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摩爾的感覺材料理論

喬治·摩爾的感覺材料理論

本書探討了感覺材料的本體論地位。在哲學中,感覺材料是認識的直接對象,是一切知識的根基。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喬治·摩爾的感覺材料理論 喬治·摩爾的感覺材料理論
在摩爾哲學中,感覺材料是認識的直接對象。摩爾早年堅持純粹實在論的立場,認為認識的直接對象是作為世界終極成分的概念以及由概念構成的命題,所以那時不存在感覺材料問題。不過,作為這種純粹實在論立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認識行為/認識對象的二分模式成了摩爾後來探討感覺材料問題的基礎和預設。作為認識的直接對象,感覺材料其實就是感覺與認識的終極對象之間的一種媒介,因此,感覺材料的引進必然會帶來如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感覺材料與外部世界問題之間的關係,二是感覺材料與物質對象之間的關係。對這兩個方面關係的探討和解決構成了摩爾感覺材料理論的主體。就第一方面而言,摩爾認為,感覺材料的存在並不是作為認識行為的感覺與作為最終認識對象的外部世界之間不可跨越的鴻溝,相反,正是感覺材料的存在才使得我們有可能解決外部世界問題即證明或認識到外部世界的存在。就第二方面而言,摩爾在直接實在論、知覺表現論及現象論三種觀點之間徘徊。但總體來說,他更傾向於直接實在論的觀點,因為這與他常識實在論的立場相一致。此外,摩爾還從感覺材料與心靈、感覺材料與物理對象的關係這兩個角度,探討了感覺材料的本體論地位。

作者簡介

賈可春,男,1967年生,江蘇宿遷人。2001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英美分析哲學研究,著有《重新理解羅素V數學原則)中的意義理論》、《羅素的專名理論》等,並譯有《羅素》(合譯)、《約定的真理》及《本體論的相對性及其它論文》等。另有多篇新聞作品發表於各類媒體上。
編輯推薦
《喬治·摩爾的感覺材料理論》探討的是摩爾的知覺理論,更進一步地說,是摩爾的感覺材料理論,其知覺理論的核心就是感覺材料理論。顯然,作為他一生關注的三個主要方面之一,感覺材料理論成了摩爾哲學中極其重要的問題。事實上,摩爾所關注的三類主要問題中,感覺材料理論則是其關注的重中之重。情況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在摩爾看來,我們認識事物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最基礎的方式是通過感官而達到對事物的認識,其他認識方式則是建立在這一基礎方式之上的,而這種最基礎的方式直接與感覺材料相關。在摩爾成熟時期以後的哲學中,感覺材料是認識的直接對象,是一切知識的根基。

目錄

中文提要
第1章導論
第2章早期的純粹實在論
概念作為終極實體
感覺的分析
第3章何謂感覺材料
定義
比較
第4章感覺材料的地位
感覺材料與心靈的關係
感覺材料與物理對象的關係
第5章感覺材料與外部世界
感覺材料的存在作為解決外部世界問題的前提
外部世界存在的哲學證明
第6章感覺材料與物質對象
直接實在論
知覺表現論
現象論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ⅠMoore'Spaper“theNatureofJudgement”
附錄Ⅱ
……
文摘
這是問題Ⅱ的第七次轉換。這也就是問:在一個單個的人所觀察到的事物當中,哪些將可能不存在,除非其中的某些事物通常與某個其他的人的觀察處於某些特殊的關係之中?或者說,在我自己的觀察中,哪些觀察可以給我提供一種理由,讓我構想其中的某些觀察通常會被其他人的觀察所引領或伴隨,而且這些觀察對於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共同的?
結合前面所提及的幾次轉換,至此為止,我們可以將問題Ⅱ更嚴格地表述為:我會作出一些觀察,並且如我們通常所構想的那樣,這些觀察類似於所有人或幾乎所有人都會作出的那些觀察;那么在這些觀察中,哪些將會提供一種理由來構想它們當中的某個觀察的存在通常與他人的某些類型的知覺或信念的存在相聯結?
這是問題Ⅱ的最後的也是最精確的表述形式。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首先考慮與觀察有關的兩個其他問題:(1)假如觀察要為斷言一類事物的存在通常與另一類事物的存在相聯結的任何一種歸納提供理由,那么它們必須具備何種性質?(2)我們觀察到何種事物?
這裡的第一個問題實際所問的是:在證明一個歸納時,觀察必須具備哪些性質?摩爾指出,觀察要想證實一個歸納必須具備三種性質;它們是證明一個歸納的必要條件,但卻非充分條件。現在假設我們所要證明的是這樣一個歸納:一類對象A的存在通常為另一類對象B的存在所伴隨、引領或跟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