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困族

啃困族

啃困族,是“啃老族”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父母本來就是不富裕,但他們卻有著不切實際的玫瑰夢想,挑三揀四總是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更心安理得地遊手好閒。甚至在父母辛勤勞動、體弱多病且家境每況愈下的時候,依舊我行我素,用父母微薄的退休金滿足自己奢侈的消費和享樂。

特徵

啃困族啃困族

啃困族通常出身貧寒之家,已有年歲的父母僅有微薄的收入。然而,他們卻有著不切實際的玫瑰夢想,挑三揀四總是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更心安理得地遊手好閒。甚至在父母辛勤勞動、體弱多病且家境每況愈下的時候,依舊我行我素,用父母微薄的退休金滿足自己奢侈的消費和享樂。

年輕的“啃困族”,成為“啃老族”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多數“啃困族”認為吃父母的、花父母的是天經地義,父母為子女做的一切都理所應當;而他們勤勞善良的父母,也心甘情願不求回報地供養著自己已成年的子女,將其視為當然。

表現

啃困檔案:
林玲 22歲 高中畢業後長期待業
母親 53歲 已退休,月收入400元,另做臨工每月可收入400元左右。
啃困表現:穿品牌時裝、用香奈爾化妝品、喜歡上網、從不做家務。

專家點評
王浩(重慶大學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高級心理諮詢專家):作為一個健全的成年女人,林玲應該有維持自己生存的基本能力。而她不選擇工作,依賴母親不勞而獲,感受不到母親逐漸變老後工作的艱辛和對她付出的愛,其實是她對母親的變相欺負和利用。

啃困檔案:

啃困族不願工作靠父母養活啃困族不願工作靠父母養活

阿軍 22歲 高中未畢業,長期待業
母親 56歲 家政公司清潔工,每月收入350元左右,患有多種疾病。
啃困表現:遊手好閒,堅持有業不就。拒絕了各種“沒有前途”的工作,現在自以為是的阿軍依舊像公子哥一樣整天遊手好閒,等待做“大事”的機會來找他。而母親除了苦嘆,還是苦嘆。
男人天生想做大事,但不是誰都有資格有能力做大事。並且,大事也往往從小事發展的。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長短所在,甚至沒有一點工作經驗,別說做大事,就連自己也養活不了。既要高薪也要體面,有這樣的工作也輪不到你去啊。古人云:不以惡小而不為。還是腳踏實地,從低層做起。

啃困檔案:
肖琳 22歲 大學畢業
父母 45歲左右,都是工人,每月工資合計有700-800元。
啃困表現:就業受挫後寧願躲在家中。

沒有人剛開始工作就能有所成就,不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又無法適應社會複雜多變的環境,逃避是最錯誤的選擇,整個社會不會因為你的退出而停止發展,最後被拋棄的只有自己。

雙語解讀

NEETonpoor 啃困族(kěnkùnzú):
Peoplewhodon'thaverichparents,buthaveunrealisticfantasiesandcan'tfind

theiridealjob.Asaresult,theychoosetodonothingandrelyontheir

working-classparentstosupportthem. NEETstandsfor"Notcurrentlyengaged

inEmployment,EducationorTraining."Andtheyevenliveontheirparents’pittance

pensionstokeepthemselves,whentheirparentsareworkinghard

andnotingoodconditions.

(互動百科與《環球時報》英文版聯合推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