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良[將軍]

喬良[將軍]

喬良(1955—),河南杞縣人,空軍少將。空軍某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指揮學院戰略教授、國家安全政策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中篇小說《雷,在峽谷中迴響》、《遠天的風》、《大冰河》、《末日之門》、《靈旗》,長篇報告文學《城市與老闆的編年史》等。《大冰河》獲全軍第二屆文藝獎,《靈旗》獲全國第四屆優秀中篇小說獎。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70年12月參加工作,在齊齊哈爾鐵路局任學徒工;

喬良喬良
1972年12月入伍,在蘭州空軍政治部電影隊任放映員;

1974年2月在航空兵某師教練機中隊任地勤機械員;

1975年12月在蘭州空軍政治部俱樂部任電影修理技工;

1978年9月任蘭州空軍政治創作組創作員;

1984年考入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

1986年插班轉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就讀;

1988年畢業,獲北大文學學士學位;

1988年9月兼任空政創作室幹事,獲授空軍中校軍銜;

1991年9月任空政創作室副主任;

1993年3月被總政高職評審委員會評定為全軍首批「一級文學創作」職稱;現為全軍高職評審會評審。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中篇小說《雷,在峽谷中迴響》、《遠天的風》、《大冰河》、《末日之門》、《靈旗》,長篇報告文學《城市與老闆的編年史》等。《大冰河》獲全軍第二屆文藝獎,《靈旗》獲全國第四屆優秀中篇小說獎。除文學創作外,長期潛心於軍事理論研究,與人合著、合編有《軍官素質論》、《世界軍事列強博覽》、《全球軍力排行榜》等。

1999年,他與王湘穗合著的軍事理論著作《超限戰》一書出版,驚動了美國五角大樓,被認為“所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理論在前蘇聯解體後遇到的首次強力挑戰”。 2007年開始在百家講壇主講《新解三十六計》系列。

喬良的作品文筆細膩酣暢,清麗馥郁,人味悠然,拋棄了千篇一律的“革命戰爭”套路。

興趣愛好:雪茄客,雪茄忠誠而瘋狂的執迷者。軍品收藏者。哲學之崇拜和堅持使用者。一筆漂亮書法的擁有者。

主要著作

理論

《超限戰》 與王湘穗合著《新戰國時代》 與人合作《全球軍事排行榜》《軍官素質論》《中國空軍攻防兼備要論》《關於軍隊改革的思考》

小說

喬良喬良

長篇政治軍事預言小說《末日之門》,獲1996年度全軍文學新作品一等獎革命歷史題材中篇中說《靈旗》,獲第四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軍事題材中篇小說《大冰河》,獲第二屆全軍文藝大獎。戲劇歷史題材劇作《人傑鬼雄》(與人合作),獲首屆“田漢杯”劇本創作一等獎革命歷史題材劇作《湘江,湘江》(與人合作),獲全軍新作品二等獎。電影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劇本《大磨坊》改革題材電影劇本《遠行者》電視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特殊連隊》(與人合作),獲中宣部、廣電部、文化部“紀念建黨七十周年優秀電視劇獎”12集大型電視專題藝術片《百年恩來》,任總撰稿之一 文藝節目擔任中央電視台《長治久安》、《共和國之盾》等三台文藝晚會的總撰稿。

獲獎情況

2001年2月,因在中國軍事文學創作中取得的成就,榮獲第二屆“馮牧軍旅文學獎”。

人物評價

喬良是軍旅作家隊伍中一位文體自覺的小說家。他的幾部代表性作品都突現出鮮明的探索理念和形式革新精神,為軍旅小說增添了新的審美因素。中篇小說《靈旗》採用了複雜的立體結構,多重時空、多重敘述,體現了形式構成的張力與功能,使作品顯得意境朦朧而主旨凝重。

長篇小說《末日之門》則以東方視點、寓言方式,把未來世界的種種可能,超前納入讀者的視野,表達了一個中國軍人對人類前途和命運的深切憂患與關注。他開闊的眼界、敏銳的思維、前沿的軍事理論知識系統,使其小說創作表現出一種前瞻性。如果能使形式與內容進一步水乳交融,他的小說將更臻佳境。

本·拉登之死

2011年5月2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擊斃恐怖組織頭目本·拉登。當晚,本報專家顧問委員會專家、空軍少將、《超限戰》作者喬良教授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他說,本·拉登死了並不意味著世界恐怖組織的終結,只是出於美國的需要,歐巴馬有意將擊斃本·拉登作為反恐戰爭勝利的標誌性事件。
“小布希在任期間並非沒有能力擊斃賓拉登,只是美國經濟需要反恐戰爭刺激苟延殘喘,而現在美國經濟泡沫已經破滅,美國需要從反恐戰爭中擺脫出來。”喬良說。
值得一提的是,已經有網友在跟帖中提醒:早在2008年12月1日,喬良就在自己的部落格中作出了上述判斷,“我預計,很可能拉登會被抓獲或被擊斃,進而戲劇性的宣布美國反恐戰爭的勝利”。
喬良與本·拉登素有“淵源”。1999年,喬良與人合著《超限戰》一書,預言賓拉登將對美國實施恐怖主義襲擊。後來,這一天被記憶為9·11。“後本·拉登時代”來臨,他說,美國今後發動的將是“反核戰爭”——以保障核安全的名義,打擊核擴散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