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熙通寶

嘉熙通寶

嘉熙通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南宋理宗皇帝趙昀,嘉熙元年(公元1237)鑄造。“嘉熙通寶”有小平,折二以及折五,折十銅鐵錢。背文紀年記監。另鑄有“嘉熙重寶”錢。

簡介

(圖)嘉熙通寶嘉熙通寶字樣

熙年間(公元1237年-1240年)出“嘉熙通寶”,有銅錢小平、折二,及“嘉熙通寶”當五鐵錢。此外,“嘉熙重寶”有當三錢。理宗淳祐年間(公元1241年-1252年),金國已亡於蒙古,蒙古帝國大舉南侵,蒙古軍隊入侵四川,宋軍在四川與蒙古軍交戰爭奪多年,因此需鑄錢以充軍費,因而淳祐錢多在四川發現。淳祐錢鑄有通寶元寶兩類,“淳祐元寶”銅錢有小平、折二。“淳祐通寶”有小平、折二、折三,另有當百大錢,版式較多,有大樣、中樣、小樣之分。中樣者極罕見。

歷史

嘉熙通寶嘉熙通寶
南宋理宗趙昀嘉熙年間(1237~1240年)所鑄。理宗原為宗室子弟,由權臣史彌遠擅行廢立而登上帝位,從寶慶至紹定9年間,史彌遠一直把持朝政,直至死後,理宗始得親政。是時,蒙古軍在大汗窩闊台的指揮下,正與金戰於河南,蒙軍遣使同南宋達成協定,結盟聯合滅金,事成即將金所占領的河南之地歸還給南宋。

端平元年(1234年),蒙、宋聯軍攻入蔡州(今河南汝南),金哀宗上吊自殺,金亡。蒙軍隨後歸還河南部分之地於南宋,雙方軍隊各自撤回境內。這時,理宗想乘蒙軍主力撤退之機,出兵收復三京(今河南洛陽開封商丘)故地,從而引發了史稱“端平入洛”事件。之後,蒙軍指責理宗背盟,遂大舉南下侵宋。窩闊台派遣其子闊出、闊端各率一路大軍分別攻侵荊襄、四川地區,自此後拉開了延續40年之久的蒙、宋戰爭序幕。

戰端一開,蒙軍先後攻陷襄漢一線部分州郡,連南宋軍事重鎮襄陽也落入敵手。嘉熙元年(1237年),南宋名將孟珙奉命救援江陵,擊敗長驅直入之蒙軍,戰局開始出現轉機。孟珙乘勝調兵遣將,連續出擊,三戰三捷,蒙、宋雙方在襄漢一線進入對峙階段。理宗為加強長江和四川防務,調孟珙出任四川宣撫使兼知夔州。孟珙在川東大興屯田,發展農業生產,並選擇險要之處建築山城兵寨,招募軍隊,訓練民兵,以抵抗蒙軍的軍事進攻。

由於四川一直是南宋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地,自端平年間起,屢遭蒙軍侵擾搶掠,經濟遭受重創,川爐鐵錢的鑄量也日漸銳減。至嘉熙時,鐵錢始出現折十虛值幣,今所見嘉熙折五、折十大鐵錢,其穿背上為紀值,穿下為紀監名方位,有惠、東、西三類。是品“嘉熙通寶”為折十鐵范銅錢,直徑4.08厘米,重16.5克。其面文楷書直讀;背文穿上為紀值“十”,穿下為紀監名方位“惠西”,即邛州惠民監所鑄。在嘉熙鐵錢中,折十大錢已屬稀見品,求之甚難,更何況是鐵范銅錢。是錢早年出土於川中,原為海外華人泉家舊藏,後回流,目前仍為僅見孤品,當可定為南宋珍泉之一。其級別為二級上,市場參考價人民幣3萬元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