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序

啄序

啄序,群居動物中存在的社會等級,啄序現象最先被發現於雞群中。

生物學

啄序(Pecking order),啄食順序的簡稱,指群居動物通過爭鬥獲取優先權和較高地位等級的自然現象。
群居動物中存在的社會等級,等級高的動物有進食優先權,如果有地位較低的動物先去食用,會被地位高的動物啄咬。這種現象最先被發現於雞群中,雞通過互相咬啄爭取優先權,因此稱為啄序。
翻譯家楊絳被下放農村時,目睹過一件趣事:在母豬身上,每隻小豬都有自己特定的“飯碗”,絕不越界,
紀律超過任何幼稚園的小孩。這不是因為小豬有多么懂事,母豬的奶頭,越靠近頭一端出奶越多,生出來沒多久的小豬就會互相廝打,最強者占據最好的奶頭。吃了敗仗的小豬再打下去也沒什麼意義,只是徒然浪費體力。這時最好的策略就是願賭服輸,換一個差點的奶頭了事。
跟太強的對手打架是沒什麼意義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並不是穩定的策略,還不如老老實實接受投降。即使自足於不好的奶頭,小豬仍然都是自私的,都想著吃大份,如果把最強的小豬拉去燒烤,第二強的小豬會占領最好的奶頭。
地位高的公雞有更多妻妾,地位高的母雞吃食和築窩都可以優先,老母雞經常把小母雞從雞窩裡趕出去,逼她們到乾草垛里下蛋。小母雞跟小豬一樣,之所以甘於被趕出去,是因為打不過還要打沒有意義,她們的本性依然自私。打過幾架之後,母雞(公雞也一樣)就能記住哪只老母雞比自己厲害,哪只小母雞不如自己,然後對強者敬而遠之,避免不必要的衝突。用這個辦法,90隻雞的大雞群都可以保持和平。
由於成千上萬的小雞被關入飼養棚中,隨著動物們的生長飼養棚也就越發擁擠了起來。為了取食喝水,小雞們經常爭相踩到其他夥伴的頭頂上,或是踩在死去的同伴的身體上。禽類中,對雞群而言較為理想的數量是90個,這個數量允許雞群中的每個雞可以排列他或她的啄序(群體中占優勢的可以啄地位低的)。然而,在一個有著成千上萬擁擠的群體中則不存在什麼社會秩序了,當小雞們失望沮喪或是煩躁之時,它們就會啄其他的同伴導致傷痛及死亡。
在藏獒中也有啄序現象,據楊志軍小說《藏獒》中所寫,公藏獒一般是不攻擊異性的,當母藏獒發起挑釁或攻擊他時,一般這會都會採取躲閃退讓方式,所以種內鬥爭行為 大多是發生在同性身上,雖然 藏獒的種內爭鬥多會造成傷殘,但爭鬥行為是藏獒群體內建立次序所不可缺少的,是藏獒社會行為中的一種。
在爭鬥中優勝的藏獒,可以獲得在交配、食物等諸多方面的優先和特殊,但同時也須承擔相應的責任,諸如保衛領地、護衛群體等功能。所以藏獒的爭鬥行為有許多生物學意義,它能促使藏獒以個體、配偶或小群為單位,在棲息地保持均勻的分布;能在群體過大時迫使多餘的成員轉移疏散,特別是種內爭鬥在自然交配時有利於藏獒保持優生,使強者多留後代,保證種群的強盛,人工選配是不會有這種作用的。
通過爭鬥,群居的藏獒會確定在群體中的地位,即它們也有等級制, 等級制,它是某些藏獒個體通過爭鬥在群內占有較高地位,在採食、休息占地和交配等方面得以優先。動物的這種等級制早已被人所知,挪威學者觀察到雞群中存在一種等 級現象,即一隻雞可以啄其他的雞,被稱為“啄序”。說明在一個穩定的群體 中,個體之間已經互相認識並建立起優勢序列。藏獒群體內的等級制具有三種作用:
(1)保證首領的權威性,特別在群體的對外關係方面;
(2)能以威嚇代替戰鬥,使群內減少爭鬥;
(3)使優勢個體在性行為和繁殖方面優先,保證種群基因庫不按隨機原則遺傳。
這種通過爭鬥決定個體在群內的位次。某一個體一旦在一場爭鬥或威嚇行為中取勝,以後無需再重新較量,敗者會隨時予以避讓或表示屈服。 在藏獒群體中,優勢個體有明顯的特徵。例如,優勢公犬比較強壯高大, 這些可能與性激素有關。但由於生產中對藏獒多按同一年齡和性別的原則組群, 所以犬群中的優勢現象與野生動物大不一樣。一般在一個有組織的、穩定的犬群 中,個體之間比較熟悉,相安無事。但在一個新組合的藏獒群中,時時會有衝突 和對抗。藏獒個體在犬群中的序位,常取決於其爭鬥、體重、年齡和經驗。新入
伙的個體必須經過爭鬥決定出自己的位次後才算群里的成員。
按等級制組成的藏獒群,應與藏獒的辨識能力相適應,一般數量在15~20隻,有時序列不一定全是垂直關係,尚有並列或三角關係。對藏獒而言,等級制現象由於個體間的待遇不均,食料不足時產生的爭食矛盾更加突出。

經濟學

啄食順序理論(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美國經濟學家梅耶(Mayer)很早就提出了著名的啄食順序原則:①內源融資;②外源融資;③間接融資;④直接融資;⑤債券融資;⑥股票融資。即,在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中首選內源融資;在外源融資中的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中首選間接融資;在直接融資中的債券融資和股票融資中首選債券融資。
當公司要為自己的新項目進行融資時,將優先考慮使用內部的盈餘,其次是採用債券融資,最後才考慮股權融資。也就是說,內部融資優於外部債權融資,外部債權融資優於外部股權融資。所以從本質上說,Pecking Order理論認為存在一個可以使公司價值最大化(公司發行的股票和債券的價值最大化)的最優資本結構,並且以對不同性質的資本進行排序的方式,給出了決策者應當遵循的行為模式。正因為Pecking Order理論是關於資本結構最佳化的理論,所以支持或反駁Pecking Order理論的討論,都是在現代公司金融中的資本結構理論的背景框架下進行的。
啄食順序理論(啄序理論)是直譯的名稱,更容易理解的意譯名稱為:優序融資理論。
需要指出的是,啄序理論(優序融資理論)只是一種學說,並不是定律或法則,即便是在歐美市場也並非處處皆然。在現實中,各種融資渠道的成本和門檻會有各種各樣的組合,所以企業的實踐未必符合該理論。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企業,由於企業自身積累不足、上市融資成本相對債權融資要低,所以更多見的是股票融資優先。
由滙豐銀行與清華大學合作的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研究項目中發布的《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研究報告》,對構建農村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提出了“九點建議”。其中第二點就是,根據農村金融市場明顯的“啄序”特徵,建立多層次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和現代農村金融制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