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嗩吶

嘉祥嗩吶

嘉祥嗩吶是一種傳統音樂形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嗩吶演奏風格獨特,質樸豪放,高亢激昂,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基本信息

簡介

在嗩吶藝術的發展中,經過專業演奏人員的交流學習、共同切磋。無論是在傳統曲目的挖掘整理上,還是在演技水平的提高上,都有了突破性的飛躍。嘉祥嗩吶按曲式題材可分單曲牌體、曲牌連墜體、曲牌變奏體、戲曲曲牌體以及新編曲目5種類型,專業人員現場採錄挖掘整理出123首瀕臨失傳的傳統曲牌,刻印成冊,集成寶貴的資料,並有30首載入《中國民間音樂集成·山東卷》。特別是大型歷史祭祀套曲《拜鼓曲》最為珍貴,經過去加工創新的改造,鼓樂齊鳴,氣貫長虹,堪稱鼓吹樂中的黃鐘大呂。

主要流派

(圖)嘉祥嗩吶嘉祥嗩吶

就藝術風格而言,嘉祥鼓吹樂大體可分為五大流派。東鄰大運河濟寧接壤的疃里鎮,以楊興雲為代表的“楊氏班”,受聖人禮樂影響,以大型祭禮套曲為主要演奏內容,古樸典雅,莊嚴肅穆,吹打並重,氣勢恢宏,清末以前多為官府祭祖拜壽雇用。西接菏澤地區的老僧堂鄉,以曹瑞啟為代表的“曹家班”,音色純正,柔和甜美,尤以演奏《婚禮曲》、《百鳥朝鳳》等喜慶曲牌為特長。以大張樓鎮任同祥為代表的“任家派”,除演奏《大開門》、《落子》之外,還以戲曲曲牌和曲藝曲牌為主,音色明亮,感情細膩。以趙興玉為代表的黃垓鄉“趙家班”,地處嘉祥、鄆城、梁山三縣交界,廣納縣內外優秀曲牌,形成了音色寬厚、高昂明亮、粗獷豪放、力度較強的獨特風格。南部山區以山清水秀、武術雜技著稱的紙坊鎮,湧現出賈傳秀為代表的“賈家班”,音色清脆,起伏激盪,趣味橫生,常以咔戲、吹戲及《大開門》曲牌為主,還吸收揉進了魔術、雜技、燈光等多種特長和技巧,常以“火燒葡萄架”、“二龍吐須”等節目博得觀眾陣陣喝彩。

發展歷程

1990年5月,嘉祥縣成立嗩吶藝術協會。

1993年12月,組織百人嗩吶方隊,協助山東電視台拍攝《億元村里娶新娘》等專題節目。

1995年9月,組織百人嗩吶方陣參加國際孔子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並進行了串街表演。

1996年5月,組織70餘人的嗩吶方隊去濟南參加齊魯民間藝術展演並獲紅牡丹獎。

1996年,嘉祥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嗩吶) 之鄉”。

1997年2月,組織40餘名嗩吶樂手代表濟寧市參加山東省民樂大賽,獲集體演奏一等獎。伊雙來演奏《開門子》獲一等獎。趙長雲演奏的《百鳥朝鳳》獲二等獎。

1997年4月,組織嗩吶人員40餘人赴山東省出席首屆農民藝術節閉幕式,以精彩的集體表演,獲得了省領導的好評。

1997年10月,組織嗩吶人員20名參加了全國首屆機械工作會議,進行了專場表演。

1997年12月,參加了國家郵電部在濟寧舉辦的中國水滸節郵票發行儀式,演奏人員有軒子斌、伊雙來、韓曉臣、王連盟、趙善終、伊紅華。

1999年9月,組織百人嗩吶方隊參加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進行嗩吶藝術表演,並赴濟南泉城廣場參加了民間藝術展演。

1999年11月,伊雙來、趙長雲、李保存代表濟寧市赴四川、重慶參加了全國第九屆群星獎匯演,鼓吹樂《拜鼓曲》獲一等獎。

2000年9月,組織15名嗩吶演奏人員赴南京參加了第六屆中國藝術節。

2002年11月,組織24位嗩吶藝人參加了國家文化部在北京舉辦的全國群星獎匯演,鼓吹樂《儒鄉鼓韻》、《拜鼓曲》獲群星獎。

2004年,中國·嘉祥石雕藝術節上,千人嗩吶合奏《麒麟呈祥》創造了群體嗩吶合奏的新紀錄,並在中央電視台播出。

2006年2月,嘉祥嗩吶藝術團參加“相約文博會”山東省暨濟南市民間藝術展演。

2008年2月,嘉祥嗩吶入選文化部公布的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嘉祥縣藝術團

嘉祥嗩吶百度一下嘉祥嗩吶

嘉祥縣嗩吶藝術團為嘉祥縣文化局直屬的民間藝術演出團體。於2002年6月創辦。現有成員186人,其中一級演奏員6名,二級演奏員46名,縣文化館館長劉奉濤兼任團長。一代嗩吶藝術大師任同祥多次來團視察並親授技藝。

幾年來,嘉祥嗩吶藝術團專業化演出水平越來越高,演出範圍越來越廣,被廣泛用於節會聯歡、開業慶典、參軍升學、豐收喜慶等活動。該團多次參加省內外重大文化活動,受到社會各界好評。2002年,參加全國群星獎匯演,演出的吹打樂《儒鄉鼓韻》獲文化部群星獎,並晉京參加慶祝十六大匯報演出。該團先後參加2004、2005、2006年中國·嘉祥石雕藝術節文藝演出,並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在2005年中國·嘉祥石雕藝術節開幕式上,該團組織的千人嗩吶合奏曲《麒麟呈祥》創造了群體嗩吶合奏的世界吉尼斯紀錄。2006年,參加了山東省民間藝術展演和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大型文藝演出,受到與會領導和觀眾的高度稱讚。2005年12月,該團組織申報的魯西南鼓吹樂被列入國家級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7年3月,嘉祥縣農民嗩吶藝術團創作編排的吹打樂《求雨》獲首屆山東省農村文化藝術節吹打樂大賽金獎。

嘉祥縣嗩吶藝術團成立以來,在省內外演出600餘場次,先後向高等院校、部隊和國家重點企業輸送青年嗩吶藝術人才500餘人。對於豐富廣大人民民眾文化生活,弘揚民間文化藝術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