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果黑面神

喙果黑面神

喙果黑面神隸屬於大戟科、黑面神屬。常綠灌木或喬木,高4-5米,少數可達10米;花期3-9月,果期6-11月。生於海拔150-1500米山地密林中或山坡灌木叢中。我國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等地。根、葉可藥用,治風濕骨痛、濕疹、皮炎等。

基本信息

植物簡介

喙果黑面神(海南植物志)圖版55:7-12
BreyniarostrataMerr.inPhilipp.Journ.Sci.Bot.21:346.1927,etinLingnanSci.Journ.5:107.1927:ChuninSunyatsenia1:260.1934:海南植物志2:127.1965.

形態特徵

喙果黑面神喙果黑面神
常綠灌木喬木,高4-5米,少數可達10米;小枝和葉片乾後呈黑色;全株均無毛。葉片紙質或近革質,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1.5-3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急尖至鈍,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側脈每邊3-5條;葉柄長2-3毫米;托葉三角狀披針形,稍短於葉柄。單生或2-3朵雌花與雄花同簇生於葉腋內;雄花:花梗長約3毫米,寬卵形;花萼漏斗狀,頂端6細齒裂,直徑2.5-3毫米;雌花:花梗長約3毫米;花萼6裂,裂片3片較大,寬卵形,長約3毫米,另3片較小,卵形,頂端急尖,花後常反折,結果時不增大;子房圓球狀,長2-3毫米,花柱頂端2深裂。蒴果圓球狀,直徑6-7毫米,頂端具有宿存喙狀花柱;種子長約3毫米。花期3-9月,期6-11月。

主要分布

產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等省區,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50-1500米山地密林中或山坡灌木叢中。越南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海南五指嶺。

藥用價值

根、葉可藥用,治風濕骨痛、濕疹、皮炎等。
根、葉(小葉黑面神):苦、澀,涼。清熱解毒,止血止痛。用於感冒發熱,乳蛾,咽喉痛,吐瀉,痢疾,崩漏,帶下病,痛經;外用於外傷出血,瘡癤,濕疹,皮膚瘙癢,燒傷。
來源:《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藥材公司,科學出版社,1994

中藥用途

【出處】出自《雲南中草藥》

喙果黑面神喙果黑面神

【拼音名】XiǎoShìZi
【英文名】rootofLittleleafBreynia
【別名】地石榴、跳八丈
【來源】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鈍葉黑面神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eyniaretusa(Dennst.)Alston[phyllanthusretusaDennst.;B.patens(Roxb.)Benth.]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挖,洗淨,曬乾。
【原形態】鈍葉黑面神落葉灌木,高1-2m。全株平滑無毛。莖皮灰褐色。小枝四棱,帶綠色。單葉互生;葉柄長約3mm;葉片橢圓形、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4cm,寬2-3cm,光瑞鈍或近急尖,全緣,乾後變黑褐色。花小,黃綠色,2-4朵生於葉腋;單性異株,花瓣和花盤缺;雄花萼片6,陀螺狀;雄藍3,花絲合生成柱,生於短絲狀花梗上,雄蕊柱伸出於花葯之上;雌花徑2.5-4mm,花萼盤狀,先端6裂,具較短花梗,花柱粗大,具3叉;子房3室。蒴果近圓球狀,直徑8-10mm,果皮肉質不開裂,橙紅色,無毛,有種子10-12顆。基部有宿存花萼。期4-9月,期7-11月。

喙果黑面神喙果黑面神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向陽山坡、路坎及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化學成份】抽提物Leptaden有利乳作用。Leptadinare-ticulata中也含有這種成分。
【性味】味苦;澀;性涼
【歸經】心;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主外感發熱;咽痛;泄瀉;痢疾;崩漏;白帶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