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林生

喬林生

喬林生,男,內蒙古涼城縣人,現任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副教授。曾任日本名古屋大學、國學院大學客座研究員。1998—2000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東京大學留學。2004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外交(中日關係)、日本政治制度、東亞國際關係。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姓 名: 喬林生

喬林生 喬林生

學位/職稱: 博士/副教授

所屬研究部:日本政治與對外關係

學術兼職:中華日本學會、中國日本史學會理事

一、簡歷:

喬林生,

研究領域

二、研究領域或方向:

專業方向:國際政治、中外政治制度

研究方向1:日本政治、外交

研究方向2:東亞國際關係、中日關係

三、開設課程:當代日本政治、日本政黨研究、國際政治專題、專業日語

主要成就

四、主要研究成果:

(一)著作:

1、《日本對外政策與東協》,人民出版社2006年。

合著:

1.《日本近現代外交史》,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年。

2.《黑色3·11——日本大地震與危機應對》,中國財經出版社2011年。

3.《日本政治民主化進程研究》,三聯書店2011年。

4.《日本首相評傳》,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

(二)主編:

《日本研究論集》2007(副主編)

《日本研究論集》2008(副主編)

(三)論文

1、《政治資金醜聞困擾下的民主黨“新政”》(合作),《日本藍皮書:日本發展報告》2010版,社科文獻出版社。

2、《從“世襲政治”看日本民主的實像》,《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

3、《試論日本世襲政治與政權交替》,清華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與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術院共同舉辦的“政權交替與日本的走向”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年11月。

4、《轉型期中日關係的若干新思考》,《日本研究》2009年第3期。

5、《破解日本式民主密碼》,《中國報導》2009年第8期。

6、《民主的危機——“世襲政治”大國日本的現實與問題》,“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危機及其經驗教訓”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年6月。

7、《試論日本國會改革》,《世界近現代史研究》第五輯,中國社科出版社2008年。

8、《東亞合作與中日兩國的政策選擇》,《日本研究》2007年第4期。

9、「東アジア共同體と中日関系」、日本名古屋大學國際開発研究科『GSID Discussion Paper』第154號,2007年6月。

10、《福田主義與日本的東協外交》,《日本研究》2007年第2期。

11、《東亞共同體的構建與中國的作用》,《外交評論》2006年第6期(2005年9月越南河內“面向東亞共同體:機遇與挑戰”國際研討會論文「東アジア共同體の構築と中國の役割」)。

12、《試論新世紀日本對東協的外交政策》,《東北亞論壇》2006年第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2006年第7期全文轉載)。

13、《當前中日關係的形勢與走向》,《國際學術動態》2006年第2期。

14、《日本與東協貿易關係的發展及其問題》,《現代日本經濟》2006年第1期。

15、《日本對東協的直接投資及其啟示》,《日本研究論集》2006年。

16、《東西關係與南北問題中的日本和東協》,《日本研究》2005年第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2006年第1期全文轉載)。

17、《20世紀80年代日本對東協的外交政策》,《日本研究論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18、《日新自由貿易協定與東亞經濟合作》,楊棟樑主編《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現狀與課題》,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19、《日本戰爭賠償與美國的責任》,《日本問題研究》2004年第2期。(《中國學術年鑑》(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選介)。

20、《冷戰後日本對東協的安全保障政策》,《東南亞縱橫》2003年第10期。

21、《日本的東亞經濟合作政策淺析》,《日本學刊》2003年第5期。

22、《試論印尼的政治改革》, 《全球化與東亞政治·行政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9月。

23、《日本與東協貿易關係的新變化》,《日本研究論集 2003》,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24、《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與日本》,《東北亞論壇》吉林大學,2002年第4期。

25、《20世紀70年代初期日本的東協外交》,《日本研究論集2002》,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26、《日本與東協經濟合作的現狀與問題》,王振鎖編《東亞區域經濟合作》,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

27、《日本對東協的外交政策(1967-1971年)》,米慶余主編《近現代亞太地區國際關係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

28、《也論幣原外交》(合作),米慶余主編《日本百年外交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8月。

(四)報刊發表論文:

1、《清除軍國主義象徵 廢止日本國家神道 麥克阿瑟曾想火燒靖國神社》,《環球時報》2006年4月24日。

2、《麥克阿瑟曾想換掉日本天皇》,《環球時報》2006年1月10日。

3、《白村江戰役與日本遣唐使》,《環球時報》2005年3月28日。

4、《鹿鳴館與日本近代歐化主義》,《環球時報》,2005年1月10日等。

(五)媒體訪談:

1、2007年11月26日,就“日本對華ODA”問題接受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採訪,有關內容發表在第49期“國際觀察版”的“中日差異視角下的ODA”。

2、2007年12月4日,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就“中國民間對日索賠”問題進行採訪。

3、2008年6月19日,天津廣播電台新聞的專家訪談節目。

4、2008年9月2日,《廣州日報》記者就“日本福田康夫首相辭職”問題進行採訪,有關內容見《廣州日報》9月3日刊文《日本頻繁“換相”緣於政經體制》,被新華網、人民網、中華網等轉載。

5、2009年4月29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就“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訪華以及與溫家寶總理會談”進行專家訪談。

6、2009年4月30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就“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訪華以及與胡錦濤主席會談”進行專家訪談。

7、2009年12月22日,《中國報導》記者就“日本政局與中日關係的走向”進行專題採訪,見《中國報導》2010年第1期“環球時局”。

8、2010年1月3日,南開大學《新視界》記者就“日美關係與中國問題”進行採訪,見《新視界》2010年1月。

9、2010年11月24日,就日俄領土問題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

10、2011年3月11日,就日本大地震問題接受鳳凰衛視採訪。

11、2011年6月23日,就日本政權更迭問題接受《社會觀察》記者採訪。

五、現研究課題與曾承擔課題:

1、教育部2009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民主的危機——當代日本‘世襲政治’問題研究”(項目批准號:09YJAGJW010)

2、南開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金研究項目(2005年-2008年):《中國、日本與東協三邊關係研究》。

3、日本名古屋大學共同研究項目:“東亞國際關係與日本”(2006-2007年)。

4、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4年重大項目《世界近現代史上的政治民主化問題》子項目《日本政治民主化研究》。

5、參與2007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近代以來日本的對華認識及其行動選擇研究》子課題《從敵對到緩和--無邦交時期的日本對華關係》。

6、參與日本國際交流基金項目“日本近現代史研究叢書”之一《日本近現代外交史》。

六、通訊地址與聯繫方式:

辦公地點: 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94號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筆 名: 好蘊、喬丹等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56

民 族: 漢族

陝西延安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1972年赴陝西子長縣南溝岔鄉村插隊務農,後應徵入伍,歷任空軍工程兵七總隊戰士、排長、幹事,蘭州軍區空軍政治部副營職幹事,《解放軍報》主任編輯,大校軍銜。1976開始發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中篇小說《你最愛誰》,短篇小說《表嫂》、《傷心軍婚》、《天堂並不遙遠》,紀實文學集《軍人感情世界大寫真》、《軍旅人生》,報告文學《生者與死者》、《李大維與俞陽》等。報告文學《共和國衛士的母親——溫桂琴》選入全國高中語文輔導教材第五冊。《1998中國大抗洪》獲全軍抗洪搶險題材優秀長篇報告文學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