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不愚

語出《孔子家語》大意是做人心要善良,但是不能善良過分以致愚蠢、盲目順從,而是要合乎道義,不違背禮義。

基本信息

【注音】shànxīnbùyú
【釋義】做人心要善良,但是不能善良過分以致愚蠢、盲目順從,而是要合乎道義,不違背禮義。

成語來源

原文

《孔子家語》載:曾子耘瓜,誤斬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擊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頃,乃蘇,欣然而起,進於曾皙曰:“向也參得罪於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而聞之,知其體康也。
孔子聞之而怒,告門弟子曰:“參來勿內.”曾參自以為無罪,使人請於孔子。子曰:“汝不聞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嘗不在於側,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殪死既身死而陷父於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
曾參聞之曰:“參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謝過。

翻譯

曾子鋤瓜,不小心斬斷了瓜的根。父親曾皙非常生氣,舉起一根大棍就向曾子的臂膀打過來。曾子摔倒在地,不省人事。過了很久才甦醒過來,曾子高興地站起來,走近曾皙問候道:“剛才我得罪了父親大人,您為教導我而用力打我,您有沒有受傷?”退下去回到房裡,曾子邊彈琴邊唱歌,想讓父親聽見,知道他的身體早已恢復了健康。
孔子聽說了這些情況就發怒,告訴弟子們說:“如果曾參來了,不要讓他進門。”曾參自認為無罪,托人向孔子請教。孔子對來人說:“你沒聽說過嗎?昔日舜侍奉父親,父親使喚他,他總在父親身邊;父親要殺他,卻找不到他。父親輕輕地打他,他就站在那裡忍受,父親用大棍打他,他就逃跑。因此他的父親沒有背上不義之父的罪名,而他自己也沒有失去為人之子的孝心。如今曾參侍奉父親,把身體交給暴怒的父親,父親要打死他,他也不迴避。他如果真的死了就會陷父於不義,相比之下,哪個更為不孝?另外,你不是天子的臣民嗎?殺了天子的臣民,又會犯多大的罪?”
曾參聽後,說:“我的罪過很大呀!”於是造訪孔子而向他謝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