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福村

和福村坐落在山東省滕州市西部,北距鳧山山脈7公里,西距微山湖15公里,東距滕州市區10公里。交通便利、區位優越,濟(寧)棗(莊)一級公路縱貫村西,紅菏旅遊專線村前通過,並與濟棗公路村西相接,東距104國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滬鐵路12公里,距萬畝紅荷濕地、滕州港、崗頭港等貨運碼頭僅10公里,北距孔子故里曲阜市、五嶽之尊泰山車程分別為30分鐘和1個小時。

休城洪福寺和福大寺一脈相承都是歷史古剎,和福大寺建成後鄉紳靠寺而居以寺建村起名和福。元末明初受戰亂影響和福村已無人煙,明太祖下令移民,何姓與付姓來此建村(此見原村碑,位於現和福村站台處),得名何付村,建國後,兩姓居民均已很少,故取和平幸福之意,名之和福。楊姓居民現為和福村人數最多,亦為明初來遷移民,歷經百年發展成滕西大戶家族,明末清初躋身滕州八大家。也便有了傳唱百年“大塢張,小塢段,和福楊家也不善”的順口溜。

和福村緊鄰大塢鎮政府駐地,是原鳧山縣駐地的組成部分,村西“和福大寺”,系佛教聖地,也是重要的文化傳播之地。具有悠久的文明史和豐厚的文化積澱。1954年改建為鳧山縣中學,即現在的滕州三中,校內亭台樓閣、古樹尚在,遺風猶存;原鳧山縣黨校設在村東“楊家大院”;村內“楊氏家祠”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毀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現遺蹟尚在。全村共有人口6012人,20個生產小組,耕地面積6084畝,果園220畝、村內硬化道路17000平方米。

農產品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土豆、大蔥白菜和毛芋頭等。現有大棚160餘個,農副產品質優量大,已建成綠色毛芋頭、無公害西瓜、寒蘿蔔、馬鈴薯等基地。產品遠銷日、韓、新、馬、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