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源

唐天源

唐天源,一九六一年出生,祖籍浙江寧波。現任中國西藏美協副主席、中國國畫院副院長、上海虹橋畫院院長、中國書畫院院士、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全國委員、中國當代藝術家協會終身名譽主席。作品享譽美、英、日、德、意、新加坡以及台灣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畫展中多次獲得大獎,被國內各級美術館、孫中山故居、宋慶齡故居及多家國外美術館收藏,同時,還被錄入百年《中國美術家全集》、百年《中國書法家全集》、《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珍品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書畫名家選集》等大型辭書畫冊。

基本信息

個人作品

唐天源,天性喜愛繪畫,自幼就有相當早熟的繪畫天份,也有志於成為一個畫家,經多年刻苦追求和深入研究,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理論及鮮明的繪畫風格。二十多年的時間,他不但精修了中國歷代畫派畫史,並涉獵了道教、儒教、音樂、詩歌等多門學科,此外,他還曾從事過油畫、版畫、水粉畫和水彩畫的創作,因此天源對西洋繪畫及理論也有較高的造詣,尤其對西洋繪畫的光和色的運用,更有特殊的感覺和處理方法,這一點在他後來的一些作品中,如《綠林叢中聽鳥聲》,《出水芙蓉》……表現尤為明顯。

他主張“繼往開來”,新穎的色彩、新穎的造型及紮實的筆墨功夫,是當今中國繪畫出力作、巨作的三大要素。又主張“自我完善,心悟中源”。從他的長卷《琅琊勝境》(長17米)和《萬里雲山圖》(長27米)等山水作品中,不但可看出其紮實的傳統功底,且又使人感到他重視傳統,又不盲從古人;又從他的《偷閒》、《幽居》、《玉兔東升樂又起》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即注重光色的運用,而且又使其與中國畫特有的筆、墨、色有機地結合,進一步形成一種完美的藝術境界。

其藝術成就先後在中央電視台、上海電視台、四川電視台、湖南衛視、海南衛視及全國多家報刊雜誌等大眾媒體作為新聞和專題片廣為播放、刊載。

繪畫風格

他在人物畫創作方面的突破,尤為引人注目,其作品一反標榜孤高冷逸的舊情趣,又不同於當今中國畫壇的一些“流行畫種”,而是旨在表現一種熱烈奔放,蓬勃向上的情感,著重體現時代新的審美需求。大膽突破前人的框架,充分表達心中的物象,發揮自己筆墨線條的優勢、準確、靈活地運用於繪畫創作,以老辣的筆墨、破格的色彩和獨特的造型,組合成了一幅幅線、墨、色高度統一的佳作,從而倍受海內外人士的青睞。這是非常不容易得來的。 ( 錢君陶為唐天源畫集所作的序言

藝術年表

1961年 出生於北京一革命軍人幹部家庭。

1973年 父輩好友,上海朵雲軒張錦標先生作為啟蒙老師,並引薦多位著名畫家。

1974年 做客程十髮先生位於延慶路的家中,獲贈連環畫圖冊,深受其繪畫藝術感染。

1975年 跟當時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著名版畫家楊涵學習版畫。

1976年 特招參軍,進入部隊專業創作室。

1977年 拜沈邁士先生為師,奠定了紮實的傳統繪畫功底。

1980年 創作版畫《晨光曲》,在由文化部和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舉辦的全軍美展中,獲得優秀獎。成為唐天源藝術生涯的一個重要起點。

1981年 跟隨部隊深入大別山採風寫生,創作了大量軍旅題材作品。

1986年 結識錢君陶先生,觀摩了先生收藏的大量古今名家、大家真跡,並得到其在繪畫、書法、篆刻等多方真傳。

上海重慶南路,唐天源懷揣著自己剛剛完成的徒手白描仕女畫來到錢君陶的抱華精舍。此時,已有眾多拜訪者在樓下等候。誰知,錢君陶老先生竟與二十歲出頭的唐天源一見如故,引為知己。“你的筆墨線條很有天分,這是與生俱來的,有的人畫到了七十歲也沒有這樣的筆墨。”錢老對唐天源的畫作大加讚賞,肯定了他紮實的傳統功底。當得知其畫作是徒手不打草稿白描而成時,更是對這幅仕女圖愛不釋手。當即挽袖潑墨兩幅,與唐天源以畫易畫結為忘年交。此後,1989年錢君陶為唐天源提筆作畫集序,1992年再次撰文《畫壇奇才唐天源》發表於解放日報。其肯定令唐天源備受激勵。

1987年 經錢君陶介紹結識趙宏本、吳湖帆弟子俞子才,學習唐宋元繪畫技法,重點掌握吳湖帆的山水畫技法。

1988年 結識並拜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席沈柔堅,及著名畫家劉旦宅為師。

除上述人物之外,唐天源在這一自我成長和藝術發展的關鍵時期,還結識了陸儼少、唐雲、劉海粟、朱屺瞻、張樂平、謝稚柳、陳從周、應野平等一大批頗有造詣的藝術名家,使得自身在繪畫、書法、國學、鑑賞等多方面深受裨益。

1988年 採風福建、廣東、汕頭等地,繪《惠安女》、福建閩南山水系列。

1989年 第一本《唐天源畫集》出版,賴少奇為畫集題寫書名,錢君陶作序。

1989年 上海市檔案館成立30周年,受邀繪山水畫,收藏於上海市檔案館。

1992年 從武漢上船,沿長江而下至重慶,一路飽覽長江勝景,創作長江山水長卷、烏江山水長卷。

1993年 在自重慶前往成都的途中,留經遂寧,從此與該地結下不解之誼。臨摹寶梵寺壁畫,創作萬佛圖,繪蜀中山水及民俗生活系列。

唐天源認為筆墨是中國畫的血肉,線條是中國畫的筋骨,並在中國線領域進行了深入探索。其第一張脫手白繪佛像,便於此階段誕生於遂寧廣德寺,並由此開始了對筆墨線條的研究,形成了鮮明的自我繪畫風格——獨創“天源線”。

1993年 宋慶齡誕辰100周年,受邀繪製《山河頌》,現收藏於宋慶齡陳列館。

1997年 紀念孫中山誕辰130周年,受邀繪畫,收藏於孫中山故居。

1997年 作為海南南海觀音基金會常務理事,參與海南三亞“三面觀音”造像的設計、規劃與建造。

期間,遊歷尼泊爾、緬甸、印度、泰國等佛度國家,遍尋國內著名寺廟及石窟藝術。結識妙善、真禪、戒忍、一誠,香根 ·巴登多吉大活佛等大德高僧,深入研習佛教文化。

1998年 為中國扶貧基金捐贈《雲水聽簫圖》,由當時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楊汝岱頒發贈書。

1998年 上海美協組織走新疆文化採風,遊歷南疆北疆、慰問部隊哨所,歷時一個月。創作了一系列以新疆為題材的繪畫作品。

1999年 紀念劉少奇誕辰一百周年,受邀繪《祖國山河圖》,現收藏於宋慶齡陳列館。

2000年 泰國華人商會在曼谷索空威22巷,為唐天源建立“天源堂”。

2001年 作品——《高原情》人物組畫,入選第五屆“中華當代書畫藝術展”,獲銀獎。

2002年 應四川省省工商局邀請,繪《樂樂遷徙圖》,贈予工商賓館。

2002年 受邀為海南三亞“中國南山長壽文化節”繪《阿羅漢獻壽圖》,長18米、高1.2米,共29個人物,經10小時完成。捐獻給南山海上觀音功德基金會。

2002年 普陀山戒忍大和尚升座,受邀為普陀山做佛教題材大壁畫——《普天同慶》,長33米、高2.5米。

2002年 十六大召開前夕,受邀前往京西賓館作畫——《松潘早春》。

2002年 新浪全球運營中心落戶上海,作畫《海為龍世界 ·天是鶴家鄉》贈予新浪。

2003年 應成都畫院邀請,在蜀中繪製巨幅長卷《廿八星宿大吉圖》。

2003年 赴夾金山、雅安、九寨黃龍、松潘等地採風。創作《九寨天堂》、《雲涌夾金山》等系列作品。

2004年 應可祥大和尚之邀,赴寧波七塔寺作畫,創作完成了大型長卷線描作品《十八羅漢圖》,為七塔禪寺羅漢群像再添新景,使七塔羅漢文化增加了新的內涵。

2005年 受周莊邀請,前往澄虛道觀繪製大型線描白繪壁畫《八仙過海圖》。

2005年 “走遍貴州”採風活動,赴遵義、赤水等地,深入少數民族聚居地體驗風土民情。繪《大巴山行旅圖》、《丹霞赤水山河頌》、《青岩古鎮》長卷,贈予貴州省人民政府、遵義市政協。

2006年 書畫作品入選由共青團北京市委、北京市青年聯合會主辦的第四屆“北京2008”奧林匹克文化節主題活動“喜迎北京奧運,展示中華文明”。

2006年 赴銀川黃河沿線採風,用三天時間創作完成巨幅線描人物《九九大吉圖》長卷、《黃河第一灣》,贈予銀川大學、寶塔石化集團。

2006年 受日本崗藤基金邀請赴日訪問。繪《大吉祥圖》贈予日方,作為文化交流。

2007年 赴三江源探險,成為第一位抵達長江、黃河源頭的當代畫家。唐天源沿古絲綢之路,從成都出發、越秦嶺、觀雲崗、出陽關,憑藉一身鐵膽和豪氣,一路向西,直達可可西里無人區。

隨後,《貢嘎神山》、《善變的可可西里》、《阿尼瑪卿神山》、《天下黃河第一灣》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高原後重彩山水人物作品,由此誕生。多年的高原生活,不斷地創作探索,唐天源最終形成了極具自我特色的繪畫技巧——高源皴。

2007年 遂寧宋瓷博物館開館之日,舉辦唐天源個人畫展。

2008年 組建上海虹橋畫院,並出任院長。

2008年 北京翰海春季書畫作品拍賣會,推出唐天源專輯,並創當代繪畫拍賣紀錄新高。

2008年 獨自在新疆採風,進入一個又一個無人區。

2008年 成都工筆畫院成立,應邀出席掛牌儀式,並當場創作工筆仕女畫贈送該院。

2008年 上海虹橋畫院遵義分院成立,唐天源出席分院及遵義市政協書畫院掛牌儀式。

2008年 受聘為後勤工程學院客座教授,並授課。

2008年 “5.12”汶川大地震期間,唐天源在受災區開展以“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為主題的大型賑災義賣暨愛心捐贈活動。

2009年 《天籟和諧》高原後重彩山水畫入選,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第三屆中國畫大展”。

2010年 受邀為陝西龍興寺大雄寶殿繪製《大法喜充滿頌》大型壁畫。

2010年 在安康市開講“對話安康國學美術講壇”。

2010年 應華岩寺方丈道堅法師邀請,為華岩寺佛教博物館作大型壁畫——《和諧盛世圖》。

2010年 擔任《地球村·世博情》上海古北“黃金城道”國際兒童街頭繪畫比賽評審團主席。

2010年 赴貴州茅台鎮、習水土城、月亮湖等地採風。

2010年 在西安法門寺開筆繪製大型壁畫——《十八羅漢朝門法圖頌》,成為在法門寺數百年歷史上首位徒手白繪長卷的畫家。

2010年 受邀為四川遂寧皇家禪林廣德寺繪壁畫——《廣德和諧法喜圖》,及白繪觀音三姐妹像。

2010年 受遂寧邀請繪製百米長卷《盛世和諧.慈航普度》,估價8000萬,由遂寧政府出面保管。該卷為四川最大線描人物畫作,現收藏於宋瓷博物館。

2010年 上海虹橋畫院四川分院成立,出席掛牌儀式。

同年8月,被遂寧市人民政府特聘為“文化產業發展顧問”,“慈善愛心大使”。同月,唐天源山水畫作《山峰瀑布》在《求是》雜誌16期刊登。

同年10月,應邀蒞臨上海套用技術大學,受聘為該校教授。

同年11月,受邀出席重慶浙江商會成立十周年慶典。

同年11月,為重慶後勤工程學院作畫。

同年12月,為成都軍區作畫,慰問部隊。

同年12月,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親切會見,深入討論文化藝術,並為虹橋畫院題字。

2011年 在黨九十歲生日之際,赴革命聖地延安等地採風,重走長征路,創作《紅色讚歌》組畫。

同年5月,受邀做客西北大學,為藝術學院研究生執筆授課。並參觀張湯家族墓考古現場。

同年6月,赴法門寺完成長卷《十八羅漢朝法門》。

同年7月,做客新浪演播室,暢談中國白繪手法的繼承與發揚。

同年8月,赴廣西來賓採風,並現場創作《風帆萬里看紅河》贈與市委市政府。大瑤山採風,與瑤民同吃同住,為村落孩童授課。

同年9月,受高棉中國大使館邀請,赴金邊、吳哥、西港進行文化考察,並為大使館新館繪畫。

同年9月,應政府邀請,考察嵐皋南宮山景區,並被景區的自然景色所感染,揮毫潑墨,創作巨幅壁畫《南宮山佛滿堂》,為其景區旅遊開發提出建議。

同年10月,捐贈畫作《六度無極》,參與重慶“國際消除貧困日”書畫義賣扶貧活動。該作品以全場最高起拍價35萬元起拍,最終以全場最高起成交價81萬元成交。

同年11月,赴法門寺,參與壁畫《十八羅漢朝法門圖頌》交付暨百米巨幅慈善長卷《和諧彼岸·大法喜圖頌》開筆儀式。

2012年1月,所繪《十八羅漢朝法門》的衍生經卷,在法門寺佛指骨前,由大德高僧開光。

同年2月,與著名作曲家沈傳薪作客東方大講堂,合作舉辦[江山如此多嬌——風光音樂與國畫藝術賞析]活動。

同年2月,作客東方廣播暢談書畫藝術與自然養生。

同年3月,受邀為成都軍區新華賓館作山水畫兩幅。其一,《錦繡河山》長7.5米,高3.5米,陳列於會議大廳。其二,《天籟和諧》長7.5米,高3米,陳列於賓館大堂。

同年3月,受邀為全興酒業繪製九米九《酒頌》及《花石峽牧趣》。

同年4月,受澳門理工大學之邀,前往香港澳門多地進行學術訪問。

同年5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為其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唐天源》一書。

同年5月,再次前往西藏高原採風,在近五十天的時間裡,足跡遍及拉薩、林芝、日喀則等地市,沿途不畏高原反應,在珠峰、南迦巴瓦、那木措、羊卓雍措等地寫生不止。除此以外唐天源還臨摹薩迦寺壁畫、拜訪扎什倫布寺法王、與當地人逛林卡……從西藏文化藝術中吸取養分,潛心創作,在此後一年的時間裡創作出了一大批以高原為主題的人物、山水繪畫作品。

這批繪畫作品中,唐天源在使用極具特色的“高源皴”表現手法,描繪高原山水特點的基礎上之上,再次大膽突破,使用凝重的筆墨,融合“高亮度、高灰度、高艷度、高濃度”的色彩,詮釋高原大美。被稱讚為“采高原大美,樹國畫新風”(詳細內容,見新華社西藏報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