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村水庫

唐村水庫

位於山東省平邑縣境內祊河上游,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旅遊、發電、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庫。唐村水庫於1958-1959年建成,控制流域面積263平方千米,總庫容1.44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944億立方米,樞紐工程包括大壩、溢洪道、放水洞、電站及灌溉渠系等 。

水庫概況

唐村水庫地處魯南,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年降雨量800毫米,年際徑流量變化懸殊,最大為1.639億立方米(1971年),最小為0.0359億立方米(1983年) 。

庫區兩岸丘陵環抱,河道蜿蜒曲折。壩軸線為折線型,呈北東—西南向。岩層傾向於下游,均為前震旦系泰山群山草峪組之花崗片麻岩和黑雲母斜長片麻岩,其間有後期花崗岩侵入。溢洪道以黑雲母片麻岩為主,裂隙發育,風化嚴重,垂直於溢洪道軸線方向有兩處花崗岩侵入。 河床分布有礫質粗砂,厚5~6米,礦物質成分以長石為主,其次為石英及少許暗色礦物,內含少許礫石,礫石粒徑為3~5毫米,大者達1~2厘米,夾黏性土小透鏡體和小結核。

地理位置

唐村水庫(又稱五龍湖)位於山東省平邑縣境內祊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積263平方公里。總庫容1.44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944億立方米 。

工程簡介

唐村水庫 唐村水庫

水庫工程於1958年11月開工,大壩、溢洪道、南輸水洞等工程於1959年10月1日竣工。水庫投入運用後,相繼完成大壩上游護坡局部翻修、壩頂加高、建防浪牆、修補外坡、溢洪道局部開深加寬、修建導流堤、建北輸水洞和發電站等工程。至1985年,水庫工程共完成土方152萬立方米,石方47萬立方米,混凝土1.8萬立方米,累計國家投資916萬元。

大壩位於平邑縣城西南12.5千米處的龍汪河與邵家嶺村之間,水庫大壩長1038米,底寬168米,頂寬8米,壩高24.4米。設計洪水位188.33米,汛期限制水位184.6米,正常蓄水位187.5米,死水位173.0米。水庫自建成至2000年,先後搬遷村莊22個,移民3085戶,12747人,拆除房屋:11685間,淹占土地1980.1公頃 。

水庫效益

唐村水庫經過50多年的管理運用 ,效益顯著。防洪方面,對已發生的洪水削減洪峰40%,有效地保護了費縣及平邑縣下游唐村嶺、東陽等7個鄉鎮的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灌溉方面,1961年始建唐村水庫的配套自流灌溉工程,設計灌溉面積1.12萬公頃,有效灌溉面積6611.67公頃,灌溉平邑縣、泗水縣7個鄉鎮,175個自然村的土地。發電方面,1981年建成唐村水庫電站,總裝機容量1655千瓦,至2005年共發電2234萬千瓦時。養魚方面,1960-2005年,共捕撈各種魚類297.7萬千克。

水庫旅遊

唐村水庫兩岸山嶺起伏,景色秀麗,2005年被評為山東省水利風景區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