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插話

漣灘有個龍十四,人不高來體不壯。 菩薩有眼發善人,就是不發成十八。 漣灘這地是好地,子孫後代都發家。

簡介

唱插話是攸縣民間歌謠中詩與音樂的結合,屬高腔吟哼。史料記載,明代開始,水上游的巨建村張氏家族就有唱插話的風俗,到清初時,巨建村的張氏家族移民到巨田村。從此,巨田村的張氏把這一文化風俗繼承下來,還建造了張氏宗祠,專供唱插話用,叫插話廟。文化大革命時期,插話廟被毀。2005年,當地村民重修廟宇,唱插話活動又再次興起,並將每年正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定為活動日期。
舉行插話的時間在每年正月十六日晚上,據說這一天是龍王老爺下水的日子。在這一天里村民不能到河邊、圳邊、江邊、塘邊、井水邊等地方擔水或玩水;因為這一天是龍王老爺下水的日子,鬼神多,惹了鬼神這一年百事不順兆,樣樣不吉利。所以村民在這一天特別謹慎,家家戶戶傍晚就關大門,晚上不外出。這天晚上行路的人要敞開衣襟,抬頭挺胸,顯示點氣魄。晚上走路不要往後看,越往後看看越害怕,即使聽到自己的腳步聲還以為是有人跟著。俗話說:“疑心生暗鬼”,如果真的遇到什麼鬼神,只要脫掉褲子屙尿,鬼就會走開。
唱插話的地點定在廟宇內,因為廟宇有菩薩老爺,相傳各種神靈都在廟宇里顯神。菩薩老爺能眼見耳聞,藉此機會助民間之威,顯陰間之神。且有瑞氣、吉祥之兆,可預測民間來年禍福災害之事。

形式

唱插話的形式是兩人對唱。對唱的人是各地唱插話的能手,他代表一定的地域性和幫族。比喻朱家幫、漣灘幫、羅家幫、宏市幫等。唱時事前沒有準備。看風掛牌,出口成章,立句成文,不拘一格,借題發揮。唱詞有七言的、五言的、四言的。語句多用比喻,誇張,上下對偶,要押韻。唱起來流暢順口。聲調宏亮、清晰。
在插話會上各派人選出代表,代表這一派的人或讚頌,或對罵都可以。如果一方沒罵贏另一方,據說不吉利。朱初開老人舉了個例子。有一年在宏市老街關帝廟唱插話,我們漣灘有個龍古十四會唱插話,江背沖成十八唱插話是出了名的。龍古十四怕上場,認為在這樣的場合下,不可失一方臉面,他推辭不上場,漣灘幫就鼓勵他,龍古十四沉默不語,在默默盤算如何戰勝他,想讓對方先唱,看對方如何出言,確定如何對付他。
江背的成十八身材魁梧,顯得高大。出場時他很自信,喜眉笑臉的,宏喉大嗓唱:
筒車打水輪之轉,江河流水萬萬長。
漣灘有個龍十四,人不高來體不壯。
身穿布衣腳穿鞋,臉部黑色苦愁樣。
今天打水今年用,明年打水無地方。
全家運氣都不佳,漣灘一幫遭災殃。
事事不昌百業廢,年年月月不吉祥。
莫怪我十八說得出,只怪你漣灘賠時檔(地方)。
漣灘幫的人聽了十分氣憤,但只好默默無聲,企盼龍古十四出出氣。龍古十四臉不紅,心不慌,慢條斯理地站出來,接著唱:
江背有個成十八,糊言亂語說鬼話。
人不打緊心腸壞,一心只想發自家。
菩薩有眼發善人,就是不發成十八。
自家運氣如山倒,江背運氣敗十家。
豬牛死傷無計數,連火帶燒十八家。
不怪天來不怪地,只怪噁心成十八。
漣灘幫派心腸好,家家戶戶有財發。
財氣運氣事事順,農業商業都發達。
漣灘這地是好地,子孫後代都發家。
事也湊巧,這一年江背沖真是賠時倒灶,養豬豬不興,養牛牛不興,養人人患病,非常不吉利。江背沖人說是成十八唱插話惹的事,都埋怨他。從此,成十八不參加插話會了。這事雖然帶有點迷神色彩,但確是事實。現在看來,這是一種巧合了。從此唱插話時不準對罵,即使對罵只能相對罵不涉派族或地域,以互贊為主。但是,如何互贊老人沒有講下去,無法記錄。鄉村人愛好這種活動,每年正月十六晚都按時舉行。參加聽唱插話的人也多,多是老人和愛好這種活動的人,顯示民間文化的活躍,解放以後這種民間傳統文化銷蹤滅跡了,因為沒有歷史記載就會失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