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融資

債券融資

債券融資與股票融資一樣,同屬於直接融資。而信貸融資則屬於間接融資。在直接融資中,需要資金的部門直接到市場上融資,借貸雙方存在直接的對應關係。而在間接融資中,借貸活動必須通過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進行,由銀行向社會吸收存款,再貸放給需要資金的部門。

市場動態

2012年央行數據顯示,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5401億元,較上月大幅回落3797億元,遠低於市場預期,其中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僅增加3558億元。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月企業債券淨融資2487億元,同比增加2065億元。另有數據顯示,前7個月,企業債券融資額累計達到1.07萬億元,而去年全年企業債融資總額為1.37萬億元。

得益於企業債券淨融資規模的激增,7月社會融資規模達到1.0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5023億元。

同類分區

債券融資

債券融資債券融資

1. 資金的需求者不同在我國,債券融資中政府債券占有很大的比重,信貸融資中企業則是最主要的需求者。

2. 資金的供給者不同政府和企業通過發行債券吸收資金的渠道較多,如個人、企業與金融機構、機關團體事業單位等,而信貸融資的提供者,主要是商業銀行。

3. 融資成本不同在各類債券中。政府債券的資信度通常最高,大企業、大金融機構也具有較高的資信度,而中小企業的資信度一般較差,因而,政府債券的利率在各類債券中往往最低,籌資成本最小,大企業和大金融機構次之,中小企業的債券利率最高,籌資成本最大。與商業銀行存款利率相比,債券發行者為吸引社會閒散資金,其債券利率通常要高於同期的銀行存款利率;與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相比,資信度較高的政府債券和大企業、大金融機構債券的利率一般要低於同期貸款利率,而資信度較低的中小企業債券的利率則可能要高於同期貸款利率。此外.有些企業還發行可轉換債券,該種債券可根據一定的條件轉換成公司股票,靈活性較大,所以公司能以較低的利率售出,而且,可轉換債券一旦轉換成股票後,即變成企業的資本金,企業無需償還。

4. 信貸融資比債券融資更加迅速方便 例如,我國企業發行債券通常需要經過向有關管理機構申請報批等程式,同時還要作一些印刷、宣傳等準備工作,而申請信貸可由借貸雙方直接協商而定,手續相對簡便得多。通過銀行信貸融資要比通過發行債券融資所需的時間更短,可以較迅速地獲得所需的資金。

5. 在融資的期限結構和融資數量上有差別 一般來說,銀行不願意提供巨額的長期貸款,銀行融資以中短期資金為主,而且在國外,當企業財務狀況不佳、負債比率過高時,貸款利率較高,甚至根本得不到貸款,而債券融資多以中長期資金為主。因此,企業通過債券融資籌集的資金通常要比通過銀行融資更加穩定,融資期限更長。

6. 對資金使用的限制不同 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籌集的資金,一般可以自由使用,不受債權人的具體限制,而信貸融資通常有許多限制性條款,如限制資金的使用範圍、限制借入其他債務、要求保持一定的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等。

7. 在抵押擔保條件上也有一些差別 一般來說,政府債券、金融債券以及信用良好的企業債券大多沒有擔保,而信貸融資大都需要財產擔保,或者由第三方擔保。

優勢分析

債券融資和股票融資是企業直接融資的兩種方式,在國際成熟的資本市場上,債券融資往往更受企業的青睞,企業的債券融資額通常是股權融資的3~10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企業債券融資同股票融資相比,在財務上具有許多優勢。
1.債券融資的稅盾作用。債券的稅盾作用來自於債務利息和股利的支出順序不同,世界各國稅法基本上都準予利息支出在稅前列支,而股息則在稅後支付。這對企業而言相當於債券籌資成本中的相當一部分是由國家負擔的,因而負債經營能為企業帶來稅收節約價值。我國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也就意味著企業舉債成本中有將近1/4是由國家承擔,因此,企業舉債可以合理地避稅,從而使企業的每股稅後利潤增加。
2.債券融資的財務槓桿作用。所謂財務槓桿是指企業負債對經營成果具有放大作用。股票融資可以增加企業的資本金和抗風險能力,但股票融資同時也使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增加,其結果是通過股票發行籌集資金所產生的收益或虧損會被全體股東所均攤。
債券融資則不然,企業發行債券除了按事先確定的票面利率支付利息外(衍生品種除外),其餘的經營成果將為原來的股東所分享。如果納稅付息前利潤率高於利率,負債經營就可以增加稅後利潤,從而形成財富從債權人到股東之間的轉移,使股東收益增加。
3.債券融資的資本結構最佳化作用。羅斯信號傳遞理論認為,企業的價值與負債率正相關,越是高質量的企業,負債率越高。

保證金

融資保證金比例是指投資者融資買入時交付的保證金與融資交易金額的比例。計算公式為:

融資保證金比例=保證金/( 融資買入證券數量×買入價格)×100%

根據滬、深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試點實施細則規定,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融資保證金比例不得低於50%。

證券公司在不超過證券交易所上述規定比例的基礎上,可自行確定相關融資保證金比例。

例:某投資者信用賬戶中有100元保證金可用餘額,該投資者的融資保證金比例為50%,則該投資者可融資買入200元市值(100元保證金÷50%)的證券。

注意事項

債權融資

債權融資,相對股權融資面對的風險較簡單,主要有擔保風險和財務風險。作為債權融資主要渠道的 銀行貸款一般有三種方式:信用貸款、抵押貸款和擔保貸款,為了減少風險,擔保貸款是銀行最常採用的形式。

企業向銀行借錢,先要找一家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企業做擔保人,對 銀行貸款承擔聯帶責任,當民營企業尋找擔保企業時,往往對方的要求你也承諾為對方做擔保向銀行貸款,這種行為稱之為互保。大量的互保容易使企業間形成一個擔保圈,一旦圈中一家企業運作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引起連鎖反應,導致其他企業面臨嚴重債務危險。

財務風險主要指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出現問題,當企業用債權方式進行融資時,財務費用的增加會對企業經營造成很大壓力,理論上,企業的淨資產利潤率若達不到借款利率,企業的借款就會給企業股東帶來損失。但更重要的是,債權融資將提高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從而降低企業再次進行債權融資的能力,如果企業不能通過經營的贏利降低資產負債率,並獲得足夠的現金流來償還到期的債務,等待企業的後果可能就是破產。史玉柱的巨人集團幾年前由輝煌一下子瀕臨崩潰,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未做好對債權融資的管理。

選擇原因

1、當前貨幣政策迅速放鬆的可能性很小,企業再獲寬鬆融資環境較難。

2、債券融資的成本相對較低,也能為企業節省下可觀的財務費用。

債務融資的類型結構

債務融資類型結構,即不同來源的債務比例對公司治理的影響。

企業債務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商業信用、銀行信貸、企業債券、租賃等。不同類型的債務對於約束代理成本各有其特點而多樣化的債務類型結構有助於債務之間的相互配合併實現債務代理成本的降低。銀行信貸

銀行信貸是企業最重要的一項債務資金來源,在大多數情況下,銀行也是債權人參與公司治理的主要代表,有能力對企業進行干涉和對債權資產進行保護。但銀行信貸在控制代理成本方面同樣存在缺陷:流動性低,一旦投入企業則被“套牢”;信貸資產缺乏由充分競爭產生的市場價格,不能及時對企業實際價值的變動做出反應;面臨較大的道德風險,尤其是必須經常面對借款人發生將銀行借款挪作他用或改變投資方向,以及其他轉移、隱匿企業資產的行為。債務人的道德風險由於銀行不能對其債權資產及時準確地做出價值評估而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企業債券

債券融資在約束債務代理成本方而具有銀行信貸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企業債券通常存在一個廣泛交易的市場,投資者可以隨時予以出售轉讓。這就為債權投資人提供了充分的流動性 可以降低投資的“套牢”效應,也即是降低了投資的專用性。在這種條件下,債權人對權利的保護不再是必須通過積極的參與治理或監督,還可以通過”一走了之”的方式。顯然 在這種情況下,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衝突被分散化了(至少從特定債權投資者的角度來說是如此),債權的代理成本相應降低。這與股票的流通能帶來股權資金的相對低成本使用是類似的道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