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斯坦

蘇菲的世界 (The (The

喬斯坦·賈德

喬斯坦·賈德,1952年出生於挪威首都奧斯陸,挪威當代著名作家之一。畢業於奧斯陸大學,主修斯堪的納維亞語和神學。1974年開始寫作,1986年創作出版第一本書。1991年後成為全職作家。喬斯坦•賈德的作品致力於對人生意義與終極關懷的探索與思考,1991年出版的哲學啟蒙小說《蘇菲的世界》風靡世界,迄今為止已被譯成56種語言,全球銷售超過3億冊。而喬斯坦•賈德本人也因此獲得了世界性的聲譽,躋身世界級作家行列,被稱為全球十大作家之一,成為挪威繼1990年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漢姆之後最成功的本土作家。

1個人簡介

喬斯坦•賈德1952年8月8日生於挪威首都奧斯陸,父親科努特(Knut)是奧斯陸一所六年制專校的校長,母親英爾•瑪格麗特•賈德(IngerMargretheGaarder)是位老師並撰寫過一些童書。喬斯坦•賈德進入奧斯陸大學後,主修斯堪的納維亞語,研讀哲學、神學與文學,畢業後擔任高中哲學老師多年。
1974年開始了寫作,自1986年出版第一本創作以來,已成為挪威世界級的作家。1991年《蘇菲的世界》一出書就成為挪威、丹麥、瑞典和德國的暢銷書,著作權並已賣出三十幾國,成為挪威繼1990年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漢姆之後最成功的本土作家。
其他的作品還包括了《青蛙城堡》(1988)、《紙牌的秘密》(1990)、《聖誕的故事》(1992)、《西西莉亞的世界》(1993)等書。喬斯坦•賈德每一兩年出版一本新書。現與妻子及兩個兒子定居奧斯陸,自由作家。

2個人經歷

1974年結婚後,喬斯坦•賈德隨即開始了寫作。他早期寫了幾本哲學和神學的教科書。
1981年,全家遷至向卑爾根,喬斯坦•賈德在一所高中教了幾年哲學。
1986年,他的第一本小說《賈德談人生》出版。隨後,兩部兒童小說《沒有肚臍的孩子》(1987)、《青蛙城堡》(1988)相繼出版。1990年,《紙牌的秘密》出版。該書獲得挪威文學評論獎和文化科學事業部文學獎。
1991年,《蘇菲的世界》出版,該書一經面世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連續三年占據挪威暢銷書榜。不只挪威,《蘇菲的世界》所到之處,幾乎在所有的國家都登上了暢銷榜。
“一部關於哲學史的小說”,是《蘇菲的世界》的副標題。這是一本小說,但更像一本西方哲學的啟蒙書。正因為如此,該書在大學哲學課上大受歡迎,這一點似乎與“暢銷小說”的稱號相去甚遠。可該書銷量超過2000萬冊),並帶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該書改編成了電影、音樂劇,版圖遊戲,甚至CD。
賈德還擅長從青少年的角度進行創作,這一點也有些與眾不同。例如《蘇菲的世界》中的蘇菲,年僅14歲,《紙牌的秘密》一書的主角漢斯•托馬斯剛滿12歲,另外像《青蛙城堡》《喂,有人在嗎?》(有的版本翻譯為《我從外星來》)等作品也或多或少是為孩子而創作的。
儘管有這種種非常之處,或者恰恰是因為這些非常之處,喬斯坦•賈德的作品風靡挪威,也暢銷世界其他國家。《蘇菲的世界》被翻譯成45種語言,而2001年由Aschehoug出版公司出版的最新小說《馬戲團的女兒》,其英文版本於2002年10月由韋登菲爾德和尼克森出版公司出版。
《蘇菲的世界》取得成功後,喬斯坦•賈德成為了一名職業作家,不僅如此,他還熱心公益事業。
1997年賈德和妻子西瑞•丹尼維格共同創辦了“蘇菲基金會”,旨在促進環境發展。每年頒發一次的“蘇菲獎”獎金高達10萬美元,獎勵那些“能以創新方式對環境發展提出獨特方案並將之付諸實踐的組織和個人”。

3主要作品

喬斯坦•賈德的作品深受讀者喜愛,名列各國暢銷書排行榜的前列,榮獲無數獎項,其主要作品:
1986《賈德的20堂課》(又名《賈德談人生》)(TheDiagnosisandOtherStories)
1987《沒有肚臍的小孩》(TheChildrenfromSukhavati)
1988《青蛙城堡》(TheFrogCastle)
1990《紙牌的祕密》(TheSolitaireCastle)
1991《蘇菲的世界》(Sophie’sWorld)
1992《伊麗沙白的祕密》(TheChristmasMystery)
1993《西西莉亞的世界》(ThroughaGlass,Darkly)
1996《我從外星來》(又名《喂,有人在嗎?》)(Hello?IsAnybodyThere?)
1996《主教的情人》(VitaBrevis)
1999《瑪雅》(Maya)
2001《馬戲團的女兒》(TheRingmaster’sDaughter)
2003《橘子少女》(TheOrangeMaid)

4獲獎紀錄

1990年《紙牌的祕密》獲得挪威兒童及青少年評論協會獎和文化科學事務部文學獎,並當選為該年度兒童及青少年最佳讀物。
1991年《蘇菲的世界》獲得挪威SonjaHagemanns童書獎。
1993年《蘇菲的世界》、《紙牌的祕密》、《伊麗沙白的祕密》同時獲得學校圖書館員協會獎。《蘇菲的世界》獲得德國時報週刊(DieZeit)的文學獎。《西西莉亞的世界》獲挪威暢銷書獎,同時提名柏瑞格獎(Brage)。
1994年《蘇菲的世界》獲得1994年獲德國青少年文學獎與最優秀作品獎。
1995年《蘇菲的世界》獲得義大利邦卡瑞拉獎(Bancarella)及菲萊以阿諾獎(Flaiano),在台灣則獲選為台灣中國時報開卷版1995年度十大好書,並獲得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

5作品欣賞

《青蛙城堡》(TheFrogCastle)(1988)
內容提要:小男孩克里斯多福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一直斷斷續續,夢中的情節卻始終是連貫的,如同他白天生活在一個世界,晚上又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有一天,男孩的媽媽應邀去法國朋友的城堡中作客,去後沒幾天,小男孩的外公卻死於心臟病,小男孩相當愛外公,對媽媽不能諒解,對生死別離也不知所措,因而深陷憂愁迷惘之中。而他的夢也就和他對現實的不滿連在了一起。
本書中引用了相當多的童話元素,會令人想起“白雪公主”或“愛麗絲夢遊仙境”等耳熟能詳的童話,但作者並非是抄襲或者模仿,而是在一種借用這些童話角色卻不照搬原有故事的寫作技巧情況下,做某種程度的創新。而夢境的結尾也會讓讀者出乎意料。
《紙牌的秘密》(TheSolitaireMystery)(1990)
內容提要:是小男孩漢斯•湯瑪士的解謎之旅。故事敘述漢斯與父親從挪威出發,展開一段穿越歐洲大陸的旅程,前往希臘找尋離家多年、要去追尋自我的母親。途中,漢斯得到一本神秘的小圓麵包書,說的是一名水手遭遇海難流落到奇異之島後,他每天把玩的一副紙牌幻化成鮮活的人物的故事。而漢斯必須解開兩百年前的沉船之謎,才能知道母親失蹤之謎。全書分成五十二章,結構有如一副紙牌,每一章由一張紙牌代表,虛實交錯,紙牌中的丑角更扮演關鍵角色。故事中另有故事,融童話與家庭史於一爐。直到故事結尾,整副重新洗過的牌才完整地攤在讀者眼前。
《蘇菲的世界》(Sophie'sWorld)(1991)
內容提要: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在這本書里,其實賈德真正感興趣的哲學,不在邏輯學、數學或語言學,當故事重心轉移到馬克思、弗洛伊德、達爾文和宇宙論時,摩爾、羅素等人,根本連提都不提。有些話題,即使和哲學沒什麼關係,卻一再出現,很明顯,這是一本在政治立場上十分討好的書。一切當代時髦辭彙全部被囊括:生態學、女性主義、寬容、東方宗教、比較宗教、聯合國和新世界秩序等。這樣的寫法,或許是為了使哲學議題不和時代脫節,或許是為了涵蓋更廣大的讀者群,不過,留給讀者的印象是這些議題似乎才是作者真正關心的。
《西西莉亞的世界》(ThroughaGlass,Darkly)(1993)
內容提要:書中的主人翁西西莉亞病得非常嚴重,就連一年一度的聖誕節,也只能躺在床上度過,也許她沒有多久可活了。在聖誕節時,從天堂來的天使艾瑞兒出現在西西莉亞的身邊。整個故事分為兩個重點相互交替發生:西西莉亞與天使的對話以及西西莉亞的日記內容。
對天使而言,他們沒有任何知覺、思想等,甚至於可說他們並無“生命跡象”,所以天使們不曾有機會體驗“生命”這回事,縱使他們再怎么討論。天使艾瑞兒很想知道成為一副血肉之軀是什麼感覺,想嘗嘗食物的滋味以及血液奔竄全身的感覺。經過幾次的對話後,他們協定:西西莉亞向天使形容當人類的感覺;而天使艾瑞兒則告訴西西莉亞天堂里的秘密。
《喂,有人在嗎》(Hello?IsAnybodyThere?)(1996)
內容提要:一艘太空船穿越廣袤的銀河,向著一顆藍藍綠綠的星球——地球前進。來自艾爾喬星的男孩米加打開艙門,對著夜空大喊:“喂,有人在嗎?”
這個故事是長大後的小男孩喬金寫的一封信,也是他對自己和外星人米加的一段奇遇的深情回憶。
《聖誕的故事》(TheChristmasStory)(1998)
內容提要:聖誕節到了,男孩喬基姆跟著爸爸進城買降臨歷。喬基姆得到一份非賣品——賣玫瑰花的怪人老約翰留下的神奇降臨歷,降臨歷上有24道門。第二天——12月1日,喬基姆一早醒來,就急切地打開了降臨歷的第一扇門。他凝視著那上面的一幅玩具店的圖畫。在那些玩具和人物當中,有一頭小羊和一個小女孩。有一張紙頭落下來,紙的兩面都寫著字,喬基姆開始讀上面的內容……
小女孩伊莉莎白跟著媽媽到商店去買聖誕禮物,突然,一隻小羊從玩具堆里衝出來。它活了過來,並跑到街上去。伊莉莎白追趕小羊,跟著它到了城外,踏上了覆滿白雪的小徑……
喬基姆每天都打開降臨歷的一扇門,每天都有一張紙掉出來,他每天都能讀到一個新故事——與前一天連續的故事。……
一位名叫伊芙瑞兒的天使來到伊莉莎白的身邊,她們一起追趕小羊,小羊的身邊又多了一隻大羊。後來,又來了牧羊人約書亞……每天,都有新的夥伴加入他們的隊伍。他們往伯利恆行進。最後這支隊伍,除了伊莉莎白外,還有七隻羊,四個牧羊人,五個天使,三位東方國王,一位羅馬皇帝,一位敘利亞總督。他們一起來到伯利恆的馬廄,迎接基督耶穌的誕生。
《虛偽的生命》(ThatSameFlower)(1998)
內容提要:在奧古斯丟—這位生活於基督教傳播300多年以後的“聖者”眼裡,這個世界實在是充滿著靈與肉的尖銳對立和衝突。而他痛苦的緣起,正是因為接受了基督教,這個宗教告訴他:“拯救靈魂”與“享受感官生活”是水火不容的,於是他拋棄了與其同床12載並生有一子的情人弗洛莉亞•愛米莉亞,斬斷情緣遁入空門。
由此,引發了這個史料上並未留下姓名的女人充滿激情與憤怒的千古“閨怨”,這“閨怨”結晶為這本《虛偽的生命》——棄婦致主教大人書。
《瑪雅》(Maya)(1999)
內容提要:在南太平洋的國際日期變更線上,痛失愛女的生物學家法蘭克,遇到一對西班牙籍的神秘夫妻。他們以一種箴言式的語言交談,聽來直擊心靈卻又難以理解;更奇異的是,妻子安娜有一種驚人的美,每個見到她的人都覺似曾相識,可是都想不起在哪裡見過她……《瑪雅》以生物學與哲學聚焦人生意義,在永生與必死之間,天使與蟾蜍之間,抒發人類對於永生的憧憬及對生命永不妥協的渴望。本書是《紙牌的秘密》之後續,如果能在讀過紙牌一書之後再看,會對其中深意有更多領悟。
《橙色女孩》(TheOrangeGirl)(2004)
內容提要:主人公喬治在14歲的某一天,意外地得到了已去世多年的父親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父親向喬治吐露了一個秘密,一個令人感動的愛情故事——70年代末一個深秋的下午,在電車站,父親撞翻了一個身著橙色衣服的女孩懷抱的滿筐橙子。之後他們在一間咖啡館裡再次邂逅,女孩仍然穿著那件橙色衣服,懷裡依舊抱著一大袋橙子。正當父親為他倆再次的偶遇感到詫異時,女孩眼裡竟滿含淚水地轉身而去。父親木然地佇立在街頭,任由她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