質”,暗合自己的身世與氣質,借菊抒情,充分、自然、真實地表示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孤標傲世”、“幽怨”不正是林黛玉自己的寫照嗎?入藥的菊花,唐代開始歌詠,劉禹錫:“家家菊盡黃,梁國妙始霜。”白居易:“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黃色似霜。”李商隱:“陶詩只採黃金實,郢曲新傳白雪英。素色不同籬下發,繁花疑似月中生。”可見當時的白菊花是十分名貴的。

中華民族愛菊還因為菊能治病強身。至今一些地方還留有不少風俗習慣。飲菊花酒風俗習慣。《荊夢歲時記》:“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耳,飲菊花酒,令人長壽。”還制菊糕、枕菊枕的風氣在民間也很濃,《澄懷錄》:“秋采甘菊花,貯以布囊,作枕用,能清頭目,去邪穢。”用菊花泡水飲用的方法起源很早:“菊水,其旁悉芳菊,水極甘馨……。即飲此水,長壽百二十、三十。”在中醫掌故中,菊泉和杏林是交相輝映的,是對中醫的一種稱讚。菊展在南宋時就有記載。南宋時臨安有斗菊會。《杭州府志》載:“臨安花市展菊花時,制為花塔,這可能是菊花展覽會的最早記載。皇宮中也“分列萬菊,燦然眩眼,且點菊燈,略如元旦。”點燈賞菊,可以說極一時之盛。

傳說故事

其一

在南陽酈縣(古縣名,秦置。河南南陽西北內鄉一帶)有一山谷,谷水甘美,雲其山上有很大很多的菊園。水從山上流下,形成滋液,谷中有三十餘戶人家,沒有打井,祖輩都是飲用此水,是有名的長壽村,上壽達一百二三十歲,中壽也有百餘,最小也活到七八十歲。司空王暢、太尉劉寬、太尉袁隗為南陽太守聞有此事,令酈縣每日送水二十斛,用來飲食,這幾個人原來都患有風眩症,全部治癒。隋開皇初,將此縣改名為菊譚。

其二

宋朝蘇軾號東坡,才氣橫溢,文章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詩詞,工書畫,落筆千言,不假思索,恃才傲物,一生屢受打擊。王安石作宰相,東坡屬於門下。因“字說”得罪安石,由翰林學士貶為湖州刺史。三年任滿,回京朝見。往謁安石,適逢外出未歸。東坡坐在書房,見端硯下壓一詩箋,中有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東坡見詩大笑,自思:黃花是指菊花,因晉陶淵明愛菊,頗為文人所重。開於深秋,其性頗強,敢與秋霜相抗,最能耐久,雖老而枯乾,終不落瓣。王安石的詩“吹落黃花滿地金”簡直是胡說八道。一時詩興大發,續寫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因久候安石不歸,就回到寓所。晚間王安石回來,看見續詩,聽家人說蘇東坡寫的。安石大怒,把東坡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東坡只得忍氣吞聲地去赴任。東坡任團練副使,頗為清閒,與名士陳季常為友,終日遊山玩水,飲酒賦詩。秋天到了,黃菊盛開。一天季常來訪,東坡約季常同往花園賞菊,見黃花紛紛落地,真似鋪金一樣,大驚失色。季常問明原故,笑道:“花木各地不同,黃州的菊花是經秋風而落瓣的,”東坡方知安石為了東坡續詩笑他,特意把他貶到黃州叫他看看“吹落黃花滿地金”。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莖直立,基部木質,多分枝,具細毛或絨毛。葉有柄,葉片卵園形至窄長園形,長3.5~5厘米,寬3~4厘米,邊緣有缺刻及鋸齒,基部心形,下面白色絨毛。秋季開花,頭狀花序大小不等,直徑2.5~5厘米,單生枝端或葉腋,或排列成傘房狀,總苞片中央綠色,有寬闊膜質邊緣,具白色絨毛,外圈舌狀花白色、黃色、淡紅色或帶淺紫色,中央管狀花黃色,也有全為舌狀花或管狀花。瘦果柱狀,無冠毛。

懷菊花懷菊花

生長習性

懷菊花喜溫暖,耐寒冷,花能耐輕霜,根可忍受-17攝氏度低溫。但在幼苗發育至孕蕾前均適宜較高的氣溫,如氣溫過低,植株生長不良,分枝和花都少。懷菊花喜陽光充足,忌蔭蔽,怕風寒,喜濕潤。過於乾旱,分枝少,植株生長緩慢,花期缺水則影響產量和質量;若土壤水份過多,則根部易腐爛,故每次澆水,水量不宜太大,雨季注意排水。懷菊花喜肥,宜選擇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栽培,粘重及低洼積水地不宜栽種。土壤酸度以中性至微酸為好,鹼性土壤生長發育差。忌連作。否則病蟲害多,會嚴重影響產量和加大成本。

種植技術

選地整地

懷菊花喜溫暖氣候。宜種於乾燥向陽背風地塊,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不宜種於低洼、粘土或鹽鹼地。栽培前施足底肥,將土地淺翻,細耙、整平、作平畦。畦寬4-5尺,長短依地形而定。扦插的苗床,應選地勢平坦,排水較好地塊,翻耕、耙細、整平後,再摻入適量的清潔細河砂使地表含砂量達40%左右,然後壓實待插。

繁殖方法

有分株和扦插兩種方法。

(1)分株繁殖:又分兩種。一種是在當年收割後,將選好的種菊留根不動(溫度低的地方可用草糞蓋住,保護過冬),翌春的穀雨前後發出新芽時,分株移栽。另一種是菊花收割後,挖出部分根,放在一處擺開,上蓋土2寸,再蓋上草糞,保護過冬,翌年清明前後取出,按行株距均為1.5尺分株挖穴栽種。穴深4-5寸,穴直徑大小視種根大小而定,每穴1株,栽後燒水。栽的時間要掌握好,過早,根嫩易斷,有凍害,氣溫低,生長慢;過晚則溫度高,成活率低,分枝少,產量低。

(2)扦插繁殖:在4-5月進行。選用粗壯,沒有病蟲害的新枝作插條,取其中段,截成3-4寸長,下端剪口接近腋芽,削成為馬耳形斜面。摘除下部葉片,保留上部葉片,斜插苗床,深為插條2/3。插後澆水,復土壓實。插時苗床不宜過濕,過濕扦插後容易死苗。扦插前先在苗床上開溝,溝距5寸,深2寸,將插條按2.5寸株距排入溝中,插條上端露出土面1寸左右,保持濕潤。避免陽光直射,一般20天左右能生出新根。待吐出2-3片新葉後選陰雨天或傍晚,將新的扦插苗帶土塊由苗床中起出,移植大田。用此法繁殖,成活率很高。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菊苗移植成活後,到現蕾前,要進行4-5次中耕除草。第一次在立夏後,第二次在芒種前後,第三次在立秋前後,第四次在白露前,第五次在秋分前後,前兩次宜淺不宜深;後三次宜深不宜淺,因懷菊花根系分部較淺。所以,在後兩次中耕除草後,要同時進行培土保根,防止植株倒伏。

(2)追肥:懷菊花根系發達,根部入土較深,細根多,吸肥力強,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生長期還應進行3次追肥,第一次於移栽後半個月,當菊苗已成活並開始生長時,每畝追肥稀薄人畜糞水1000公斤或尿素8-10公斤對水澆施。第二次在植株開始分枝時,每畝施入稍濃人畜糞水1500公斤或腐熟餅肥50公斤對水澆施,以促多分枝;第三次在孕蕾前,追施一次較濃的人畜糞水,每畝2000公斤,或尿素10公斤,加過磷酸鈣25公斤,對水澆施,以促多結花蕾、多開花和花肥大,提高產量和品質。

(3)排灌:懷菊花喜濕潤,但怕澇,春季要少澆水,防止幼苗徒長,保證成活即可;6月下旬以後,一般天氣乾旱,要經常澆水;特別孕蕾期(9月下旬)前後,不能缺水,追肥後也要及時澆水;夏季大雨連綿季節要注意排水,地上不能積水,防止爛根。

(4)摘心:為了促使菊花多分枝,多結蕾和主桿生長粗壯,應於定植後20天左右,約在小滿前後,當苗高15-20厘米時,進行第一次摘心,選晴天摘去主幹頂芽1-2厘米。以後每隔半月摘心1次,共分3次完成。在大暑後,必須停止,否則分枝過多,營養不良,花頭變得細小,反而影響產量和質量。

病害防治

懷菊花的病蟲害較多。這裡重點介紹兩種多發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1)菊花褐斑病,又稱葉枯病。在懷菊花整個生長期均可發生,多雨季節較嚴重。主要危害葉片,由下至上蔓延。初期病斑圓形,黃色或紫褐色,邊緣明顯。後期病斑中心變為灰褐色至灰黑色,並生有許多小黑點。嚴重時葉片乾枯不脫落。

防治方法:①懷菊花收穫後,割去地上部分,清理殘株病葉,集中燒毀,減少越冬病原。

②增施磷鉀肥,給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可提高菊花抗病力。

③發病初期,摘除病葉燒毀,並用1:1:100的波爾多液噴霧,每7-10天1次,連續3-4次。

(2)菊蚜:天氣越乾旱,蚜蟲越猖獗;雨水越多則數量減少。4-5月間,菊蚜密集於嫩梢或葉背上,吸取汁液,使葉片發黃,皺縮,枯萎,嚴重影響菊花產量。

防治方法:①剷除懷菊花四周的雜草和越冬寄主,消滅冬卵。

②發生時用40%樂果1000-1500倍注入噴殺或80%敵敵畏乳油1500倍噴霧,每7-10天1次,連續2-3次。

採收加工

收穫懷菊花,一般在霜降後晴天進行。不宜過早或過晚,過早產量低,過晚品質劣。切記不能帶露水採摘。採收後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陰乾。大面積栽培生產,為節省摘花勞力,也可以植株上的花朵大部分開放時,用鐮刀從地上1寸處割下莖部,捆成小捆,放於屋檐下或通風屋內,待花全乾時用剪刀剪下花朵除雜。

懷菊花懷菊花

藥理性能

性能主治

味甘苦,性涼。具疏風散熱,清肝明目,解毒作用。主治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化學成份

含有揮髮油約0.13%,菊甙,腺嘌呤,膽鹼,水蘇鹼,微量維生素A樣物質,維生素B,胺基酸和刺槐素等。(附:懷菊花與其它產地菊花微量元素含量測定結果)。

不同產地菊花微量元素含量測定結果(ug/g)

元素

含量

產地 Pb Zn Mn K Cu Mg Co Cr Ni Na Ca Fe

毫菊 6.75 40.12 31.64 19534 14.43 2539.1 3.04 13.27 15.32 1464.0 4815.6 1506.6

滁菊 5.05 76.12 60.40 17570 14.00 2434.6 2.81 16.44 16.35 2357.6 959.5 1128.1

懷菊 0.74 29.95 32.22 19537 12.53 2427.3 7.07 6.05 17.41 4600.4 1901.7 623.31

杭菊(黃) 8.61 36.55 49.10 22420 14.40 2378.2 6.64 2.78 32.42 1705.4 1423.5 518.00

杭菊(白) 10.99 24.49 57.75 23172 8.26 2408.0 5.40 3.79 27.17 1686.5 1021.6 495.31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冠心病的發病率與Zn/Cu比值的高低有關,比值高易患冠心病,以上實驗結果表明,比較四種菊花,河南懷菊花中Zn/Cu比值較低,臨床用藥亦證明懷菊花可除內心煩躁,治頭痛眩暈的作用較好。這說明懷菊花作為道地藥材優於其他產地菊花質量的原因。

藥理作用

抗病原體

菊花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B-溶血栓性鏈球菌、傷寒桿菌有某些抑制作用,其水浸劑對某些常見皮膚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高濃度在體外還有抗病毒及抗螺鏇體作用。

增強免疫

菊花提取物對小鼠腹腔注射,可使皮內注射組織胺之局部台酚藍之擴散較小,顯示其能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解熱作用

對金葡菌、大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對心血管

有顯著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冠脈流量的作用。本品對冠心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症等老年性疾病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從而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國內在治療老年人常見疾病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對中樞神

還有解毒作用。

臨床套用

1、冠心病、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症

用菊花煎劑濃縮液治療冠心病61例,對心絞痛症狀的總有效率為80%,其中顯效43.3%;心電圖總有效率為45.9%,其中顯效18.8%。三分之二的病人於20天內心絞痛緩解或消失。對於胸悶、心悸、氣急、頭暈、頭痛、四肢麻木等症狀亦有明顯效果。30例合併高血壓患者,19例血壓降低。另用菊花浸膏片,2個月為一療程治療冠心病164例,經1-2療程的症狀總有效率45.3%,其中顯效14.3%,但對伴有高血壓患者則未見明顯降壓效果。此二種菊花製劑對心率均無影響。治療前後進行血清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測定,亦未見明顯規律性變化。此外,現代臨床以菊花、金銀花、槐花、山楂等治療高血壓動脈硬化症,據認為有顯著效果。通常服5-10天,部分病例的頭痛、眩暈、失眠等症狀即可減輕,隨之血壓下降,並可降低血清膽固醇,對腦動脈硬化症與冠心病也有一定療效。諸方中,以銀菊飲的降壓效果為佳,曾治高血壓46例,降至正常者35例,其餘病例服藥10-30天后,自覺症狀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而山楂菊花茶則以降低血清膽固醇的效果較著,有效率為66.6%。

2、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扁桃體等

以鮮菊全草加水蒸餾製成的注射液[主要含揮髮油,其中蘭色物質為菊奧(chamazulene),2ml-4ml]給患者肌注,對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急性氣管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等,據稱有一定治療和預防意義,總有效率約為80%。成方有桑菊飲及桑菊感冒片。臨床報導用雙花飲(本品,金銀花、甘草、胖大海)治療咽炎,咽喉腫痛亦有一定效果。

3、結合膜炎等

常配夏枯草、決明子、白蒺藜、蟬蛻等;亦可配白蒺藜、木賊等蒸氣熏眼。據報導,用杞菊地黃湯(丸)加減治療視神經炎、中心性視網膜炎有一定效果。

4、其它

對於局部感染,常用鮮葉搗爛外敷。如用白菊花葉數片配蜆肉數粒及冰片少許,搗爛去渣取汁塗擦口腔潰瘍取得療效者,據稱每日用藥數次,數日即愈。新鮮菊花全草或羅勒全草分別加水蒸餾製得的兩種注射液,等量混合外用,對小面積燒傷、潰瘍或感染創面,認為也有一定抗感染效果。

不良反應

煎劑濃縮液或浸膏片,對個別患者可致上腹疼痛或腹瀉。連續套用大劑量菊花製劑,可影響胃腸功能,余無其它副反應。菊花對極少數人可引起過敏性接觸性皮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