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腎囊腫

一些非常大的腎囊腫,尤其是發生囊內出血或感染的腎囊腫會明顯的產生腰腹疼痛不適症狀。 個別的單純腎囊腫會發生囊壁癌變,癌變率約為1%,囊腫內有出血時應警惕癌變可能。 鑑別的重點就是把單純腎囊腫和囊性腫瘤(如癌變的囊腫或內部壞死的腫瘤)區分開來。

疾病特點

病因不清。患者絕大多數為成年人,兒童中少見。男性多於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逐漸上升,50歲以上的人群,約有50%的人有一個或多個單純腎囊腫,70歲以上的人中患病率高達90%。
單純腎囊腫的囊壁薄而透明,內含淡黃色清亮液體,如有過炎症,囊壁可增厚,纖維化甚至鈣化。囊腫與腎盂不相通,壁內襯以單層扁平上皮細胞。
較小的單純腎囊腫生長緩慢,對腎功能影響很小,惡變機會也小,僅需定期觀察;對於直徑大於4cm的單純腎囊腫、增大迅速的囊腫、或是可疑惡變的囊腫,應考慮手術治療。

臨床表現

通常無症狀,多在體檢或其它疾病做影像學檢查時偶然發現。部分患者會感到患側“腰背酸痛”的症狀,往往也不是由腎囊腫直接導致的。一些非常大的腎囊腫,尤其是發生囊內出血或感染的腎囊腫會明顯的產生腰腹疼痛不適症狀。有的腎囊腫恰巧壓迫了輸尿管或腎盞頸部,會引起腎積水和繼發感染,繼而出現腰痛、發燒、尿路感染的症狀。個別的單純腎囊腫會發生囊壁癌變,癌變率約為1%,囊腫內有出血時應警惕癌變可能。

檢查手段與鑑別

體檢常規的腹部B超(或彩超)為首選,既可發現腎囊腫又可作為定期複查的手段。如B超結果不能準確判斷囊腫性質,應查腹部增強CT。
鑑別的重點就是把單純腎囊腫和囊性腫瘤(如癌變的囊腫或內部壞死的腫瘤)區分開來。前者B超、CT下呈圓形均一液性暗區,無強化,壁薄,後壁回聲增強,囊腫與腎實質分界清晰而光滑;後者囊壁不規則,囊內有瘤樣內容物,囊內有強化。另亦需與腎盞憩室相鑑別,增強CT或靜脈腎盂造影(IVP)較為有效。
幾個常見概念:
“高密度腎囊腫”是指一些比較小的腎囊腫在平掃CT下呈現較高的或等同於腎臟的密度圖像,不同於常見單純腎囊腫表現,易於與腎臟小腫瘤混淆。其高密度來源於含高蛋白的或含血液成分的囊液。與腎腫瘤的鑑別要點是高密度腎囊腫在增強CT掃描時無密度改變。有經驗的影像科醫師能提供較為可靠的判斷。
“Ⅱf腎囊腫”、“Bosniak分級”:依據腎囊腫在增強CT下的形態,可以從良性到惡性逐級劃分為4級(Ⅰ至Ⅳ),Ⅰ級是較為明確的良性單純腎囊腫,Ⅳ級是明確的囊性惡性腫瘤。Ⅱf級是介於Ⅱ級和Ⅲ級之間的一種中等複雜腎囊腫,良惡性狀態不定,暫不需手術,需要定期複診,隨訪病情變化(f即follow、隨訪之意)。如惡性表現逐漸明顯,應立即治療。
“多發腎囊腫”與“多囊腎”:一側腎臟可以同時出現若干個單純腎囊腫,但囊腫之間有正常的腎皮質,囊腫之間無關聯,腎功能大多無損傷,稱之為多發腎囊腫;而多囊腎是先天性的遺傳病,腎臟被無數個泡沫般的囊腫充斥,幾乎見不到正常的腎組織,較早出現腎功能衰竭。

治療及預後

單純腎囊腫進展緩慢,預後良好,無自覺症狀或壓迫梗阻等病變者,不須外科治療干預,亦不需口服藥物,不影響日常生活,半年或一年複查一次B超即可。
一般認為需要外科治療的單純腎囊腫指征是:1、有腰腹疼痛不適症狀或心理壓力大者;2、囊腫直徑大於4cm,或是近期體積明顯增大者;3、囊腫產生壓迫、腎積水症狀者,或囊腫繼發出血、感染、破裂等病變者;4、懷疑癌變者。
腹腔鏡下的腎囊腫去頂減壓術是目前腎囊腫手術治療的主要方式。該手術方式創傷小,治療有效,風險小,術後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切口癒合美觀,復發率低。切除的囊腫壁均應送病理檢查以明確其性質。
治療方式還包括B超引導下的囊腫穿刺抽液,並注入硬化劑(如無水酒精),但該方式穿刺風險高,復發率較高,且注入的硬化劑若進入腎盂、輸尿管,造成的損傷是極其嚴重和難以修復的,不應推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