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定日

命定日

愛美國,你要讀這本書。 偉大的美國,每個人都能發財。 但是,丹尼警官,你們是個年輕的國家。

概況

作者:〔美〕丹尼斯·勒翰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
ISBN:978-7-5442-6524-9
定價:39.80元
字數:410千字
建議上架:外國文學·暢銷書
頁數:592頁

作者簡介

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
1994年,以硬派偵探小說《戰前酒》出道,開創了“派崔克與安琪”私探系列小說。五年內拿下美國推理界夏姆斯獎、安東尼最佳創作獎、貝瑞小說獎、戴利斯獎、麻薩諸塞州最佳小說獎等多項重要大獎。
勒翰的作品一直都備受好萊塢的青睞。2001年,根據《神秘河》改編的同名電影獲得奧斯卡大獎;2007年,根據“派崔克與安琪”系列第四部改拍成的同名電影《失蹤的寶貝》再度被評論界廣為看好,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2010年,作品《隔離島》又被改編成電影上映,並創下了近3億美元的高票房收入。
《命定日》是勒翰的轉型之作,這部具有濃厚史詩色彩的社會小說,使他突破了之前只創作懸疑小說的界限。

內容簡介

丹尼?考夫林屬於波士頓警察局的“正統皇族”,父親是南波士頓第十二分局的托馬斯·考克林警監,教父是特別分隊的艾迪·麥肯納警督。因此,雖說他當警察不到五年,但全城每個警察都知道他的制服穿不久。
然而,這樣一個前途無量的年輕巡警,卻熱衷於各種基層活動:參加基層警察組建的“社交俱樂部”、接下最危險的任務、在恐怖分子和激進分子的聚集地——北角巡邏執勤……這些可都不是父親托馬斯和教父麥肯納願意看到的。
父親托馬斯以象徵警察最高榮耀的金質盾徽為誘餌,讓丹尼深入一些疑似激進分子參與的組織,並取得這些組織的聯絡名單,這裡也包括了丹尼參加的“社交俱樂部”。在臥底的過程中,丹尼領略了各類底層勞動者們遭遇到的各種不公待遇和歧視。而其中,警察的處境尤為艱難:工資比貧困線還低得多;連續工作七十二小時才能換得一天休息;所有警務裝備必須自行掏錢購買;完全不符合安全與衛生條件的工作場所。
而與此同時,丹尼的警察兄弟也遭遇到了各種不公正待遇:同事約翰尼參加警察局組織的拳擊比賽受傷,卻因缺勤而得不到工資;好友斯蒂夫在執行處理流感士兵的任務中染上了惡疾,最終導致殘廢,卻得不到任何撫恤金……種種事件的發生讓丹尼毅然決然地放棄了臥底的任務,站到了“社交俱樂部”的陣營,並漸漸成了這個警察組織的代言人。他屢屢與市長和警務專員交涉,希望改善待遇,但每次的結果都是徒勞。
最終,在不堪重負的重重壓力之下,丹尼走上了極端之路:率領“社交俱樂部”的警察進行罷工,在波士頓引起一陣劇烈的社會動盪……
整個故事從1918年一戰剛結束的時候說起,當時的美國正處在一個不安定時期,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種族歧視、移民潮帶來的意識形態衝突、潛伏的恐怖分子和無政府組織,以及勞動者與僱主之間日益加深的矛盾……
雖然作為一部歷史場面龐大的社會小說,但勒翰卻巧妙地以一個基層警察的視角作為切入點,通過描述這個虛擬人物在這一系列歷史真實事件中的曲折遭遇,來體現當時的社會百態。這使得小說在富有歷史性的宏大場面的同時,也兼備了對人性挖掘的深度,引人深思和回味。

精彩看點

愛美國,你要讀這本書。
恨美國,你更要讀這本書!
★ 《隔離島》《神秘河》作者丹尼斯·勒翰最新作品
★勒翰寫了一部具有強烈史詩色彩的偉大作品。——《紐約時報》
★雖是一部場面宏大的歷史小說,但卻充滿了許多引人入勝的細節,這樣的情節安排真是絕妙極了!——《波士頓環球報》

媒體評論

★ 勒翰寫了一部具有強烈史詩色彩的偉大作品。——《紐約時報》
★ 無論是寫什麼類型的小說,勒翰都具備一個成熟美國小說家的資質,他將故事的趣味性發揮到了最大程度。——《華盛頓郵報》
★ 這或許是勒翰最好的一部作品。——《今日美國》
★ 熱情激昂、強而有力。——《芝加哥論壇報》
★ 一部場面宏大的小說,勒翰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紐約時報書評》
★ 如果丹尼斯·勒翰不再寫推理小說,而改寫一本內容龐大的文學作品,那會是怎樣的情況呢?“現在,這部長達數百頁的歷史小說《命定日》終於給出了答案”。——《時代周刊》
★ 作者用一種輕鬆的方式詮釋了這段沉重的歷史,可謂是勒翰的一大傑作。——《西雅圖時報》
★ 勒翰生動地勾勒出了一幅工人階級為爭取良好工作環境和公平待遇而奮鬥的精彩場面!——《紐約客》雜誌
★ 從《命定日》開始,勒翰足以成為一名不受題材限制的小說家。——《洛杉磯時報》書評
★ 勒翰編織了一部龐大的歷史故事。——《Details》雜誌
★ 這是人類在精神上的一次救贖和勝利。總之,勒翰筆下所描繪的緊張局勢令人嚴肅地認識到了道德的重要性。——《出版人周刊》
★ 通過一個小人物的精彩故事來展現宏大的歷史事件,這種寫作方式即浪漫又充滿史詩色彩,我簡直太喜歡這種高明的做法了!——橙子小說獎得主,凱特·阿特金森

新聞

《命定日》:愛美國,你要讀這本書;恨美國,你更要讀這本書!
“帶有“美國”元素的圖書似乎總能激發起大量讀者的閱讀熱情。去年五月,由美國作家喬納森·弗蘭岑所撰寫的描述美國二十一世紀之國中產階級家庭情況的長篇小說《自由》,一經出版便掀起一陣銷售熱潮,至今銷量已近二十萬冊;無獨有偶,今年六月,美國傳記作家凱薩琳·德林克·鮑恩的歷史傳記著作《民主的奇蹟:美國憲法制定的127天》的出版,也在書市上引起了一波“美國熱”:在剛出版之後的一個月內,就已連續加印了三次。因此,當美國暢銷作者丹尼斯·勒翰攜著這部同樣以“美國社會”作為內容核心的長篇小說《命定日》在中國上市之際,其市場潛力究竟幾何,著實令人好奇。”
與《自由》和《民主的奇蹟》所蘊含的“美國正能量”有所不同,這本《命定日》則充斥著各類社會的陰暗面,字裡行間,都不斷地揭著一戰之後的美國社會的各種“傷疤”:種族歧視問題嚴重、公務員貪污腐敗、恐怖分子日益猖狂,還有連政府都不知該如何管制移民熱潮……整部小說向人展示出一幅“超級大國初級階段”所經歷的種種陣痛場景。因此,對於那些熱衷了解“美國元素”的讀者而言,整個閱讀感受就正如《命定日》封面上所寫的一樣:愛美國,你要讀這本書;恨美國,你更要讀這本書!
此外,還值得一提的是,《命定日》的作者丹尼斯·勒翰曾經是寫類型小說的高手,他的許多作品諸如《神秘河》、《隔離島》都被翻拍成了好萊塢電影。因此,對於這樣一個商業氣息濃厚的作家而言,在寫一部場面宏大的史詩性小說之前,也自然備受爭議了一番。但事實證明,在這部背景龐大的小說里,勒翰充分發揮出了類型小說家特有的優勢,整個故事讀來結構緊湊、情節曲折、人物性格鮮明,作者頗具技巧性地從小處入手,通過一個基層警察的遭遇,來折射當時美國社會的整體現狀。最終,勒翰這部重要的轉型作品《命定日》,不但得到了主流文化界的認同,亦引起了著名導演本·阿弗萊克的關注,這位2013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逃離德黑蘭》的導演當即買下了《命定日》續集的影視著作權,為自己下一個“沖奧”計畫打下了堅實的內容基礎。

內容選摘

“這個傻乎乎的廣闊國家。你們美國人——沒有歷史。只有現在。現在,現在,現在。我現在就要這個。我現在就要那個。”
“可所有人卻都心急火燎地離開祖國往這兒跑。”
“啊哈,對。街道鋪著金磚。偉大的美國,每個人都能發財。但發不了財的人呢?那些辛苦做工的人呢?他們工作啊工作啊工作,要是病得上不了班,公司就會說,‘呸,回家去吧,別回來了。’你們美國人喜歡談論什麼自由,但我見到的卻是自以為自由的奴隸。我見到的是把婦孺當豬狗使喚的公司——”
父親上路銷售銀調B12的時候,苔莎喜歡半夜坐在門廊上。她抽細桿的黑色香菸,聞起來和看起來同樣粗糲,有些夜晚丹尼和她一起坐著。苔莎身上有什麼地方讓他心情緊張。他在苔莎附近就手腳發僵,不知道該怎么妥善安放。兩人談論天氣,談論食物,談論菸草,但從不談論流感、她的孩子和丹尼抱著她去草市救濟站的那一天。
沒過多久,他們離開門廊,爬上天台。其他人都不上屋頂。
他得知苔莎今年二十歲。得知她在西西里一個叫阿爾托豐泰的村莊長大。她十六歲那年,一個叫阿列瓦雷老大的男人帶著手下坐在餐館裡,看見苔莎蹬著腳踏車經過。他打聽到苔莎的名字,安排和苔莎的父親碰面。費德里科是村裡的音樂老師,因為會說三種語言而出名,但也有傳聞說他腦子有問題,結婚特別晚。苔莎的母親在她十歲那年過世,父親獨自撫養苔莎長大,既沒有兄弟也沒有錢保護女兒。婚約就這么談定了。
苔莎十七歲生日的第二天,她和父親來到伊特魯里亞海邊瑪多內山腳下的科萊薩諾。費德里科雇保鏢保護苔莎的嫁妝——母親家族傳下來的珠寶和金幣;他們在阿列瓦雷老大府邸的客房只住了一夜,睡在穀倉的保鏢就被割了喉嚨,嫁妝不翼而飛。阿列瓦雷老大丟了面子。他把村莊翻了個底朝天,尋找劫匪。夜幕降臨,他在正廳的精緻宴席上向客人保證,他和手下已經快要找到嫌犯了。嫁妝一定能回來,婚禮將在周末如期舉行。
費德里科在餐桌上昏倒,夢幻般的笑容凝固在臉上。大佬的手下扶他回客房,大佬在餐桌上強姦了苔莎,隨後在壁爐旁的石頭地面上強姦了第二次。他打發苔莎回客房,苔莎拚命想叫醒費德里科,但費德里科睡得像個死人。她躺在床邊的地上,兩腿之間鮮血淋漓,最後睡了過去。
早晨,庭院裡的喧鬧吵醒他們,那是大佬在呼喊兩人的名字。他們走出客房,大佬和兩個手下站在庭院裡,背上挎著散彈槍。苔莎和費德里科的馬匹和馬車已經被帶到了庭院的石頭地上。大佬惡狠狠地瞪著他們。
“你們村裡有一位尊敬的朋友寫信通知我,說你女兒不是處女。她是蕩婦,不配嫁給我這么有地位的男人。滾出我的視線吧,小個子。”
這一秒和接下來的好幾秒,費德里科還在擦去眼裡的睡意。他似乎有點摸不著頭腦。
接下來,他看見女兒精緻的白色衣裙浸透鮮血。苔莎沒看清父親是怎么拿到鞭子的,不知道鞭子來自他的坐騎還是庭院裡的掛鈎,但他一把抓起鞭子,抽中大佬一名手下的雙眼,驚嚇了馬匹。第二個人俯身去看同伴,苔莎的坐騎——一匹橘色的老母馬——掙脫了苔莎的手,揮蹄踢在那傢伙的胸口。苔莎本想去追,父親的舉動卻令她恍然失神,她溫文爾雅、稍微有點瘋的父親,用鞭子抽得阿列瓦雷老大滿地亂爬,抽得他一條條的血肉在庭院地上紛飛四散。費德里科讓一名護院帶路(還有護院自己的散彈槍),取回了苔莎的嫁妝。嫁妝箱就明目張胆地擺在主臥室里,接著費德里科和苔莎找到她的母馬,在天黑前離開了村莊。
兩天后,他們用一半嫁妝當賄賂,在切法盧登船,來到美利堅。
丹尼聽苔莎斷斷續續地用英語講述這段經歷,之所以斷斷續續,並不是因為苔莎還沒有掌握這門語言,而是因為她儘量想說得精確。
丹尼咯咯笑道:“所以我抱著你的那天?我跟你說半通不通的義大利語,你其實能聽懂我說英語?真是太傻了。”
苔莎挑起眉毛,帶著微不可察的笑容說:“那天我除了疼痛什麼也不懂。你難道還指望我記得英語?你們這種……瘋狂的語言。一個字能表達的意思要用四個字。你每次都這樣。那天還記得怎么說英語嗎?”她朝丹尼揮揮手,“傻小子。”
丹尼說:“小子?親愛的,我比你大好幾歲呢。”
“是啊,是啊。”她又點燃一支劣等香菸,“但你就是個小子。你們這個國家全是小子。還有姑娘。你們誰都沒有長大。要我說,你們享受了太多的快樂。”
“什麼快樂?”
“這個。”她朝天空揮手
丹尼忽然怒從心頭起:“可所有人卻都心急火燎地離開母國往這兒跑。”
“啊哈,對。街道鋪著金磚。偉大的美國,每個人都能發財。但發不了財的人呢?丹尼警官,那些辛苦做工的人呢?對吧?他們工作啊工作啊工作,要是病得上不了班,公司就會說:‘呸,回家去吧,別回來了。’要是工作時弄傷了自己呢?結果相同。
丹尼揮手讓她停下:“但你還是在這兒。”
她用黑色的大眼睛打量著丹尼。這一眼看得很仔細,丹尼越來越習慣她這樣的視線了。苔莎做任何事情都很仔細。她每天都這么過,像是總要研究一番才能建立觀點。
“你說得對,”她在護牆上彈掉菸灰,“你們這個國家比義大利……abbondante(義大利語:繁榮)得多。你們有這些龐大的——嗚呼——城市。你們一個街區的汽車就比整個巴勒莫的多。但是,丹尼警官,你們是個年輕的國家。你們就像孩子,相信他比父親和之前的祖輩更加聰明。”
丹尼聳聳肩。他發覺苔莎在看他,冷靜審慎一如既往。他用膝蓋碰碰苔莎的膝蓋,望向茫茫夜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