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毀骨立

哀毀骨立

出處:《後漢書·韋彪傳》:“孝行純至,父母卒,哀毀三年,不出廬寢。服竟,羸瘠骨立異形,醫療數年乃起。”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成語名稱】哀毀骨立
【漢語拼音】āi huǐ gǔ lì
【成語解釋】形容在父母喪中因過度悲傷而瘦得只剩一把骨頭。
【字詞解釋】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只剩下骨架。
【成語用法】複句式;作主語、分句;形容守孝期間悲痛盡禮。
【近義詞】無腸可斷哀毀瘠立
【反義詞】笑逐顏開哀而不傷
【英文解釋】:be emaciated with grief at loss of one's parent

成語資料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主語、分句
成語結構:複句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骨,不能讀作“ɡú”。
成語謎面:最孝的守靈人

成語出處

韋彪]孝行純至,父母卒,哀毀三年,不出廬寢。服竟,羸瘠骨立異形,醫療數年乃起。”
譯文:韋彪孝敬父母,純真至誠,父母死後,他哀痛欲絕三年,不離開服喪所住的墓旁小屋。服喪期滿,他瘦骨嶙峋,人都變了形。後來經過好多年的醫療才恢復健康。成語辨析

辨形

“哀”字不能寫成“衰”字。​

辨義

義異於“形銷骨立”、“骨瘦形銷”、“骨瘦如柴”。雖皆有極度消瘦之意,但“哀毀骨立”還有悲哀過度之意,而“形銷骨立”、“骨瘦形銷”、“骨瘦如柴”則無。

成語示例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
2、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眾親戚已到,商量在本族親房立了一個兒子過來,然後大殮治喪。蘧公子哀毀骨立,極盡半子之誼。”​
3、他母親去世了,他則哀毀骨立。​

成語故事

王戎“哀毀骨立”的故事(原文見成語示例1)
王戎、和嶠同時遭遇大喪。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稱。此時王戎瘦得皮包骨頭,幾乎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和嶠則哀號哭泣,一切都合乎喪葬的禮儀。晉武帝(司馬炎)對劉仲雄(劉毅)說:“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嶠嗎?我聽說和嶠悲傷過度,這讓人很擔心。”劉仲雄回答道:“和嶠雖然極盡禮數,但精神元氣並沒有受損;王戎雖然沒拘守禮法,卻因為哀傷過度已經形銷骨立了。所以我認為和嶠是盡孝道而不毀生,王戎卻是以死去盡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擔心和嶠,而應該去為王戎擔心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