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秋

啃秋

啃秋又叫咬秋,搶秋膘等等。漢族歲時風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意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氣,啃下“秋老虎”,迎接涼爽的秋季。立秋是秋季的開始。每年當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在南京吃西瓜啃秋的習俗在古時就有了。傳說明代時有一年,南京城裡許多人長了癩痢瘡,有人便效仿廬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讓“癩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結果瘌痢瘡果真好了。因此人們就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

基本信息

簡介

啃秋啃秋

啃秋,又叫搶秋膘,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如天津等地。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啃秋”,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意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氣,啃下“秋老虎”,迎接涼爽的秋季。

簡單地講就是在立秋這一天吃些東西來補充,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

由來

立秋是秋季的開始。每年當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在南京吃西瓜啃秋的習俗在古時就有了。傳說明代時有一年,南京城裡許多人長了癩痢瘡,有人便效仿廬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讓“癩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結果瘌痢瘡果真好了。因此人們就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

歷史記載

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

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寓意

啃秋的寓意在於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

各地習俗

啃秋啃秋

很多地方都有“啃秋”的習俗,在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啃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此外,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

啃秋的習俗,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里,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寓意著五穀豐登。

傳說

“啃秋”能啃掉癩痢

朱元璋南京定都,當上了皇帝。可他從老家帶來的那些不愛洗澡、不講衛生的壞習慣卻沒改,更有甚者,他的手下將士還將癩痢瘡帶到了南京城。不久,很多百姓因此頭上生癩痢瘡,特別是十多歲的娃兒,生癩痢瘡的特別多。

不少人帶著娃兒到土地廟燒香,用香灰當“仙藥”塗在生了癩痢瘡的娃兒的頭上,卻依然無法治癒。後來,有一家富戶得了一個偏方,他家女兒生了癩痢瘡後,夏日每天啃西瓜,最終竟神奇地使得“癩痢瘡”消失了。許多人家紛紛效仿,買西瓜給娃兒吃,由此形成了“啃秋”的習俗。吃西瓜治“癩痢瘡”,這個偏方顯然沒有可靠的科學根據,但這個有趣的傳說卻流傳了下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