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漢字]

哀[漢字]
哀[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哀,漢字。讀āi,有悲痛悼念之意,同時也是一種姓氏,歷史名人有哀仲、哀貞吉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哀 拼音:āi  注音:ㄞ
部首:口,部外筆畫:6,總筆畫:9
五筆86&98:YEU倉頡:YRHV鄭碼:SJRH
筆順編號:412513534四角號碼:00732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 54C0

基本字義

● 哀
āi ㄞˉ
悲痛:悲~。~求。~嘆。~鳴。~思。~鴻遍野(“哀鴻”,哀鳴的大雁;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艷(詩文淒測動人而華麗)。
悼念:~悼。默~。
◎ 舊時稱死去母親:~子(a.母喪而父存;b.古稱居父母喪的人)。

漢英互譯

◎ 哀
grief mourning pity sorrow

相關詞語

◎ 哀
悲 樂

English

sad, mournful, pitiful; pit y

詳細字義

哀
◎ 哀 āi
〈形〉
(1) (形聲。從口,衣聲。本義:悲痛;悲傷)
(2) 同本義 [grieved;sorrowful]
哀,閔也。——《說文》
哀,痛也。——《廣雅》
以凶禮哀邦國之憂。——《周禮·大宗伯》。注:“救患分災。”
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注:“傷也。”
嗚呼哀哉。——《柳敏碑》
有婦人哭於墓間而哀。——《禮記·檀弓》
僵臥孤村不自哀。——宋·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子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悲哀、歡樂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來)。——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3) 又如:哀咜(悲哀嘆息);哀詔(皇上駕崩後,新君通告全國的文書);哀哉(表示悲傷或痛惜的感嘆詞);哀毀骨立(形容對父母的故去非常悲哀,以致瘦得皮包骨了)
(4) 形容聲音淒清尖銳 [desolate]
杜鵑啼血猿哀鳴。——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5) 又如:哀弦(悲涼的弦樂聲);哀笳(悲涼的胡笳聲);哀鴻(哀鳴的大雁。比喻流離失所的災民)

詞性變化

◎ 哀 āi
〈動〉
(1) 同情,憐憫 [pity;sympathize with]
君將哀而生之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穆天子傳》 。
(2) 又如:哀恕(同情寬恕)
(3) 慰問;哀悼 [express sympathy and solicitude for;mourn or grieve for the deceased]
秦不哀吾之喪而伐吾同姓。——《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4) 又如:哀文(哀辭)
(5)哀求 [supplicate;beg]
愛公者皆為公懼,勸罄橐以哀之。——《聊齋志異·妖術》。
(6) 又如:哀請(哀告,哀求;苦苦請求);哀祈(哀求)
(7) 通“”。愛護 [care for;cherish]
國雖弱,令必敬以哀。——《管子·侈靡》
各哀其所生。——《淮南子·說山》
見與之友,幾於不親;見哀之交,幾於不結。——《管子·形勢》
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呂氏春秋·報更》
(8) 哀嘆 [bemoan;bewail]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杜牧《阿房宮賦》
〈名〉

常用詞組

哀兵必勝 āibīng-bìshèng
[an army burning with righteous indignation is bound to win] 兩軍對壘,受壓迫、處境絕望而悲憤反抗的一方必能獲勝
◎ 哀愁 āichóu
[sorrowful;sad] 哀傷愁苦
哀辭 āicí
[dirge;elegy;lament] 用來哀悼、紀念死者的文章
哀悼 āidào
[mourn sb.'s death;bemoan;condole] 悲痛地悼念
哀悼死者
哀悼受害者
哀悼āidào
[mourning;condolence] 為一個人的逝世而舉行的紀念儀式
哀而不傷 āi'érbùshāng
[be sentimental but not mawkish;pathetic sentiments not carried to the extreme;deeply felt but not sentimental] 精神上煩惱或憂慮但不至於傷害身心
哀告 āigào
[beg piteously;supplicate] 苦苦央求,告免
哀號āiháo
[wail with grief] 因哀痛而放聲哭號
哀鴻遍野 āihóng-biànyě
[starving people fill the land;disaster victim everywhere]《詩經·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後用哀鴻遍野比喻流離失所、呻吟呼號的災民到處都是
哀家 āijiā
[queen who lived in widow] 舊小說、戲曲中太后或皇后在丈夫死後的自稱
哀矜 āijīn
[have pity on] 哀憐;憐憫
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論語·子張》
哀憐哀憫 āilián,āimǐn
[have pity on;feel pity for sb.] 對他人的不幸給予同情憐憫
他們眼睛裡流露出哀憐。——《二六七號牢房》
哀戚 āiqī
[sorrow] 悲痛傷感
哀啟 āiqǐ
[eulogy on (life of) the deceased usually attached to the oobituary notice;memorial article] 放在訃告後的信函,用於追述死者生平事跡
哀求 āiqiú
[entreat;implore;beg humbly and pitifully] 苦苦懇求
哀勸 āiquàn
[do one’s utmost to persuade] 苦心勸告
哀榮 āiróng
[ceremonious funeral] 死後辦得很隆重的喪事
褒獎之命,雖已表於哀榮,遺奠之恩,宜再申於軫悼。——白居易《祭盧虔文》
哀傷 āishāng
[distressed;heart-rending;sad;grieved] 悲痛憂傷
不勝哀傷
哀思 āisī
[sad memories;mourning for the deceased] 悲哀思念的感情
寄託哀思
哀嘆 āitàn
(1) [bemoan;bewail;lament]∶嗚咽地悲嘆;出聲地悲泣;哀泣
(2) [plaint;sigh]∶悲哀地嘆息
他痛苦時便細聲地哀嘆
哀艷 āiyàn
[be sad and beautiful;be sadly touching;be plaintive and elegant] 文辭淒切而艷麗
自屈宋以降,為文者本於哀艷,務於恢誕,亡於此興,失古義矣。—— 柳冕《與徐給事論文書》
哀怨 āiyuàn
[plaintive] 悲傷埋怨
哀樂 āiyuè
[funeral music] 用於喪葬或追悼的悲哀樂曲
哀子 āizǐ
[son bereaved of one's mother] 舊時稱死了母親的男子為哀子

哀字頭的常見成語

說明:所列成語內容排列要點——成語、拼音、解釋、出自、範例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時在暴政下人民終年在外服勞役,對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豈不問~情腸!(元·無名氏《小張屠》第一折)
哀哀欲絕 āi āi yù jué 絕:斷氣,死。形容極其悲痛。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那寶珠按未嫁女之禮在靈前哀哀欲絕。”
哀兵必勝 āi bīng bì shèng 原意是力量相當的兩軍對陣,悲憤的一方獲得勝利。後指受欺侮而奮起抵抗的軍隊,必定能取勝。 《老子》第六十九章:“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不,~!不要樂,要哀,何小姐能彈《易水吟》的譜子嗎?(《啼笑因緣續集》一0回)
哀而不傷 āi ér bù shāng 哀: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論語·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她喜歡打扮,願意有朋友,可是這都不過是一些小小的、~的、青春的遊戲。(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
哀感天地 āi gǎn tiān dì 形容極其哀痛,使天地都為之感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王聞失聲號慟,哀感天地。”
哀感頑艷 āi gǎn wán yàn 原意是指內容淒切,文辭華麗,使愚笨和聰慧的人同樣受感動。後多用來指艷情的小說、戲曲、電影中的感人情節。 三國魏·繁欽《與魏文帝箋》:“詠北狄之遐征,奏胡馬之長嘶,淒入肝脾,哀感頑艷。” 這封信卻是駢四駢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寫得異常的~。(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一回)
哀感中年 āi gǎn zhōng nián 形容人到中年對親友離別的傷感情緒。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安)語王右軍(王羲之)曰:‘中年傷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是惡。’” 神丹浪說解還童,~遇謝公。(清·丘逢甲《東北感春詩》)
哀告賓服 āi gào bīn fú 賓服:古指諸侯或邊遠部落按時朝貢,表示依服、服從。後泛指歸順、服從。指哀求饒恕,願意服從。 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見他慌悚躊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賓服。”
哀鴻遍野 āi hóng biàn yě 哀鴻:哀鳴的鴻雁。比喻啼飢號寒的災民。比喻在天災人禍中到處都是流離失所、呻吟呼號的饑民。 《詩經·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 舊社會,每逢水災戰亂,人民就被迫四處逃亡,~,一片淒涼。
哀毀骨立 āi huǐ gǔ lì 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只剩下骨架。舊時形容在父母喪中因過度悲傷而瘦得只剩一把骨頭。 《後漢書·韋彪傳》:“孝行純至,父母卒,哀毀三年,不出廬寢。服竟,羸瘠骨立異形,醫療數年乃起。”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 眾親戚已到,商量在本族親房立了一個兒子過來,然後大殮治喪。蘧公子~,極盡半子之誼。(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將哀梨蒸著吃。比喻不識貨。糊裡糊塗地糟蹋好東西。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桓南郡每見人不快,輒嗔曰:‘君得哀家梨,當復不蒸食不?’”
哀莫大於心死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過於思想頑鈍,麻木不仁。 《莊子·田子方》:“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人說:“~。”我的心已經死了。我不該再到你們公館裡來,打擾你們。(巴金《家》二回)
哀絲豪竹 āi sī háo zhú 絲、竹:弦樂、管樂的通稱;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樂器。形容管弦樂聲的悲壯動人。 唐·杜甫《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詩:“酒肉如山又一時,初筵哀絲動豪竹。” ~頌英烈,此是北昆躍進花。(茅盾《觀北崑劇院初演〈紅霞〉》)
哀思如潮 āi sī rú cháo 哀傷的思緒如同潮湧一般。形容極度悲痛。
哀天叫地āi tiān jiào dì 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極。 平兒豐兒等哭的~,賈政心中也著了忙。(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五回
哀痛欲絕āi tòng yù jué 傷心得要死。形容悲痛到了極點。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那寶珠按未嫁女之禮在靈前哀哀欲絕。” 寶慶給大哥唱了一曲輓歌,直唱得泣不成聲,~。(老舍《鼓書藝人》十七)

姓氏

來源

哀姓,風俗通曰:“哀姓,魯哀公之後,因謚以為姓。” 漢朝有種梨能手哀仲,所種之梨實大而味美,人稱“哀家梨”。王莽時有哀章,為其幸臣。宋朝有進士哀長吉。唐朝禮部尚書哀愉因避諱皇上賜姓”衷”,現在衷氏族譜視衷(哀)愉為衷姓始祖。明朝江西舉人哀世用上書嘉靖皇帝”哀”氏姓哀還是姓衷?嘉靖下旨”哀”姓改”衷”.自此”哀”氏後人多改姓”衷”.現江西萬安縣潞田鎮衷氏宗祠牌匾”衷”字”哀”體筆劃為黑色唯中間一豎筆劃為紅色,以示對先人的尊重和緬懷。江西省萬安縣潞田鎮衷姓家族於九十年代初重修族譜。但是至今仍有哀姓,且分布較廣,如:哀還平,山西省高平縣委秘書科科長 。

歷史名人

哀 仲:漢朝秣陵(即今天的南京)人,種梨能手,所種之梨實大如升,入口消釋,時人稱“哀家梨”。 
駘它:春秋時衛人,貌惡,魯哀公召而觀之,果以惡駭天下。授以國政,朞月而政教大行。
哀 宏:漢騎都尉。
哀 愉:唐代進仕。後改衷。
哀長吉:宋代嘉定進仕。 改衷氏。
哀道訓:居南康縣,宋代紹興進仕。
哀 贊:元代羅店土官。
哀 英:邵武人,成化中任太平府訓導
哀 育:崇安人,宣德貢士。
哀 賢:萬安人,弘治中任弋陽縣丞。
哀 正:蒙城人正德中任信豐縣丞。
哀世用:嘉靖舉人,後改衷。
哀 凱:字舜舉,華亭人,天順間雲南按察使。
哀貞吉:嘉靖進士,改衷氏。

近反義詞

【近義詞】悲苦憂怒
反義詞】樂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