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氏家譜

嚴氏家譜

據嚴氏族譜載:“嚴氏系出顓頊之後,以楚莊王的諡號為姓”,“稽我光祖子陵,其先世本姓,嗣改為莊,蓋楚莊王之後裔也。後因避漢明帝劉莊之名諱,改莊為嚴,遂以嚴為姓。” 明清時期,嚴氏多居於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一線。另雲南、廣東等地亦有為數較少的嚴氏居民。明朝,有山西籍嚴氏由大槐樹遷河北、河南、山東、安徽等地。清康熙年間,嚴氏始有從福建、廣東等地渡海入台者,雍正和乾隆年間,入台者數量漸增,多居台北、苗栗、南投等地。 今日嚴氏尤以湖北、江蘇、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三省嚴氏比之全國漢族嚴氏人口逾半。嚴氏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二位的姓氏,人口約二百二十五萬餘,占全國人口的0.14%。 各地嚴姓家譜豐富多彩、各有千秋,很值一讀。

湖北省漢川市馬口鎮嚴家山家譜

概述

嚴氏圖騰嚴氏圖騰

三年)祖祠落成時,譜牒依然未就。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嚴傳玉先生繼承父志,慨然捐資,在嚴德讓、嚴德馨、嚴守廉、嚴守義等族人的支持下,闔族會議,共商修譜宗事,一直到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譜牒才付梓成書。解放後歷經風雨,十年浩劫,大除“四舊”,譜書慘遭焚毀,殘篇所剩無幾。改革開放以來,嚴守俊(號鐵青)等人收集、複印成集,使宗譜得以傳承。

據考證,湖北省漢川市馬口鎮嚴氏族人,世居江西省臨江府清江縣(今江西省樟樹市)萬秀鄉。明永樂年間,先祖嚴恪以貢生撰授湖北漢陽縣篆(明萬曆《漢陽府志》和清康熙《漢陽府志》均有記載),每於政刑間暇時,輒瀏覽鄉境,覓得一山,嵐光與湖水相掩映,公愛此景,遂以創基落業。即今漢川市馬口鎮之南二里許,是為嚴氏之始遷祖,歷經600餘年。環山而居者皆嚴恪公嫡派,為一名門望族。至二世祖九章、三世祖荘皆獨傳三代,至四世祖順祿、順祚、順祥支分三房,順祚、順祥遠遷湖南常德,順祿則留居嚴家山地。至今,已傳二十八世。

家譜主要信息

堂號 富春堂
派行 世先作德、傳守必昌、宗業永著、源遠緒長、家有餘慶、國宜臻光、善良鹹立、定兆吉祥
始遷祖 嚴恪
遷徙路線 浙江桐廬-江西(臨江府)清江縣萬秀鄉-湖北漢川縣(原漢陽府)馬口嚴家山

湖北省陽新縣黃顙口鎮嚴家塆家譜

概述 陽新縣黃顙口鎮嚴氏家譜,明末毀於李自成起義期間,這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其家族是沒有家譜的。雖則如此,但人們還是盡心盡力的將家族裡一些重要的東西(如祖籍、世系、祖先的名號、家族名人等)通過墓碑的形式保存了下來。一直到乾隆初年,在族裡一些有識之士的倡導下,始修家譜。本次家譜由嚴天開主局纂修,嚴宗仁、嚴盛官、嚴存榔、嚴煥忠四君協同纂校。歷經四個春秋,考證遺存,蒐集資料,合力鼎修,備受艱辛,到乾隆1739年始成。後經多次撰修,方成規模。

概述

陽新黃顙口鎮嚴氏家族,祖籍江西奉新縣(地名石巷,今屬奉新縣會埠鎮青樹村),自元末至元年間遷入,歷三十二世,已近700年歷史。該族人口眾多,其家族人員遍及各地,是當地一支名門望族。其家譜歷史悠久,保存完整,內容翔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家族譜書,頗具研究價值。

家譜主要信息 堂號 富春堂 派行 雨仲宏光、繼汝時則、自存忠守、桂茂家修、錦榮獻廷、輔仁顯昭、德衍義堂 始遷祖 嚴鈞舉(仲玠,行壽五) 遷徙路線 浙江桐江-江西武寧-江西奉新-湖北黃州-湖北陽新縣黃顙口鎮嚴家塆自然村

家譜主要信息

堂號 富春堂

派行 雨仲宏光、繼汝時則、自存忠守、桂茂家修、錦榮獻廷、輔仁顯昭、德衍義堂

始遷祖 嚴鈞舉(仲玠,行壽五)

遷徙路線 浙江桐江-江西武寧-江西奉新-湖北黃州-湖北陽新縣黃顙口鎮嚴家塆自然村

湖北鄂州市鄂城區沙窩鄉漁壩村嚴氏家譜

概述 鄂州市鄂城區沙窩鄉漁壩嚴家灣嚴氏家譜,最後一次修訂時間是1979年。該村地處江南丘陵地帶,距離鄂州市區15公里,與長江亦只有3.5公里。據其《嚴氏宗譜》記載,宋朝末年,上祖嚴庚燦之五子壬五公為避荒亂之年,率全家老幼從江西袁州府分宜縣遷徙而來。於元朝初年落借當時的武昌縣洪道鄉草陂畈,即現在的鄂州市沙窩鄉漁壩村,至今有700餘年的歷史。該房支系是第四十五世祖榮一公後裔長分之長,嘉靖末年最後一次分房繫到現在相近有四百年的發展歷史,我們漁壩嚴家灣是第四十九世祖春和公的後裔。

概述

最值得後人崇敬的是第四十六世祖時傑公,公自幼勤奮好學,才思超群,弘治年間科考中舉,時任四川營山縣令,被當朝皇帝敕授文林郎,並著有《丹崖淡墨》之傑作,《武昌縣誌》有史料可查,並有400餘年的墓碑作考證。

家譜主要信息 堂號 富春堂 派行 舊派:[開延振正]福澤培基厚、純修廣毓英、士林嘉惠久、泰運慶升恆。

新派:富貴維雙喜,賢良美玉金,群芳長茂盛,華耀滿園春,志向登雄宇,寬宏紹遠揚,崇高才俊啟,勝利發光祥。 始遷祖 嚴庚燦之子壬五 遷徙路線 江西袁州府分宜縣-武昌縣洪道鄉草陂畈-鄂州市沙窩鄉漁壩村

家譜主要信息

堂號 富春堂

派行 舊派:[開延振正]福澤培基厚、純修廣毓英、士林嘉惠久、泰運慶升恆。

新派:富貴維雙喜,賢良美玉金,群芳長茂盛,華耀滿園春,志向登雄宇,寬宏紹遠揚,崇高才俊啟,勝利發光祥。

始遷祖 嚴庚燦之子壬五

遷徙路線 江西袁州府分宜縣-武昌縣洪道鄉草陂畈-鄂州市沙窩鄉漁壩村

新派:富貴維雙喜,賢良美玉金,群芳長茂盛,華耀滿園春,志向登雄宇,寬宏紹遠揚,崇高才俊啟,勝利發光祥。

江西南昌市高新區艾溪湖村嚴氏家譜

概述 南昌市高新區艾溪湖村嚴氏位於南昌城東,隸屬南昌高新技術開發區艾溪湖管理處艾湖村管轄。2006年統計有82戶人家,村民243人(不包括移居市區居民及散居外地的人員)。改革開放以前村民以種植水稻為主業,漁業為副業。由於當時地處市郊,上世紀90年代開始種植蔬菜,由村民由糧農轉為菜農,部分人外出打工或者經商。2002年由郊區劃入高新區後所有農田、菜地及宅基地全部被國家徵用,村莊整體搬遷。村民全部住進寬敞明亮,整齊劃一的農民公寓。2005年人均收入3660元。

概述

據家譜記載:艾溪嚴氏族譜記載,嚴姓受姓之主乃漢微士子陵公(嚴光),浙江桐廬為遠祖。漢微士600餘年間世系多不可考證,唐大理評事正安以後,舊譜詳明,系嚴氏第一世祖。六世堯夫曾任黃梅縣尉。十六世漢興公在洪都(今南昌)任御使誦管。漢興之子京扶柩羨慕鄱陽湖幾山之勝景,仿佛先微士之富春,就此定居。幾山位於我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南側,現為南幾山候鳥自然保護區,那裡距南昌城東70公里,風景優美,二十四世曰潤、曰戰三兄弟或漁於艾溪,或耕於艾溪其實不得而之,相傳公三兄弟,愛其山清水秀,而漁耕可樂不減幾山,逐在此世代繁衍。此三公為艾溪嚴氏之始祖。

家譜主要信息 堂號 富春堂 派行 曰廷撫昌運、四海洽時雍、閒永長江水、湛然心跡同、懷仁以輔義、百世仰高風 始遷祖 廿四世曰潤、曰戰三兄弟 遷徙路線 浙江桐廬富春山-湖北黃梅獨山-江西鄱陽湖幾山-南昌艾溪湖

家譜主要信息

堂號 富春堂

派行 曰廷撫昌運、四海洽時雍、閒永長江水、湛然心跡同、懷仁以輔義、百世仰高風

始遷祖 廿四世曰潤、曰戰三兄弟

遷徙路線 浙江桐廬富春山-湖北黃梅獨山-江西鄱陽湖幾山-南昌艾溪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