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有淦

1937年9月3日,是唐有淦終生難忘的一個日子。 解放戰爭爆發後的1946年,唐有淦所在的炮兵營被劃歸國民革命軍第二軍76師。 1950年起,唐有淦先後在中南軍大和第四步兵學校任教員。

簡介

姓 名:唐有淦
學 籍:黃埔軍校十四期
字 號:無
黨 派:無
籍 貫:廣東省珠海唐家鎮
軍 銜:國民革命軍陸軍少校
生 卒:1921-
軍 職:國民革命軍第2軍76師炮兵營副營長

黃 埔 檔 案

虛報學歷為報國報考黃埔軍校

1921年出生的唐有淦從小跟隨其做茶葉生意的父親在漢口長大。
1932年,唐有淦回到老家—中山縣中山港鄉(現珠海市唐家鎮)下邊村,在家鄉念完國小。
1936年,同父親一起到香港,學習洋務。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當時的香港和東南亞各地,到處都是愛國人士為抗日救國而四處奔走呼號。滿腔熱血的唐有淦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決定棄商從戎,在香港報名,投考了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報考人員必須是國中畢業或者高中肄業。由於抗戰的爆發,急需一大批年輕的軍官奔赴抗戰的最前線,所以國民政府將報考門檻降為國中肄業。可當時的唐有淦只是國小畢業,為了達到自己抗日救國的理想,唐有淦回到老家,托關係做了一張假的國中肄業證,並趕赴了廣州的考場。
1937年9月3日,是唐有淦終生難忘的一個日子。那一天,他在廣州正式被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四分校錄取,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理想。當時,他屬於黃埔軍校第14期步兵科學員,年僅16歲。
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起義
1938年,廣州淪陷。唐有淦跟隨黃埔軍校轉移,於1939年9月畢業於梅州,馬上投入到了抗日戰爭的前線。

最早的戰鬥在廣東潮汕地區展開

1942年,唐有淦所在的部隊成功地擊退日軍台灣第二旅團。隨後,他隨部到達廣州灣(今湛江地區)繼續與日軍作戰。在目睹了日軍強大的空中武力攻勢後,他還報考了由飛虎隊指揮的陸軍傘兵第一團,可惜由於身體原因,未能如願。此後,他一直在杜聿明任軍長的第五軍,輾轉各地與日軍戰鬥,直至抗戰勝利。
解放戰爭爆發後的1946年,唐有淦所在的炮兵營被劃歸國民革命軍第二軍76師。隨著戰局的變化,他先後在漢口、河南、四川等地參加作戰。
1949年12月23日晚,當時任炮兵營副營長的唐有淦參加了一個特殊的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商量在國民黨大勢已去的情形下何去何從的問題。經過大多數軍官的同意後,12月24日,唐有淦所在的部隊宣布全軍起義,被張愛萍指揮的一野18兵團接收。唐有淦從此也成為了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一員。
1950年起,唐有淦先後在中南軍大和第四步兵學校任教員。

二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由於畢業於黃埔軍校和曾在國民黨軍隊待過的特殊背景,從50年代的鎮反運動到文革時期,唐有淦一直在坎坷中度過。
1952年三反五反運動時,唐有淦拿著一張部隊出具的“不適宜軍隊工作,特回家鄉生產”的證明回到唐家鎮老家。
1953年,唐有淦因為歷史原因,被判勞改三年,在廣東英德勞改期間,因參與水利建設立功,被提前半年釋放,成為一名高級農業合作社“候補社員”。

文革時期,唐有淦曾經與死神兩次擦肩而過

第一次是其所在公社的黨委,根據唐有淦歷史上所犯下的“罪行”,將他宣判為死刑。然而,在行刑前夕,當宣判結果送到當時的珠海縣公安局審核時,唐有淦率眾起義的檔案救了他一命。按照政策,起義人員不符合當時的死刑條件,唐有淦因此而被赦免。
1973年,軍宣隊入駐唐家,唐有淦再次被判死刑。在唐有淦出示了部隊的證明後,經過有關方面與中南軍大進行調查,終於查明了事實,從而撤消了對他的判決。
1979年,經過文革後的“撥亂反正”,當時的珠海縣革命委員會終於給唐有淦發布了公告,宣布文革時期所有對他的不公平待遇全部取消。

改革開放後投入經濟建設

一生坎坷的唐有淦,在記者的採訪中,始終對於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心存感激。
“當年我報考黃埔軍校的目的,就是希望能驅趕外敵,建設一個強大的祖國。鄧小平以其卓越的遠見,將國家建設的重點引向經濟發展方面,並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在那個年代,確實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和勇氣。今天,大家都能看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國家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從歷史和辯證的眼光來看,鄧小平功不可沒。”唐有淦說。
改革開放後,唐有淦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入到了新時代的經濟建設中。
1984年1月,他經過村民民主選舉,當選為唐家鎮鎮長。同時,他還擔任了市政協委員、常委,香洲區政協副主席,台胞台屬聯誼會會長。直至1993年退休。
退休後住在唐家鎮的唐有淦,身體狀況良好。每天在家習字練畫,過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