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杉木蠹象

喜馬拉雅杉木蠹象,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有顎亞門,分布於北美。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病蟲害名稱 喜馬拉雅杉木蠹象(木蠹象)
科學分類 昆蟲綱、鞘翅目、象甲科
檢疫分類 外檢(進境三類)
分布地區 北美。

危害性狀

老樹枝危害後,有樹膠流下。除去樹皮可見蛹的絲質和木屑形成的繭,在頂枝基部表面發現常有長木纖維覆蓋的孔。根及直徑在1.25cm以上的枝條均可被害。如成蟲取食韌皮部,近8m的樹體顏色可變成紅棕色,嚴重危害的可造成死亡,或樹冠出現燒灼狀。幼葉掉落,樹木受害狀與齒小蠹的為害狀相似。

生物特性

喜馬拉雅杉木蠢象成蟲平均體長比白松木蠹象成蟲大,體形更細長,喙更長及鞘翅上的斑點要小些。 該蟲廣泛分布在北美,有日水在不同氣候的大陸地區,其溫度要求和生活史發生了變化。在加拿大安大略南部,該蟲以幼蟲或蛹在樹中越冬,成蟲在樹樁和原木的樹皮縫隙中或在枯枝落葉層、土表疊根系中越冬更為常見。在美國佛羅里達,成蟲在9月性發育成熟,秋季和冬季交尾並產卵。產卵期很長,完成1個世代需1-2年。雌蟲平均每天產卵2粒,一生可產卵180粒,雌蟲習沏存活約130天。雌成蟲在松枝每一個蛀成的凹點上產1-2粒卵,並喜在直徑大的老樹梢上產卵。產卵:最適溫度為25℃。卵至成蟲經歷5齡幼蟲,同產卵日期和溫度有關,一般為7-25周,在25℃溫度下發育最快需58天。 在北美洲東北部,5月越冬成蟲從受害材料中羽化飛出,取食內樹皮和種苗莖部。5月末至7月,在取食形成的凹孔附近形成層咬出的孔中產卵,根部也是該種的繁殖場所,約8天后卵孵化。4齡幼蟲發育36天,然後準備化蛹場所,稱“嵌木繭”,經3-4天化蛹。8月中至9月,成蟲咬破繭羽化而出,越冬前取食。

傳染途徑

木蠹象屬的種類自然傳播同該種的飛行特點有關,一般其飛行距離小於100km。國際間,最可能由活針葉植物包括聖誕樹攜帶傳播。一些種類(如白松木蠹象、榛梢木蠹象)僅危害幼樹,不能通過木材攜帶。在殘留的樹皮下,木材表面及木材中有攜帶“嵌木繭”的可能性。

防疫方法

禁止輸入來自北美的落葉松屬、雲杉屬、松屬、黃杉屬植物和切枝。對可攜帶該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產品及其他檢疫物實施嚴格的現場檢驗和實驗室檢測,特別注意活針葉植物,如聖誕樹等。若發現該有害生物,及時進行除害處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