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規則:捍衛大學之魂

《哈佛規則:捍衛大學之魂》出自美國傑出的新聞工作者之手,文筆輕鬆曉暢,故事真實而鮮為人知,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備受注目與爭議——拉里·薩默斯的職業生涯從《愛情故事》到《律政俏佳人》,哈佛從來就不乏美國流行文化的青睞。 然而,以哈佛為題材的文學和電影創作大多是以一種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哈佛的。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外文書名: HARVARD RULES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University
叢書名: 北大高等教育文庫·大學之道叢書
平裝: 393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1147573, 7301147570
條形碼: 9787301147573

內容簡介

《哈佛規則:捍衛大學之魂》既是揭露之書,也是醒世之作,它讓我們透過哈佛的今與昔來觀照現代研究型大學的深層危機。哈佛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然而,在2001年初,哈佛卻危機四伏。美國前財政部部長、才華橫溢的勞倫斯·薩默斯就任哈佛第27任校長之後,哈佛非但沒有從危機狀態中解救出來,甚至還成了權術、金錢、性和權力的戰場……理察·布瑞德利不顧哈佛校方的反對,憑藉自己的智慧、誠實和卓越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披露了哈佛百年老牆之內所上演的真實的一幕幕,讓人們了解到在這所全球最重要的大學裡權術、性、野心、內訌、陰謀詭計等泛濫成災。

編輯推薦

《哈佛規則:捍衛大學之魂》所提供的彌足珍貴的諸多細節有利於讀者理解美國的教育、社會及歷史文化。《哈佛規則:捍衛大學之魂》出自美國傑出的新聞工作者之手,文筆輕鬆曉暢,故事真實而鮮為人
知,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理察·布瑞德利 (Rivhard Bradley) 譯者:梁志堅理察·布瑞德利(Richard Bradley),畢業於耶魯大學,後又獲得了哈佛大學美國歷史碩士學位,現居住於紐約市。曾任《喬治》雜誌的執行編輯,其作品《美國之子:小約翰·甘迺迪傳》曾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作品見於《紐約時報》、《名利場》、《滾石雜誌》、《新共和黨人》雜誌等。

目錄

序:皇帝的新裝
第一章 備受注目與爭議——拉里·薩默斯的職業生涯
第二章 尼爾·陸登庭時代的漫長十年
第三章 新校長的遴選
第四章 校長與教授的對抗
第五章 查爾斯河畔的華盛頓
第六章 拉里·薩默斯與他的天字第一號講壇
第七章 哈里·劉易斯的突遭撤職
第八章 戰爭
第九章 這裡的校園靜悄悄
結語:校長寶座上的薩默斯
謝忱
資料來源注釋
主要引用文獻
索引
譯後記

序言

2001年10月12日,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哈佛大學迎來了其第27任校長宣誓就職的日子。這是一個深秋季節里的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對於秋天來說,這樣的天氣實在是太暖和了。以往這個時候,哈佛的所在地,也就是麻薩諸塞州的劍橋,通常是空氣清新涼爽,柔弱的陽光若有若無地照射著,帶著點冬天逼近的氣息。《哈佛雜誌》的一位記者後來愉悅地這樣寫道:“一陣陣微風吹過,金黃的洋槐樹葉如雨而下,飄落在在座的每一個人身上。”
五千多名觀眾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哈佛園裡,這裡是哈佛校園的歷史中心,也是哈佛人寄託他們情感的地方。女人們穿

後記

從2001年10月就任哈佛大學校長到2005-2006學年結束時辭職,在歷盡波折的5年後,哈佛大學第27任校長勞倫斯·亨利·薩默斯成為哈佛370年校史上第一個因為被通過“不信任案”而離任的校長,也成為哈佛近150年來任期最短的校長。
薩默斯出生於一個聲名顯赫的知識分子世家。他的父母都是經濟學家;他的伯父保羅·薩繆爾森和他的舅舅肯尼斯·阿羅更是經濟學界的泰斗,先後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
薩默斯1954年10月出生於紐哈芬。大學時代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理科學士學位,隨即又前往哈佛大學經濟系攻讀

文摘

第一章 備受注目與爭議——拉里·薩默斯的職業生涯
從《愛情故事》到《律政俏佳人》,哈佛從來就不乏美國流行文化的青睞。究其原因所在,一方面是因為從哈佛走出了許多極具創意、胸懷大志的畢業生。當然,偶爾也會有些畢業生患有機能失調症。這些人在這古老的劍橋校園的經歷自然而然便為人們的寫作提供了題材。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哈佛校園風景如畫,古老的紅色磚牆是那么的亘古輝煌,還有一座座雍容典雅的鐘樓,外表光滑閃亮的皮划艇掠過波光粼粼的查爾斯河河面。這些都是電影素材。以哈佛為背景的故事無一不在向人們傳遞著歷史、權力與傳統的氣息,而哈佛背景同時也加大了故事成功的籌碼。無怪乎驚險小說作家丹·布朗,也就是《達·芬奇密碼》的作者,將其筆下的主人公——符號學家羅伯特·蘭登冠以一位哈佛教授的身份。這一身份標誌無疑馬上提高了故事主人公的可信度。
然而,以哈佛為題材的文學和電影創作大多是以一種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哈佛的。或許我們可以想想那部最負盛名的哈佛劇吧。在埃里奇·西格爾1970年的小說《愛情故事》(同名影片每年秋季都要放映給哈佛的新生觀看)里,這所大學給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其冷漠,缺乏熱情。就審美觀而言這的確很有感染力,但校方卻對兩位主人公,哈佛法學院的學生奧列佛·巴雷特和哈佛拉德克里夫女子學院的學生珍妮·卡維列里的愛情持反對態度。他們在哈佛相戀,卻顯然並非因為哈佛才相愛。愛情讓他們不能專心於學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