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得蘭海戰

哥得蘭海戰是發生在1915年6月19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海軍第1巡洋艦支隊和德國海軍艦隊在波羅的海哥得蘭島附近進行的一次海戰。這次海戰中,俄國艦隊在歷史上第一次使用無線電偵察所得情報指引己方軍艦同敵艦作戰。

哥得蘭海戰 1915年6月19日(7.2),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海軍第1巡洋艦支隊和德國海軍艦隊在波羅的海哥得蘭島附近進行的一次海戰。 1915年6月18日,海軍少將巴希列夫率巡洋艦“馬卡羅夫將軍”號(旗艦)、“巴揚”號、“勇土”號、“奧列格”號、“留里克”號和驅逐艦“諾維克”號,以及另外8艘驅逐艦奉命出海炮擊梅梅爾。在濃霧中,“留里克”號和“諾維克”號掉隊,爾後單獨航渡。是日,德艦“羅翁”號裝甲巡洋艦、“奧格斯堡”號(旗艦)和“呂貝克”號輕巡洋艦、“阿爾巴特羅斯”號布雷艦和7艘驅逐艦在海軍準將卡爾夫率領下出海,到博克舍爾燈塔附近布設水雷障礙。布雷完畢,卡爾夫電告任務執行情況,隨即率艦隊返航。該電被俄國通信勤務部門截獲並破譯。通信勤務部門隨即將德艦位置報告巴希列夫。巴希列夫改變炮擊梅梅爾的計畫,遂率巡洋艦支隊去截擊德艦。俄軍艦隊司令部嚴密監聽敵艦無線電通信,並為俄巡洋艦導航。6月19日7時30分,俄艦在哥得蘭島附近發現“奧格斯堡”號、“阿爾巴特羅斯”號和3艘驅逐艦(“羅翁”號和“呂貝克”號巡洋艦與4艘驅逐艦此時駛往利巴瓦),立即開炮射擊。卡爾夫判明情況後,令“羅翁”號和“呂貝克”號兩艦歸隊,“阿爾巴特羅斯”號在瑞典領海隱蔽,他本人率旗艦“奧格斯堡”號南撤。俄國巡洋艦“勇土”號和“奧列格”號追上“阿爾巴特羅斯”號,並對其集中火力射擊。9時,“阿爾巴特羅斯”號中彈起火,在瑞典領海厄斯特戈恩角附近搶灘。俄國巡洋艦向芬蘭灣基地返航途中,於10時左右,與“羅翁”號,“呂貝克”號和4艘驅逐艦遭遇。雙方艦隻進行短時間炮戰,未分勝負。俄巡洋艦因彈藥不足,開始後撤。但德艦卻誤認這是戰艦實施機動,使其遭致更大兵力的突擊,因而也撤出戰鬥。10時30分,“留里克”號奉命進入戰區,並與德艦遭遇。“留里克”號開炮射擊,擊中“羅翁”號,但在規避潛艇攻擊時,“羅翁”號趁霧逃走,而“留里克”號沒有實施搜尋,遂向芬蘭灣返航。 點評:此戰總的來說,俄國艦隊在海戰中取得了勝利。如果俄艦在火炮使用方面不犯嚴重錯誤(無謂地耗費大量炮彈,影響了同“羅翁”號、“呂貝克”號巡洋艦的戰鬥進程),這次海戰的戰果會更大些。這次海戰中,俄國艦隊在歷史上第一次使用無線電偵察所得情報指引己方軍艦同敵艦作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