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天台雅集韻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和天台雅集韻
【創作年代】清
【作者姓名】心 中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年來觀道禮三賓,清夢神遊法界頻。
今識仙源渾不遠,傳將鐵筆盡鉤銀。
南池旌旆建高秋,又看移來豫北留。
昨日大伾山下過,恩光先被鷲峰頭。
玳筵珠履客爭歸,公暇朝衫氅衣
從此安昌成朗苑,衙齋花軸又增輝。
家住桐廬水石寰,隨親游幕未南還。
髫齡失怙傷孤露,十載跏趺洛下山。
學和陽春逸興遙,吟餘花雨霎風飄。
瑤池未許蓮池匯,何處慈航度法橋。
棠蔭淇源故老知,王公路柳系人思。
而今繡斧清霜肅,正是繩徽式谷時。

注 釋

年來:近年以來或一年以來。
清夢:猶美夢。
神遊:謂形體不動而心神嚮往,如親游其境。
法界:佛教語,梵語意譯,通常泛稱各種事物的現象及其本質。
仙源:道教稱神仙所居之處。
渾:簡直。
鐵筆:刻印刀的別稱。以其用刀代筆,故名。亦借指雕刻藝術。
鉤銀:在中國工筆畫中使用金粉、銀粉叫鉤金、鉤銀。
旌旆:jīngpèi,泛指旗幟。旌,jīng,古代用羽毛裝飾的旗子。旆:pèi,古代旗末端狀如燕尾的垂旒
建:樹立。
高秋:天高氣爽的秋天,或深秋。
豫北:古豫州北部,今指河南省北部。
大伾山:位於河南省濬縣城東南,山勢巍峨,秀麗幽靜。是我國文獻記載最早的名山之一。
被鷲峰:籠罩佛寺。被,蓋,遮覆。鷲峰,jiùfēng,鷲山,此代稱佛寺。
玳筵:dàiyán,玳瑁筵。玳瑁筵,dàimàoyán,亦作“瑇瑁筵”,謂豪華、珍貴的宴席。
珠履:zhūlǚ,珠飾之履,也指有謀略的門客。
公暇:公務間的閒暇,指休假。
朝衫:cháoshān,即朝服。
氅衣:chǎngyī,古代罩於衣服外的大衣,可以遮風寒,其形制不一。
安昌:安定昌盛。
朗苑:明亮的花園。苑,yuàn,古代養禽獸植林木的地方,多指帝王的花園
衙齋:yázhāi,衙門裡供職官燕居之處。
花軸:生長花的莖,也叫花莖。
桐廬:今杭州市桐廬縣。
水石寰:指景色清朗秀麗的園林。水石,猶泉石,或指流水與水中之石,多借指清麗勝景。寰,huán,寰域,區域。
游幕:舊稱離鄉作幕賓(官府參謀顧問人員,明清後稱幕友)、幕友。
髫齡:幼年。
失怙:父親死去稱“失怙”。典出《詩·小雅·蓼莪》:“無父何怙?”
孤露:孤單無所蔭庇,指喪父,喪母,或父母雙亡。
跏趺:jiāfū,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兩足交叉置於左右股上,稱“全跏坐”。或單以左足押在右股上,或單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叫“半跏坐”。據佛經說,跏趺可以減少妄念,集中思想。
洛下:指洛陽城。
陽春:溫暖的春天。
逸興:超逸豪放的意興。
花雨:佛教語。諸天為讚嘆佛說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仁王經.序品》:“時無色界雨諸香華,香如須彌,華如車輪。”後用為讚頌高僧頌揚佛法之詞。
瑤池:神話傳說中西王母在崑崙山上的住所。
蓮池:指佛地,佛教謂極樂淨土。
慈航:佛教語,謂佛、菩薩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濟眾,使脫離生死苦海。
法橋:佛教謂佛法如橋樑,能普渡眾生。
棠蔭:棠即甘棠,木名,即棠梨。蔭,恩澤。《史記.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後遂以“甘棠”“棠蔭”稱頌循吏的美政和遺愛。
淇源:淇水和泉源的合稱。《詩經·衛風·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泉源即肥泉,今稱折脛河,又稱澳水、陽河、勺金河、太和泉水。
故老:年高而見識多的人。
王公:亦泛指達官貴人。清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六等封爵的統稱。
路柳:路邊的柳,比喻不被尊重的女子,指妓女。
繡斧:漢武帝天漢二年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持節,至各地巡捕群盜。見《漢書·武帝紀》。後遂以“繡斧”指皇帝特派的執法大員。
清霜肅:指年老頭髮花白。清霜,寒霜,白霜,用以喻頭髮花白。肅,萎縮。
繩徽:同“徽繩”,繩索,指捆綁罪人的繩索。此為動詞,用繩索捆綁罪人。
式榖:任用善人。式,用;榖,善也。

作者簡介

心中,濬縣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