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詞語]

啾[詞語]

啾,漢字,讀音[jiū],是象聲詞,指小聲、細聲。可用於形容動物細小的叫聲,如“啾啾鳥鳴”;也用於形容蟲、鳥等細碎的叫聲。如“秋蟲~~”。

文字結構

(1) ㄐㄧㄡˉ

(2) 〔~~〕象聲詞,形容動物細小的叫聲,如“~~鳥鳴”。

(3) 〔~唧〕小聲,如“秋蟲~~”。

(4)鄭碼:JMUO,U:557E,GBK:E0B1

五筆:KTO

(5) 筆畫數:12,部首:口。

文字含義

(1) 小兒聲

啾,小兒聲也。——《說文》

(2) 眾聲雜沓

(3) 又如:啾疾(指鳥兒失偶時的鳴叫;小病);啾喧(猶喧囂);啾號(雜亂地鳴叫);啾嘈(喧雜細碎的聲音);啾嘩(喧鬧)

髴母懺悔以後,吩咐教他拆鳳三年,身耽啾疾。——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一回

(4)象聲詞。形容細碎的聲音。如:啾啁;啾唧唧(蟲鳴聲)

(5) 歌吟聲

夫啾發投曲,感耳之聲。——《文選·班固·答賓戲》

詞組意思

啾唧

jiūjī

〖chirps〗∶象聲詞。小聲、細聲。形容蟲、鳥等細碎的叫聲

鳥語啾唧

〖noisy〗∶眾聲,煩雜聲

啾啾

jiūjiū

〖jug〗∶鳥(如夜鶯)發出的鳴叫聲

〖chirps〗∶象聲詞,形容許多小鳥一齊叫的聲音

〖noise〗∶象聲詞。泛指像各種淒切尖細的聲音

燕山胡騎鳴啾啾。——《樂府詩集·木蘭詩》

天陰雨濕聲啾啾。——唐·杜甫《兵車行》

啾啁

jiūzhōu

〖jug〗象聲詞,形容鳥叫的聲音。泛指繁雜細碎聲。也作“啁啾”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卽由切《集韻》《韻會》將由切,音遒。《說文》小兒聲也。《廣韻》啾唧,小聲。
又《屈原·離騷》鳴玉鸞之啾啾。《注》王逸云:啾啾,鳴聲。
又《集韻》與噍通。詳噍字注。或書作。
又字秋切,音酋。小聲。
又《集韻》《類篇》莊交切,音巢。小兒聲。或作。《楚辭·招隱士》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