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號驅逐艦

哈爾濱號驅逐艦

哈爾濱號驅逐艦(英文:Harbin Destroyer ,舷號:112),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研製建造的052型驅逐艦(北約代號:旅滬級)首艦。 該艦是中國在第一代051型驅逐艦基礎上,引進部分西方武器裝備建造的。艦上裝備了美國的LM-2500型燃氣輪機、德國的MTU柴油機和輔機,法國的作戰指揮系統、聲吶控制系統、搜尋制導雷達、"海響尾蛇"艦空飛彈和電子戰設備,以及義大利的魚雷發射裝置、英國的導航雷達 。 哈爾濱號驅逐艦,曾為中國海軍北海艦隊旗艦 。該艦1989年9月8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廠開工製造,1991年8月28日下水,1994年5月8日服役於北海艦隊 。2002年,哈爾濱號接受現代化改裝,用“鷹擊”-82(C-802)換裝“鷹擊”-81(C-801)反艦飛彈,將原來的100毫米炮塔換成了隱身炮塔。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二十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關注南海問題,中國海軍的使命不再僅僅是守衛大陸近海,還需要深入南中國海,以爭奪逐漸被蠶食的島嶼。加強水面艦艇的防空能力迫在眉睫。但053K型護衛艦的延期服役,以及對旅大級驅逐艦加裝艦空飛彈的改造並不十分成功,總體上而言沒有整體提升自動化作戰能力,不能適應遠洋作戰要求,再加之旅大級驅逐艦的整體設計已經落後,中國海軍急需要一級新型艦艇填補空缺。

旅滬級在中國艦船設計研究院(前身為國防部第七研究院)設計,在江南造船廠建造。首艦是112哈爾濱號,其次為113青島號。112艦在國內被稱為"中華第一艦"。於1986年由江南造船廠開始建造,經過八年的建造、試驗,1992年年底試航,於1994年列編海軍,為中國第二代飛彈驅逐艦。後續艦113由於LM-2500型燃氣輪機無法進口而採用了烏克蘭的產品,於1995年底建成 。

哈爾濱號驅逐艦 哈爾濱號驅逐艦

在112哈爾濱艦之前,中國的主力驅逐艦是被稱為051型的旅大級,其滿載排水量只有3600噸。而且以西方的標準衡量,旅大級的艦載設備比較簡單,武器也只裝備性能落後的反艦飛彈和艦炮,防空和反潛能力都很薄弱,已經很難適應現代化海戰的需要。隨著人民海軍的航跡一點一點向大洋邁進,旅大級的不足就更加明顯。為此,人民海軍迫切需要一種性能先進的能進行遠洋作戰的新型驅逐艦,這樣就促成了被稱為052型的112和113兩艦的誕生 。

建造歷程

哈爾濱號,052型(旅滬級)飛彈驅逐艦,1989年9月8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製造,1991年8月28日下水,1994年5月8日服役於北海艦隊。

2002年接受了現代化改裝,換裝YJ-82(C-802)反艦飛彈、79A式56倍口徑100mm雙管艦炮等,2003年換裝HHQ-7艦空飛彈(備彈16枚)、YJ-83(C-803)反艦飛彈

2011年完成第二次改裝,取消4座76A型雙37毫米自動艦炮,改為730型30毫米近防炮系統;修改了主動力排煙系統。

1996年7月26日至30日,中國海軍112號飛彈驅逐艦到達俄羅斯遠東軍港海參崴,參加俄羅斯海軍創建300周紀念活動。

1997年2月20日至5月28日,中國海軍“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珠海”號飛彈驅逐艦、“南倉”號補給艦編隊出訪美國夏威夷和聖迭戈、墨西哥阿卡普爾科、秘魯卡亞俄和智利瓦爾帕萊索四國五港。

2001年5月2日至6月14日,人民海軍“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太倉”號綜合補給艦編隊訪問了巴基斯坦、印度兩國。

2007年10月2日,由中國海軍北海艦隊副參謀長張學增少將率領的中國海軍(“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洪澤湖”號綜合補給艦)出訪澳大利亞、紐西蘭艦艇編隊,在位於澳大利亞悉尼外海的南太平洋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紐西蘭兩國海軍舉行了海上聯合搜救演習 。

技術特點

動力系統

哈爾濱號驅逐艦 哈爾濱號驅逐艦

中國112“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 設計合理,艦型外表吸取國外戰艦,尤其是俄羅斯戰艦艦行設計的。優點,有利於戰艦的高速機動,並能在風浪中平穩地高速航行。同時軍艦的改進餘地很大,是一型很有發展潛力的軍艦。由於它性能先進,排水量大,又被國內新聞界稱做“中華第一艦” 。

哈爾濱號驅逐艦採用柴燃聯合動力(CODOG)雙軸推進兩台MTU 12 V 1163 TB83柴油發動機兩台LM2500燃氣輪機。

飛彈系統

反艦飛彈:8枚“鷹擊-1”(C-801),主動雷達尋的,0.9馬赫時射程40公里(22海里),或裝C-802,射程為120公里(66海里);戰鬥部重165公斤,掠海飛行。 艦空飛彈:在主炮後面裝有1座湯姆遜-CSF“響尾蛇”8聯裝發射架,備彈26枚,無線電指令制導;2.4馬赫時射程13公里(7海里);戰鬥部重14公斤。

在反艦火力方面,112艦主要裝有4座雙聯裝C-801反艦飛彈,這是一種和法國飛魚飛彈相似的反艦飛彈,主動雷達制導,0.9馬赫時射程40公里(22海里)。主炮為一門雙管100毫米艦炮,發射率18發/分,射程22公里,彈重15公斤。在末端防空能力上,112艦主要依靠4門88式37毫米雙管機關炮,該炮單管射速為450發/分,但由於制導系統和火力單元分開配置,在反應速度上可能要打些折扣 。

火炮系統

新舷號塗裝的哈爾濱號 新舷號塗裝的哈爾濱號

火炮:1座雙管100毫米炮,85度仰角,發射率18發/分,射程22公里(12海里),彈重15公斤;4座雙管37毫米炮,85度仰角,發射率180發/分,防空射程8.5公里,彈重1.42公斤。

魚雷:6具324毫米“白頭”B515魚雷發射管(2座三聯裝);A244S“白頭”魚雷,反潛,主/被動尋的,30節時射程6公里(3.3海里);戰鬥部重34公斤。

反潛火箭:2具FQF 2500,12管固定發射器。

數據系統

112&amp 112&amp

對抗措施:假目標:2座SRBOC MK36 6管箔條幹擾發射器;2座國產26管箔條幹擾發射器。

電子支援/電子對抗:偵聽和干擾機。

作戰數據系統:湯姆遜-CSF TAVITAC,主動數據控制;衛星通訊系統。

雷達:對空搜尋:“海鷹”(Hai Ying)或“神眼”(God Eye);G波段。

對空/對海搜尋:湯姆遜-CSF TSR 3004“海虎”(Eea Tiger),E/F波段。 對海搜尋:國產ESR1;I波段。

導航:1290;I波段。

火控:347G型,I波段(用於反艦飛彈和100毫米炮);2個EFR 1“谷燈”(Rice lamp),I波段(用於37毫米炮);湯姆遜-CSF“海狸”(Castor)Ⅱ,I/J波段(用於“響尾蛇”艦空飛彈)。

聲納:艦殼聲納;主動搜尋和攻擊;中頻。變深度聲納;主動攻擊,中頻。

其他:艦載機 2架哈爾濱Z-9A(“海豚”)

武器系統

37毫米雙管近程防禦速射炮

中、近程反艦飛彈

近程防禦飛彈裝填箱

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

性能數據

排水量:4200噸(標準),4800噸(滿載)
主尺寸:長144米,寬15.6米,吃水4.25米
主 機:2台國產(組裝)MTU 20V956TB92型柴油機,8840馬力
2台MTU 12V 1163 TB83柴油機,持續功率8840馬力
雙軸,可調螺距螺旋槳
航 速:31節
續航力:4000海里/18節
編 制:270名(其中軍官40名)
導 彈:反艦飛彈:4座四聯裝YJ-83發射架
對空飛彈:1座8聯裝HHQ-7發射架
火 炮:1座隱身雙管100毫米全自動火炮
2座730型30毫米近防炮系統
魚 雷:兩座三連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魚7型反潛魚雷
火 箭:2具3200型6管反潛火箭發射器
2座24管多用途火箭發射器
直升機:2架Z-9A

服役動態

技術改進

改進原因

112艦注重反潛及反艦,由於當時中國艦載防空技術的限制,當時僅僅有“海紅旗7”一種艦載防空飛彈備選。“海紅旗7”防空飛彈最大射程僅15公里,使112艦僅具有有限的點防空能力,在防空上已遠遠落後於054A型護衛艦,更別說是新型驅逐艦了。所以,防空將是112艦改裝的重點。

改進效果

112的現代化改裝是非常有局限的,因為海軍覺得與其花大錢對112/113這樣的老艦進行徹底的現代化改裝不如多造些更先進的054A來的實惠!所以對112的改進就是相對比較小規模的了

防空系統 海紅旗七的八聯裝發射裝置依舊保留,只是去掉了四門雙37炮,其中前面的兩門直接換成了干擾裝置,機庫上方的兩門被兩門730超級近防炮取代了!

反艦飛彈,原先的4座雙聯c801換成了4座四聯裝的C803,對艦攻擊火力有了巨大的提升,這個提升的改裝難度最低,海軍還是很會少花錢多辦事。

其他電子設備上一定也相應做了現代化改裝以適應改裝武器的使用了!傳說中的海紅旗16單臂發射裝置或者垂直發射裝置都沒有上艦,海軍已經對這種20年的老艦沒有太高的期望值了,最多再用個15年一定讓她退役的,隨著大批054A/052c/d的建造和服役,112/113這個檔次的老艦已經完全的失寵了!對於海軍這是好事!

在20世紀90年代相繼服役的哈爾濱艦、青島艦也先後在2002年和2011年分別進行了改裝升級。為提升整體戰鬥力,對服役一定時間的現役軍艦進行現代化改裝是各國海軍的慣例。有分析稱,對於中國海軍來說,對現役艦艇的改裝不僅能獲得相關經驗,而且在時間和金錢上的成本也比建造新軍艦要低很多。另外,老軍艦升級經過改造後,無論是武器系統還是指揮電子系統,都達到先進作戰艦艇的水平 。

2004年,青島號接受了現代化改裝,用鷹擊-83換下原來的鷹擊-8A反艦飛彈,將原來的100毫米炮塔換成了隱身炮塔。哈爾濱號驅逐艦和青島號驅逐艦均在2011年升級。改進後的青島號驅逐艦取消4座76A型雙37毫米自動艦炮,改為730型30毫米近防炮系統 。

演習閱兵

1995年10月19日,中國海軍北海艦隊在黃海某海域舉行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並舉行了盛大的海上閱兵式。上午9點30分,一艘艘新型飛彈驅逐艦、護衛艦編隊、潛艇編隊迅即駛入演習海域。一時間,天空戰鷹呼嘯,水上戰艦馳騁,水下“蛟龍”倒海,飛彈騰飛,火炮轟鳴,魚雷齊射;海面水柱沖天,煙幕騰騰。電子戰貫穿了演習的全過程,艦機協同、編隊協同,艦空對抗、潛艦對抗,登入作戰,一場高技術現代海戰的縮影呈現於中央軍委領導面前。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副主席劉華清、張震、張萬年、遲浩田等領導在觀看完演習後,參加了海上分列式檢閱。核潛艇、常規潛艇、飛彈驅逐艦、飛彈護衛艦、飛彈護衛艇和直升機、水上飛機、偵察機、殲擊戰鬥機、殲擊轟炸機組成的艦艇、飛機編隊依次通過海上觀摩主席台,人民海軍充分展示了嚴整的陣容和嶄新的風貌。
1995年黃海聯合演習以及海上閱兵式不僅是中國海軍向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匯報演出,更是中國海上力量轉型的里程碑。其中尤以旗艦“哈爾濱”號的出場意義最為深遠。受閱的“哈爾濱”號打出旗語“祖國萬歲”絕不僅僅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蘊含著強烈自豪感以及對未來滿懷期望的宣示。

外交出訪

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 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

112艦官兵完成了數以萬計的部署、操作規程與遵守使 用維護條例,終於攀上一個個高科技險峰,掌握了現代化軍艦魂魄,成了一代新型戰艦的開拓者。112艦曾多次漂洋過海,跨越太平洋和印度洋,訪問了許多國家,112艦成了“和平外交的使者”,既播種了友誼,又顯示了中國的國威軍威,成了當代的“明星艦”。

1996年7月,是俄羅斯海軍創建300周年,為紀念俄羅斯海軍創建300周年紀念活動,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向多國海軍發出邀請,並希望他們參與紀念活動。1996年7月26日至30日,中國海軍“哈爾濱”(舷號112)號飛彈驅逐艦代表中國海軍,在海軍北海艦隊司令員張定發少將的率領下,抵達俄羅斯遠東軍港海參崴參加紀念活動。參加活動的還有美國海軍“藍嶺”號兩棲指揮艦、日本海上自衛隊“鞍馬”號飛彈驅逐艦、韓國海軍“清州”號和“馬山”號護衛艦。訪問期間,中國海軍官兵與各國官兵進行了交流活動,並參加了檢閱典禮。

112哈爾濱號驅逐艦訪美駛進珍珠港 112哈爾濱號驅逐艦訪美駛進珍珠港

此次出訪,112艦進入海參崴軍港時,在其預定停靠的碼頭上,已經停靠了美、日、韓等國的軍艦,而給我海軍112艦留下的只有40米的位置,112艦必須以艦尾靠碼頭。其它國家的軍艦都是由拖船幫助靠上碼頭的,而112艦卻謝絕了該國引水員的好意,以乾淨利索嫻熟的動作穩穩的停靠在了碼頭上,中國海軍高超的技術水平給俄羅斯人民和各國海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6年7月8日至15日,訪問朝鮮,紀念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簽訂35周年。

1996年7月26日至30日,訪問俄羅斯,參加俄羅斯海軍成立300周年慶典。

1997年2月20日至5月28日,訪問美國,完成中國首次對美國及美洲其它幾個國家的訪問。

2001年5月2日至6月14日,訪問巴基斯坦和印度,並參加中巴建交50周年紀念活動。

2004年4月30日,訓練途中停靠香港六天,這是中國海軍艦艇編隊97回歸後首次大規模訪問香港。

2007年9月10日,先後出訪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悉尼奧體中心公園舉行了“迎2008年北京奧運會簽名”活動,並與澳大利亞、紐西蘭在南太平洋塔斯曼海域舉行了由中國首次倡導的三邊海上聯合演習。

2008年10月3日,出訪韓國,參加由韓國組織的大規模國際艦隊檢閱,並在訪問結束時舉行編隊運動聯合演練 。

出訪澳新

演習中的哈爾濱號 演習中的哈爾濱號

2007年9月10日由“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和“洪澤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從青島某軍港解纜起航,踏上了出訪澳大利亞、紐西蘭的萬里航程。

北海艦隊首長蘇士亮、李光、王福山、張盤洪、張世英、田中、金克等參加歡送儀式。

此次出訪的“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先後三次出訪,共訪問過8國9港,並與澳大利亞海軍進行過聯合軍事演習;“洪澤湖”號綜合補給艦先後6次訪問過20個國家22個港口,2001年曾對澳、新兩國進行過友好訪問。此次兩艦組成編隊出訪,將穿越複雜海區,歷時54天,總航程12000多海里,對澳大利亞、紐西蘭兩國3港進行友好訪問,並將首次舉行三國海軍海上聯合搜救演習 。

聯合軍演

2013年3月4日至8日,“和平-13”多國海上聯合軍演在巴基斯坦喀拉蚩及附近海域舉行,中國、巴基斯坦、美國等14個國家參加。

2014年5月20至26日,中俄聯合軍演“海上聯合-2014”在東海北部海域進行,“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作為參演的中方艦艇之一。

總體評價

“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設計合理,艦型外表是吸取國外戰艦,尤其是俄羅斯戰艦艦行設計的。優點是有利於戰艦的高速機動,並能在風浪中平穩地高速航行。同時軍艦的改進餘地很大,是一型很有發展潛力的軍艦。由於它性能先進,排水量大,被國內新聞界稱做“中華第一艦” 。

哈爾濱號驅逐艦為中國第二代飛彈驅逐艦的首制艦,承當了當時保衛祖國海洋的重任,並且多次參加了外事活動,成為了海軍外交活動中的明星艦。其近期的改裝也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其反潛實力依舊突出 。

哈爾濱號驅逐艦是中國海軍第一代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型水面戰艦,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有意願也有能力建立一支與大國地位、大國形象相稱的海上軍事力量,而不僅僅滿足於依靠潛艇形成的局部領域的非對稱優勢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