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快樂功夫茶

工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廣東省潮州地區,含汕頭市經濟特區、潮州市、揭陽市等)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起源
編輯
工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廣東省潮州地區,含汕頭市經濟特區、潮州市、揭陽市等)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2煮茶
編輯
工夫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工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沖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講究一個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訣。《茶經》說:“山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其下。”那個時候還沒有自來水,陸羽自然沒有加以論列,自來水不宜於煮茶,這已經是一個常識。不過像香港地方,一聲制水,萬眾惶然,“自來”尚不可求,不用自來水又用什麼呢?《茶經》又說:“山頂泉輕清,山下泉重濁,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渾厚,流動者良,負陰者勝,山削泉寡,山秀泉神,溪水無味。”這就已講究得微乎其微了。至於水還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別,這些都是屬於講究的範圍的,不過這些講究實際上也很難做到,像《紅樓夢》中的妙玉用鬼臉青藏著梅花萼上的雪水用以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有此閒情逸緻,我輩豈有如是功夫哉。
煮茶要訣,“水常先求,火亦不後”。蘇東坡詩云:“活水仍須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勢生猛之謂也。潮州人煮茶用的叫做“絞積炭”,“絞積”是一種很堅碩的樹木,燒成炭後,絕無煙臭,敲之有聲,碎之瑩黑,是最上乘的燃料。還有用烏欖核作炭的,火焰淺藍,焰活火勻,更是特別。
功夫茶
功夫茶
品工夫茶是閩南地區、潮州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州地區,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閩南人、潮州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工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工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喝工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工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沖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3用水
編輯
功夫茶分福建、潮州、台灣三個派系,福建喝鐵觀音比較多,潮州喝單樅茶比較多,台灣則喝凍頂烏龍比較多。但是從沖泡方法上來說,三者是共通共融的。
品工夫茶既是一件風雅之事,當然也有不少講究。潮州功夫茶從水質、器皿到沖泡方法都有特定的要求。沖茶自然離不開水,那么我們首先從水開始吧。陸羽在《茶經》中寫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茶藝師介紹說,水分為天水、地水、泉水三等。天水當然就是最上乘的,指的是雪水、露水等。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曾寫到用五年在梅花上收的雪水沖茶喝,可謂是把飲茶的水寫到極致了,這樣喝茶不僅極度奢華,而且逼格甚高。
以前有錢人家會在早上第一道光線出來之前用竹筒等器皿去一滴滴地收集露水,據說太陽出來前的水屬陰性,沖茶更清香。真是考功夫啊!現代有研究說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為純軟水,而用軟水泡茶確實能令湯色清明,味道清香。
地水指的是山泉水,按照土質的不同還分為土質、沙質、泥質等。茶藝師說沙質是最好的,沙子有過濾的作用,想來也有幾分道理。在酒店、茶樓喝茶當然不可能對水這樣要求了,只要水質要求清澈、味道甘洌就可以了。
4高沖低斟
編輯
“高沖低斟”說的是沖茶和斟茶的方法。
沖茶,要沿茶壺口內緣沖入沸水,水柱不能從壺心直衝而入,因為那樣會“衝破茶膽”,破壞茶的味道。沖茶要像書法,不急不緩、一氣呵成,水壺和茶壺的距離要比較大,這樣衝下來就叫“高沖”。據說“高沖”能使熱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揚,不僅美觀,也能讓茶味更香。
斟茶,茶壺要儘量靠近茶杯,這樣才能防止熱氣四散,水可能不夠燙,使茶香過早揮發。同時,低斟還不會激起泡沫,也不會發出滴答的聲響。
斟茶要把茶湯依次輪轉灑入茶杯,如此反覆二、三次把各個茶杯漸漸斟滿,就叫做“關公巡城”,這樣能使各杯里的茶湯湯色均勻。
茶藝師介紹說,潮州功夫茶,第一泡是最重要的。第一泡如果泡得不好,之後的茶味都會有影響。第一泡是洗茶的,衝出來要輕輕抹開茶沫,斟出茶水,沖洗茶具。這道工序還可以起到預熱茶具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