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縣大棗

唐縣大棗

唐縣大棗,河北省唐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該產品栽培歷史悠久,以“個大、核小、皮薄、肉厚”著稱,為棗中之上乘佳品,久負盛名。唐縣大棗乾棗含糖量高達60-70%,還含有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生產情況

唐縣堯帝故里,地處太行山東麓,屬北溫帶季風氣候,全縣70%的面
圖1 唐縣大棗乾果
積為山區丘陵,土質疏鬆,適宜大棗生長。
該縣為促進大棗生產,制定專門規劃和優惠政策,組織協調棗業發展。建立縣、鄉、村三級紅棗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大力推廣套用優質豐產栽培技術,加強無公害標準化生產。不斷完善市場開發,先後註冊“黃金峪”和“唐堯”兩個紅棗商標,實現產品品牌化,增加市場競爭力。截止2010年,先後建立紅棗專業批發市場5個,方便外地客商採購。還扶持壯大唐縣紅棗開發公司、綠源果品廠等龍頭企業,開發加工產品,提升紅棗附加值,促進產業最佳化升級。到2010年,全縣紅棗種植面積達到16.5萬畝,年產量2萬多噸,產值1.17億元。

榮譽認證

早在1668年就被清康熙皇帝親定為皇宮貢棗。1990年被河北省林業廳評為一級果品。1999年被認定為河北省名優農產品。2000年,唐縣大棗在中國紅棗交易會上被中國經濟林協會評為銀獎;2003年在中國第七屆農產品交易會上獲名優農產品稱號;2006年在河北省首屆名優果品展評會獲得金獎;2007年在北京奧運會推薦果品綜合評選活動中榮獲“奧運會推薦果品”。2007年黃金峪牌大紅棗在第三屆中國(國際)棗產業發展高層論壇上,被評為2008年北京奧運推薦果品初選二等獎。在2007年北京奧運推薦果品綜合評選活動中,榮獲奧運推薦果品;2008年12月被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國大棗之鄉”;2010年4月,唐縣大棗成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圖2唐縣大棗地理標誌牌照
2010年,經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審核通過,決定從2010年5月24日起,對唐縣大棗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總局2010年第53號公告)。

保護範圍

唐縣大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河北省唐縣倒馬關鄉川里鎮黃石口鄉羊角鄉石門鄉軍城鎮齊家佐鄉白合鎮迷城鄉大洋鄉北店頭鄉雹水鄉都亭鄉羅莊鄉北羅鎮南店頭鄉仁厚鎮高昌鎮等18個鄉鎮所轄行政區域。

專用標誌使用

唐縣大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河北省唐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唐縣大棗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婆棗
(二)立地條件。
海拔≤400米,pH值在6.8至8.5之間,土壤類型:褐土。土壤質地:沙壤,土壤有機質含量≥0.8%。
(三)栽培管理。
1、育苗:以酸棗為砧木育苗嫁接和根櫱育苗為主。
2、定植時間和密度:栽植時間春栽3至4月;秋栽10至12月。密度≥56株/667㎡(畝)。
3、整形修剪:以冬季修剪為主,保持樹冠通風透光。每公頃結果枝組不低於7860個。
4、花果管理:幼樹結果初期盛花期開甲,盛果期樹及時疏花疏果,畝產鮮棗不超過500kg(折合乾棗200kg)。
5、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每年每公頃施入不低於4萬kg,每公頃每年施入氮肥不高於60kg。
6、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果實的採收及烘乾。
1、採收時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2、乾制方法:自然晾曬或烘乾。自然晾曬的厚度≤7cm。
3、烘乾溫度範圍:預熱階段4至6小時,溫度不得高於55℃;蒸發階段8至12小時,溫度不得高於65℃;乾燥完成階段6小時,溫度控制在50℃左右。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型為長橢圓形,果實飽滿、皺縮程度小,果實個大肉厚有彈性、外觀紫紅艷麗具光澤。
2、理化指標:單果重≥8.5g;含糖量≥70%;水份≤25%。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