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鳳山

喻鳳山

喻鳳山先生,武漢名廚“四大天王”之一,“煨湯大王”。

基本信息

簡介

小桃園——瓦罐雞湯小桃園——瓦罐雞湯

喻鳳山(1924--1999),1937年到漢口小桃園餐館當學徒。 小桃園以煨八卦湯、牛肉湯和雞湯名揚江城。喻鳳山有個絕活,就是煨湯時站在爐子前,雙眼隨火侯觀察湯的肉質、成色,在一次性放入作料後,從不用嘴試湯的味道。但煨出的湯,恰到好處,味道鮮美。改革開放以後,“小桃園”轉為民營,已換了三任老闆。但店門前“中華老字號”的篇牌仍在。“小桃園”品牌已註冊,每天僅雞湯就能賣出200多份。


成長

“小桃園”原叫做“筱陶袁”,只是一個搭建起來的簡易小棚。“筱陶袁”中的‘陶’是指陶坤甫,‘袁’是指袁得照,這兩人是創始人。 陶袁兩人合計,仿照“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以兩人姓氏取名,因他們只有兩人,就想另加一個“小”字,而“小”字只有3劃,怕生意只做得了3天,便改成有13劃的“筱”字,這才有了“筱陶袁”的店名。 解放後諧音化為“小桃園”,成為著名的"煨湯專家”。“筱陶袁”的生意漸好,陶坤甫想給店子添個打下手的,不幾天就有人帶來個孩子,就是時年13歲的喻鳳山,給陶袁兩人磕完頭,喻鳳山就幫忙乾起活來,陶坤甫看這孩子機靈勤快,便收下他做了幫工。
“筱陶袁”規定幫工不能進廚房,年少的喻鳳山又處在什麼都好奇的年紀,每天干完活後,就站在廚房外偷看,其實也看不到什麼,倒是煨湯的香氣,聞到了不少,慢慢的,他可以從湯的香味上判斷湯是否煨好了。3年後他成了學徒,反覆體味不同材料和火候對湯香的影響,日子長了,喻鳳山練出了一手絕活:光用鼻子一聞,就能知道火候如何,知道是否湯濃味美。
進入上世紀40年代,“筱陶袁”由小棚子擴充為20幾個平方米的小店面,能放下3張桌子,年輕的喻鳳山開始主理煨湯,增加了排骨湯、甲魚湯、母雞湯、鴿子湯和豬蹄湯等十多個新品種,其中的母雞湯大受歡迎。

喻鳳山製作——雞湯喻鳳山製作——雞湯

雞湯專用黃(陂)孝(感)母雞,取8個月到10個月3斤左右的土雞,這種雞肉嫩油厚,有別於肉粗、骨大、味淡的河南雞。煨湯的技法也是喻鳳山的獨門訣竅:經宰殺、去毛、取內臟的雞,切成1寸半長的塊,先用豬油、蔥白在鍋內炒香,再用生薑、白糖、精鹽、料酒並雞塊入鍋爆炒,同時放入少許清水,待水欲乾未乾,雞肉呈黃色時起鍋,然後放入砂罐煨到8成熟,起火停放一刻鐘,再上火,燜透後按份裝入瓦罐小火溫燉,這樣煨出的雞湯,肉嫩酥爛,湯清油黃。
喻鳳山的成名湯八卦湯,也是那時琢磨出來的,他們選用半斤以上的活龜,宰殺前先放進水中,待吐進腹中髒物後,再破殼、挖肉、分腸、取蛋、去皮,然後解刀洗淨,入鍋爆炒,最後經過煨、燜等數十道工序後,配以各種味料按份額放入罐內,用小火溫燉出來,其湯十分濃稠,龜肉鮮嫩可口。
別人煨湯,準點起床,把備好的材料按程式下鍋,記好調火時間就行了。喻鳳山煨湯,要求開爐之後,人就不能離開廚房。‘筱陶袁’的煨湯師傅一要聽湯燒開的沸騰聲,二要聞各個鍋飄出的香味,三要看湯水煨到什麼成色,由此判斷每個鍋調火的大小和時間。喻鳳山認為即使同一批進的材料,都不可能完全一樣,必須每鍋湯料分門別類對待,不能用標準模式處理。這種嚴苛的要求之下,喻鳳山帶出的許多徒弟都轉了行,“煨湯太苦了,苦得常人難以想像。”喻少林解釋,每天早上四點開爐煨湯,從下湯水算起,眼、耳、口、鼻,哪個器官都不能閒著,湯房溫度高,夏天似火爐,冬天也被烤得汗流浹背,“每天這樣做事,沒幾個人受得了。”

美譽

不少客人到“筱陶袁”來喝湯,不僅是來喝喻鳳山煨出的好湯,還衝著他的好人品來。傳說,有天一名車夫突然昏倒在店外,喻鳳山將他扶進店裡餵水施救,待車夫醒轉過來,喻鳳山忙囑咐夥計端湯過來,還摸出一塊大洋相贈。漸漸的,樂善好施的喻鳳山被顧客認定為德藝雙馨的“武漢煨湯第一人”,聲名遠揚。

喻鳳山製作——八卦湯喻鳳山製作——八卦湯

1958年,中共八屆六中全會在武漢召開,會議期間,毛主席視察“老通城”時,特別要求接待人員邀請喻鳳山,到東湖賓館為與會人員獻藝,包括劉少奇、朱德等領導人在開會期間都喝過他煨的湯,在連日品嘗完雞湯後,周總理臨上飛機之前特意邀請喻鳳山一起合了影。數年之後,陳毅還曾回到“筱陶袁”,重品這裡的煨湯,去廚房和喻鳳山打招呼。這在當時都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1975年,蘭陵路菜場進了一隻300多斤的玳瑁,個頭有洗腳盆那么大,擱在菜場幾天,沒人敢買,菜場的負責人求助於喻鳳山,喻鳳山找人拖了回來,殺了以後做湯,訊息傳出去,武漢三鎮的人都紛紛跑過來喝湯,3天后賣完,還不停有人趕過來買。
1978年底,商務部正式授予喻鳳山“煨湯大王”的稱號,是當時最高級別的官方認可。1979年,時任副總經理的陶坤甫建議將店名改為“小桃園”,經批准後,“小桃園”的招牌從此固定下來,並進行了大規模改造,變成一幢5層的大酒樓。

佳話

——“小桃園”延續了“筱陶袁”的紅火,逢年過節,去“小桃園”喝碗雞湯是件時髦事,碰上家裡有宴請,常常將一罐雞湯打包回家。喻鳳山的個人聲譽也達到了頂峰,喻家幾口人擠在棚戶裡頭過到70年代,孩子們大了要成家,他硬著頭皮寫了封信給省政府,請求照顧住房問題,“省長親自批示給房地局局長,局長親自督辦,二十多天就安排好了房子。”這也是喻鳳山唯一一次向組織提的請求。
——1983年,喻鳳山退休,“小桃園”的生意下滑,當時的王姓經理連跑四次喻家,要請“煨湯大王”出山,喻鳳山也很惦念店裡,平常總在小桃園附近轉悠。喻鳳山回去的第一個月,“小桃園”的銷售額漲了30%,一年下來,銷售額平均遞增了18%。“很多老顧客都回來喝湯,覺得還是那個味。”1985年後,“小桃園”的生意逐漸穩定,喻鳳山再度退休。
——1986年底,王經理又帶了禮物到喻家來請,喻鳳山再度出山,這一次,“小桃園”新辟了雅廳,貼上橫幅“特聘煨湯大王主理”,相當於在整個小桃園裡頭,劃了一塊地承包給喻鳳山,讓他自己打理。喻鳳山回歸的效果立竿見影,“小桃園”又一次起死回生。到1987年,喻鳳山三度退休回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