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苦不苦

咖啡苦不苦

《咖啡苦不苦》,作者:陳丹燕,由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這裡的氣氛有些沉鬱,或者說有些倦怠。世上已經不再有年輕時代那么多令人激動的事和人在周圍了。有些人、有些事,磨去了心稚嫩的一面,讓一顆心靜下來,不容易再被打動。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咖啡苦不苦

這裡的氣氛有些沉鬱,或者說有些倦怠。世上已經不再有年輕時代那么多令人激動的事和人在周圍了。有些人、有些事,磨去了心稚嫩的一面,讓一顆心靜下來,不容易再被打動。

牆上掛著的野鹿頭,桌上放著粉紅色的花、窗上漿過的白色手織窗紗,都是沉沉的氣氛,從前的趣味。還有桌前人靜若山谷的神情,再多的過去,都像山谷里的薄霧一樣隱隱現現。那是一個進去了馬上就覺得自己已經老了的咖啡館,活潑的心裡一點一點,在喝了熱湯、吃了蛋糕後,化為午後欲睡的微醺。

靜靜的、靜靜的咖啡館裡,不停地迴蕩著和諧的室內樂,就像牛奶咖啡一樣的柔和。我要了杯加綠茶粉的咖啡,它的口味很複雜的沉穩,像是一個人想要無聲地從什麼纏綿的東西裡面掙脫出來似的感覺。

編輯推薦

本書是陳丹燕十多年旅行集萃中的一本,書中介紹了作者遊歷過的數十個國家的咖啡館:有巴黎的“兩個醜八怪咖啡館”,那是塞納河岸出了名的作家咖啡館;有柏林西的雄鷹咖啡館,它是離柏林圍牆最近的一家咖啡館…… 本書里,品味著的不僅是咖啡,更多啜飲著的是異域的文化和風情,作者以自己深厚的文化積澱,用細膩深透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一座座小店的淵源、一排排座椅的情調,還有一位位飲客的神貌,再配以一幅幅層次豐富的圖片介紹,和匠心獨俱的細節裝飾,使整個圖書瀰漫著如咖啡般濃稠的文化醇香。

甜若愛情,苦若生命,黑若死亡……這就是咖啡,這就是人生,本書是作家陳丹燕歐洲文化旅行隨筆中的一冊,是她從11年旅歐生活中過濾出來的文字,介紹了世界各地有名的無名的各色咖啡館。圖文並茂,賞心悅目。閒暇時讀一冊如斯美文,如同捧著一杯“甜若愛情,苦若生命,黑若死亡”的咖啡,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作者簡介

陳丹燕,中國作協會員。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進中國福利會《兒童時代》雜誌社任小說編輯。1992年兼任上海東方電視台青春節目主持人。上海作協理事。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兒童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少女們》(獲文化部新時期十年兒童文學二等獎)、《女中學生三部曲》(獲全國婦女兒童題材作品獎)。80年代後期從事成人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心動如水》、《緋聞》、《一個女孩》、《慢船走中國》和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風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上海的紅顏遺事》,散文集《寫給女孩的私人往事》、《唯美主義者的舞蹈》、《長裙上的花朵》等。《一個女孩》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倡寬容”文學金獎。

目錄

旅行

巴黎:“雙偶”咖啡館

維特咖啡館

索倫托:河畔咖啡館

蒙馬特:紅玫瑰咖啡

魁北克老城:丁香園咖啡館

馬德里:希洪咖啡館

聖彼得堡:無名咖啡館

莫斯科:作家俱樂部咖啡館

長崎:異人咖啡館

咖啡館的時間

康斯坦丁咖啡館

露天咖啡座

波爾圖:中年人營地咖啡館

胡迪尼咖啡館

紐約:格林威治村咖啡館

柏林西:雄鷹咖啡館

羅馬:希臘咖啡館

巴斯克:無名咖啡館

新澤西:小石鎮咖啡館

維也納:施瓦茨伯格咖啡館

羅馬:納沃娜廣場露天咖啡座

柏林西:瀾德維爾運河咖啡館

洛伊特維爾咖啡館

柏林西:魯卡斯咖啡館

柏林東:五羊咖啡館

柏林東:黑泵咖啡館

波爾圖:老酒店咖啡館

書摘

波爾圖:老酒店咖啡館

一個上海的夏天,中午的時候,我到和平飯店下面等人。到了飯店,才

想起來這裡有好幾個咖啡座,我們只說了在咖啡座里見,卻沒說是哪一個,

於是就去找。那天大堂沒幾個人,外面陽光像亮晃晃的刀一樣劈下來,裡面

卻是幽暗的,開著燈,老黃的燈光從黑色鑄鐵的燈罩里向上射去,照亮了高

高的天花板,窗幔低垂。我突然就想起了葡萄牙的一個老酒店咖啡館,在波

爾圖,歐洲的最邊上,它們真的非常相像。

這時候,我突然就對我身邊的老飯店睜開了眼睛。

它的天花板也是高大而幽暗的,和波爾圖的那家咖啡館一樣。葡萄牙是

歐洲的窮國,不像德國那樣常常將酒店的咖啡館修得殷實富裕,尚留有老歐

洲的幽暗和頹唐。我去的那天,是個早上,外面的太陽升起來,照亮了擁擠

的大街和大街上的水窪。大街也是車水馬龍,可帶著窮國雜亂無序的氣氛。

可在被燈光照亮的天花板下,褐色的桌椅顯得那么小,那么偏安於一方,沒

落而舒適地想著心事,與世隔離。

建築里用的黑色鑄鐵也是清秀地曲卷著。那是歐洲世紀初曾經大大流行

過的青年藝術風格,在德國可以看到許多,在法國也可以看到許多,然後到

西班牙也不少,可它們都被精心,或者比較精心地修理過,顯得很新。保存

得最新最周正的,是在瑞士的一座青年藝術風格的教堂里,你會覺得它們很

適合安分的中產階級。可到了波爾圖的咖啡館,則開始不同。它與和平飯店

一樣,是被精心地保存著,但沒有翻新,大概是因為沒有能力做得像德國那

樣精緻的翻新。在那裡還看得見歲月的沉沙,常用的地方有磨損,帶著手工

業時代的某種抒情而背時的風格,就像那個漸漸淡去的老歐洲。富有的歐洲

城市,像慕尼黑,將自己維修得周周正正,可惜抹去了多少老歐洲的風情。

波爾圖是因為沒有錢那么大修理,而和平飯店是因為遠在東亞吧,它們無意

中留下了從前的歐洲。

它們甚至保留著式樣相同的笨重圈椅,包著褐色的皮革。皮子老了,上

面有些裂紋。小桌子上穩重地壓著一塊玻璃。坐下來,覺得寬大。曖曖的熏

風從褐色的地面上拂過腳面,牆角上有一排用黑色鑄鐵圍起來的牆洞,裡面

是從前的暖氣片,用燒鍋爐加熱的。現在有了中央空調系統,它們已經廢棄

不用了,像個印記。要是你在這裡喝果汁,握在手裡的是老式的玻璃杯,玻

璃厚厚的,泛出了黃色。

坐在那裡,望著一條長長的吧檯,裡面的酒保,頭髮靠髮蠟梳得一絲不

差,可黑領結束在一件領子發毛了的白襯衣上。他不像現代化大酒店裡的酒

保那樣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