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

喜洲

大理喜洲鎮位於雲南省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北部,距大理下關34公里,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地勢西高東低,214國道、大麗公路(大理-麗江)、新環海西路(環洱海)從喜洲鎮西面、中部、東部南北貫通。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古城中,留存下來的古城之一。南詔時候,城池建築的宏偉,僅次於太和城和羊苴咩城,當年軍事上北防吐蕃,也是佛教和商業貿易的重鎮。相傳,南詔王及其一家,經常離開王都,到此居住。喜洲是大理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六詔與河蠻並存時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原為大理河蠻的城邑,隋史萬歲曾駐兵於此,因而稱“史城”或“史賧”,唐時南詔王築宮殿於此,時稱大厘城,當時已時“邑居人戶尤眾”,是南詔時期“十瞼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喜洲喜洲

大理,甚至在雲南,像喜洲這樣的農村鄉鎮壓,大概是很少有的。喜洲是歷史名城,又是白族典型的商業集鎮,是白族民族資本主義的發萌地之一,雲南著名的僑鄉之一。因此可以說,了解大理和白族,不能不首先了解喜洲。

一來說喜洲,首先見到的是村頭那兩棵枝葉繁如葉蓋的大於樹。這是在我國北方難得見到的一種喬木,俗名又叫

萬年青,學名是高山榕樹。白族人認為,大青樹是一個村莊興 的象徵,因此又把它稱作“風水樹”。大青樹是一個古老的白族村莊都有少不了有自己的風水樹。這種樹通常與戲台一起組成村民們的群體活動中心。喜洲村頭的這兩棵樹,年代已經很古老 。傳說 這是兩棵一陰一陽樹,一棵萌發另一棵落葉,周而復始,交替繁榮;一棵結果另一棵永不結果。勞動間歇時,村民常在樹萌下的小憩;“繞三錄”的長蛇陣般的隊伍要繞著它狂著它狂歡;就是村上的人死了,送葬的人群也要朝著它繞一周,並把紙幡插在樹下燒毀,藉以寄託死者對村莊的依戀。不遠處東北角的村在里也有一棵老太太青樹。每當秋天到來,常棲滿了雪白的鷺鷥,這是喜洲特殊性有的景觀。

喜洲鎮壓中心四方街,是由店鋪圍成的小廣場。這裡豎著一座石坊,這就是近年來修建的“文明坊”。這個地方原來的石坊叫“題名坊”,是明代鎮上出了幾位進士之後建的,那時候凡是在科舉中取得功名的村民都可能性以把名字刻上,現在喜洲是一個行政區劃鎮壓征府的所在地,但歷史上它卻具有一個城市的規模。早在南詔遷移過來洱海周圍之前,這裡就是白族先民“河蠻”的聚居地,當時稱大厘城,居民已尼經很多,傳說,隋文帝的將領有個叫史萬歲的在這裡扎兵馬,所又稱它為史城,附近的平壩子就稱作“史賧”(賧與甸廣告州意思相同)。到了南詔牟時,又在這裡建造了皇宮。城的格局從現在的地名上可以 找到蛛絲馬跡,周圍就有城北、城東、城南等村名,過去考古工作者還在鎮上發掘到南詔時的有字瓦、布紋厚瓦和蓮花紋瓦當等。 

景區景點

七尺書樓

喜洲喜洲

七尺書樓位於雲南大理景點-喜洲古鎮大界巷8號,是明代著名的文人楊士雲於公元1526年前後建成。書樓為全土木結構建築,有三大間房屋。房向座東朝西,三間全部分為樓上樓下兩層,門窗板壁均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房屋組合為“三坊一照壁”的建築格局。書樓在清乾隆年、民國年間曾多次重修過,可整座房屋的建築仍舊保存著明代的建築風格。

楊士雲把一切功名利祿看得非常淡泊,認為一個人即使腰藏萬貫,死後僅有七尺之軀的那一點墳墓罷了。故後人把他居住過的小樓稱為“七尺書樓”。楊士雲去世後,其後人為紀念這位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極講氣節的先生,先後在清乾隆年、民國年間曾多次重修過。整座房屋的建築仍保存著明朝建築風格。在雲南大理景點中頗有名氣。

楊士雲,字從龍,別號弘山,一號九龍真逸,生於明成化丁酉(1477年)夏六月十日,卒於嘉靖甲寅(1554年)秋九月八日,享年七十八歲。正德丁丑(1517年),楊士雲考中進士,以文改翰林庶吉士。由此,楊士雲一時轟動大理。

不久,父親去世,楊士雲千里奔喪。料理完後事,親戚朋友都勸楊士雲回去做官,楊士雲卻回答說:“太孺人(母親)在堂,何忍離去,且萬無奉以俱往理。”於是,靜靜的守孝不歸,在家孝養母親。並終日坐臥小樓--“七尺書樓”,悉心研究學問。一坐十年。後任吏部戶科左給事中。楊士云為官清廉,潔身自好。其人品、人格、才學,一直被同事和後學者尊敬和景仰。

嚴家大院

嚴家大院位於雲南大理景點-喜洲古鎮四方街富春里1號,為大理著名的民族資本家嚴子珍於1919年興建。大院占地約2478平方米,由北而南的兩院“三坊一照壁”、兩院“四合五天井”組成。四個院落之間,以“六契約春”和“走馬串角樓”連貫成為一個整體。整座建築豪華古樸,典雅大方,是雲南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嚴家大院的木雕、石刻、泥塑力求保持純傳統的做法,一絲不苟。照壁中央鑲有大理石山水畫,周圍塑有傳統民間傳說“漁樵耕讀”展示大理白族人民的勤勞和勇敢,也是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的人物原型。

照壁兩側塑有“紅梅報春”“松鶴延年”兩幅大型泥塑圖案,充分顯示出白族民間的高超雕塑藝術。在石刻方面有純白大理石雕刻的大門,雕有麒麟、大象、人面獸等象徵祥瑞的動物。兩院台階全用大理石鋪就,在東、西三方堂屋前鋪有線雕大理石,雕有八仙道具,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個個栩栩如生。

在木雕方面更是展示白族木雕的精美,共十九樘一百一十四扇格子門,二百五十多扇滿堂雕花和部分雕花美女窗,插頭、吊柱、吊枋、掛枋、照面枋等採用各種雕法,有三層透雕、兩層透雕、深雕、平雕等,很少有雷同圖案。

嚴家大院已經成為雲南大理景點中最有民居民俗特色旅遊文化產業。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更是大理白族文化的精髓。

楊家大院

楊家大院位於雲南大理景點-喜洲古鎮染衣巷19號,是清代初期的建築。楊家大院在布局上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建築,講究四平八穩莊重對稱。院內建有坐東朝西的照壁,壁下設有花台,培植各種花木美化環境,照壁對面是正堂,左右兩邊是廂房,四方的房屋之間形成四個角,四個角交接處形成四個小天井,院子中間還有一個大天井,故稱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測覽整個院落的建築是斗拱重疊,翹角飛檐,門樓、照壁、院牆等彩繪裝飾絢麗多姿,整座建築既有西方園林的莊嚴,又有中國庭院的玲嚨,以精見長,以少勝多。

楊家大院以凝固了的藝術方式,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在楊家大院一邊飲著三道茶,一邊觀賞著大理白族歌舞"霸王鞭"、"迎賓舞"、"草帽擺"、"手巾舞"等時,萬千退思湧上心頭:勤勞好客的白族人民,在蒼山腳下,洱海之濱創造了悠久的歷史文化,直到今天,這些文化積澱還煥發著新的活力。

旅遊信息

交通:

古城下關乘坐開往喜洲的中巴,沿滇藏公路招手即停,票價5-8元,從下關至喜洲需1小時,當天可以來回,也可以在喜洲過夜,參加當地的晚會。第二天遊覽附近的蝴蝶泉等景點。

門票嚴家大院門票5元,楊品相宅門票3元,侯家大院門票2元。

開放時間:各家大院至18:00關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