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二世賦

哀二世賦

【名稱】《哀二世賦》【別名】《吊秦二世賦》【年代】西漢【作者】司馬相如【體裁】賦。

作品原文

登陂(pō)阤(tuó)之長阪兮[2],坌(bèn)入曾宮之嵯峨[3]。臨曲江之{阝豈}(qì)州兮[4],望南山之參差。岩岩深山之(lòng)谾兮[5],通谷谷害兮谽(hān)谺(xiā)[6]。汩(gǔ)(yù)噏(xī)習以永逝兮[7],注平皋之廣衍[8]。觀眾樹之蓊薆(ài)兮[9],鑒竹林之榛(zhēn)榛[10]。東馳土山兮,北揭石瀨[11]。彌節容與兮,歷吊二世[12]。 

司馬相如司馬相如

 持身不謹兮,亡國失勢;信讒不寤兮[13],宗廟滅絕。嗚呼哀哉!操行之不得兮,墳墓蕪穢而不修兮,魂無歸而不食。夐邈絕而不齊兮[14],彌久遠而愈(mài)[15]。精罔閬而飛揚兮[16],拾九天而永逝[17]。嗚呼哀哉!

注釋

[1]此賦載《史記》卷一一七,《漢書》卷五七下,《藝文類聚》卷四〇題作《吊秦二世賦》。

[2]陂陁:傾斜的樣子。阪:山坡。

[3]坌:並。曾:通“層”,層疊。

[4]曲江:在宜春苑(後稱樂遊原)。{阝豈}:岸。州:通“洲”。

[5]岩岩:高峻的樣子,谾谾:深通的樣子。

[6]谷害:開闊。谽谺:山谷空闊的樣子。

[7]汩淢:水流迅疾。嗡習:水飄忽的樣子。

[8]平皋:水邊平地。廣衍:寬廣綿長。

[9]蓊薆:草木茂盛的樣子。

[10]榛榛:亦草木茂盛的樣子。

[11]揭:提起衣裳渡水。石瀨:淌過沙石的流水。

[12]歷吊:經過(墳地)憑弔。

[13]寤:通“悟”。

[14]夐:通“迥”,遠。

[15]佅:通“昧”,昏暗。或“佚”之誤,忘。

[16]精:精魂。罔閬:通“魍魎”,鬼怪。

[17]拾:拾級而上。九天:高天。

譯文

登上傾斜的長長山坡啊,並肩進入層疊的巍峨宮殿。臨近曲江的河岸沙洲啊,遙望峰嶺起伏的終南山。險峻的高山闊大幽深啊,長長的山谷開闊宛延。溪水湍急縹緲遠遠流啊,消失在廣袤延展的平原。觀層層山林蓊蓊鬱郁啊,看如海竹林蒼翠浩繁。向東馳騁經過土山啊,向北走過沙石流泉。減速緩行漫步沉吟啊,憑弔秦二世而留連。

立身為人不謹慎啊,以致喪失了政權。聽信讒言終不悟啊,祖廟毀滅宗親殲。唉,令人哀憐。思想行為失民心啊,墳無人修荒廢不堪,魂無歸處也無供餐。斷絕祭祀歲月已遠啊,愈久遠就愈茫然。魂魄變成鬼怪飄蕩啊,永遠消逝在高天。唉,令人哀憐。

作品簡析

這是司馬相如隨漢武帝長楊打獵,歸途經過宜春宮秦二世胡亥墓時,哀悼二世,委婉議政的文章。前半寫景敘事,到宜春宮遊覽遠眺,到秦二世墳前憑弔;後半抒情議論,借前車之鑑委婉諷諫漢武帝。

作者簡介

司馬相如(約前179—前117)漢代文學家。四川蓬州(今南充蓬安)人,一說成都人。原名司馬長卿,小名犬子(狗兒)。因為仰慕戰國時代的名相藺相如才改名,少年時代喜歡讀書練劍,二十多歲就做了漢景帝的警衛“武騎常侍”。所作《子虛賦》與《上林賦》為漢武帝所讚賞,拜為中郎將,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奉命出使西南有功,後為孝文園令。他見武帝喜好神仙之術,曾上《大人賦》欲以諷諫,然效果適得其反。後病卒於家。公元前118年(元狩五年)遺有《封禪文》一卷。作品還有散文《喻巴蜀檄》、《難蜀父老》、《凡將篇》,明人輯有《司馬文園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