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山桑耶寺

哈布山桑耶寺

主殿門前有石獅一對,獅高1、2米、寬0、47米,長0、76米,石座為方形,上雕有文武蓮花紋。 寺內還有一對漢白玉石象,高1、05米,造型古樸、線條柔美,富有唐代雕刻之風,是該寺現存石雕藝術的珍品。 寺內還有一口大銅鐘,鍾高1、1米,直徑0、55米,鐘上鑄有古藏文,十分罕見。

簡介

哈布山桑耶寺(SAMYE monastery):
位於山南扎囊縣境內,始建於公元762年,建成於779年,是藏傳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廟。桑耶寺的寺基由蓮花生大師測定,整個寺院的建築由寂護設計,赤松德贊主持奠基。桑耶寺建成後,赤松德贊從內地、印度、于闐等地邀請高僧住寺傳經、譯經,鼓勵貴族子弟出家到桑耶寺修行,並宣布吐蕃全民一律尊信佛教,從此奠定了桑耶寺的崇高地位。

歷史

歷史上著名的印度佛教與漢地佛教教義之爭便發生在這裡。桑耶寺是以古代印度婆羅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烏達波寺為藍本而建造的。主殿建成以後,歷代增修擴建,占地面積為4900多平方米,規模宏偉。整個建築群完全按照佛經中的大千世界布局:宏偉的烏策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須彌山;太陽、月亮兩殿象徵宇宙中的日、月兩輪;烏策大殿四角的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大殿周圍均勻分布有四大殿、八小殿,表示四鹹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環繞寺廟的圓形圍牆象徵世界外圍的鐵圍山。建築群占地面積11萬餘平方米。烏策大殿門口有一“興佛盟誓”碑。多吉德殿大門外右側有一吐蕃石碑,高3、8米,座高0、8米,碑文為古藏文(漢文為“吐蕃金石錄”)。主殿門前有石獅一對,獅高1、2米、寬0、47米,長0、76米,石座為方形,上雕有文武蓮花紋。寺內還有一對漢白玉石象,高1、05米,造型古樸、線條柔美,富有唐代雕刻之風,是該寺現存石雕藝術的珍品。寺內還有一口大銅鐘,鍾高1、1米,直徑0、55米,鐘上鑄有古藏文,十分罕見。據《賢者喜宴》載,此銅鐘是西藏地區所鑄的第一口鐘。桑耶寺主殿迴廊及配殿均有年代久遠的精美壁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